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人民民主(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7 20:5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人民民主与宗教
宗教从本质来说,是人类对美好幸福社会的理想。它是人们精神的需要,也是生活的渴望。《圣经》、《古兰经》和佛经描绘的天国,正是人们理想的企求。人们对宗教理想在心灵上的寄托使宗教更加普及,以致成为一直伴随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的内容。
宗教有人类就开始萌芽,宗教观念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不管原因究竟是什么,人是宗教发生存在的依据,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宗教文明始终是重要的内涵之一。宗教在思想意识、道德法律、文学艺术、哲学、建筑、生活习俗、民族关系等渗透到国家、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战争行为也常常带有宗教的色彩。帕森斯(T·Porsons1902—1979)认为宗教是一种复杂现象,既有意识形态的功能,也有实体的功能,他为社会提供一种组织社会形式,一套调试控制和整合社会的机制和体系,宗教的功能是这两方面的综合。宗教至今一直在人类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的生命力量是人生价值观在支撑着,宗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宗教的信仰为人们提供了满足精神需要的空间,宗教宣扬真善美是以最高的神的化身,遵从神的教导,从而激发人们真善美的思想和行为。真善美本来就是人的本性,宗教促进了人的本性的发展。
宗教一般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神秘性,最高的神是无所不能的,但谁也没有见过,人们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生活现象不能穷其究竟和完全控制,转化为对神的崇敬和畏惧。二是现实性,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的寄托,并能医治各种各样的“疾病”。
宗教的发展也是演进的,一切都围绕着适应人们的精神需要。现在的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义内容,表现形式,都和创始时期有新的变革,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要。这是宗教具有生命力的所在。宗教最伟大的精神一是引导人们博爱向善,为正义、为众生平等而达到救人、救世;二是引导人们宽容,爱和宽容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己、爱人;三是要有善和爱,人类就会有和平。
所有宗教都会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在三大宗教的经典中都可以找到不符合博爱、公义的内容,以及盲目迷信,而最大的消极作用表现在有反科学的一面,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和封建性。但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三大宗教在历史上的严重弊病是与政权的结合,这是宗教脱离教义宗旨,产生腐败的根源,它也是人民的灾难和宗教的灾难。历史至今宗教和政治权力的结合以及政治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实际上宗教上层成了权力统治者的一部分,它脱离了宗教的范畴和宗教的责任,改变了宗教组织的性质,从根本上违背了教义的宗旨。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不可能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的国家。宗教可以发挥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协调作用,运用宗教的影响使国家、民族、社会和人们得到博爱和正义,得到幸福和和谐。
一个宗教以自己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教义和不同方式进行传教,必然和其它不同宗教价值观的宗教组织产生对立和冲突,既或是一个宗教内部也会因见解和利益的不同而发生内部教派的对立和冲突。这种宗教的冲突表面是宗教的,实际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它往往和民族斗争、国家斗争结合在一起。这在历史上,在欧洲、中亚,以宗教名义的征战是存在的最严重现象。一些宗教组织由于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的介入,使宗教组织发生质的变化,甚至把教义中的某些内容引向极端。而根本的原因是权力统治者,包括已成为权力统治者一部分的宗教领导,人对宗教的利用。由于人民群众信仰宗教,宗教就可以成为权力统治者达到对人民统治目的的工具。
人民民主的思想体系和要建立的制度,是和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思想制度完全对立的,是反对宗教冲突的。宗教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为了拯救人对国家、民族可以起到引导协调的作用,但不是管理的作用,用宗教的价值去管理社会,管理世俗社会人们的生活,只能是对人性的束缚,并贬低宗教本身的意义。
世界是多元的,是由大自然的环境、人文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它不会有统一的模式。以一种宗教统一世界是不可能的。三大宗教都宣称有自己最高的神,世界上的一切就是最高的神创造的,那么耶和华、安拉、释加莫尼谁又是最高的神呢?都要统治世界,宗教的战争就自然难以避免。世界的多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一种——宗教的多元。世界是多元共存的世界,没有多元共存就没有世界,所以不同的宗教只有共存。不同的宗教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不同主神信仰不可能取代,也不会有尊有卑,但可以共存。历史上的宗教战争,甚至是塑造历史的宗教战争,谁又能消灭谁呢?现今仍然有人要以一种宗教去征服世界,泛伊斯兰主义(如果目标是指世界的话)基督教至上论都是历史的反动,这不是简单的措词,而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和必须持有的立场。人类的共存在于各种因素的和谐,在于各种因素的平衡,任何失衡状态都会造成世界的混乱和灾难。而人民民主思想和建立人民民主制度就能使多元的世界和谐共处,使宗教和谐共处,互相促进,进入现实的理想王国。人为的消灭宗教或者消灭某一个宗教都是一些人的无知,在几千年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和战争中,双方都没有摆脱这个错误的思维。只有和平共处,互相促进,才会双赢。西方一些人说他们看到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酝酿中,认为西方世界长期以来没有认真对待极权主义的伊斯兰教带来的威胁,甚至认为它是产生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伊斯兰教是反民主的。他们总是看不到自己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错误,总认为自己应当是几百年的胜利者,并永远继续是胜利者。他们不是遣责伊斯兰国家不良的领导、政策,而是轻率地攻击伊斯兰教和伊斯兰群众,伊斯兰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样热爱民主的,他们要求的是建立具有伊斯兰特色的人民民主国家,他们并不是政教合一的支持者。
只有人民民主才能保证宗教的信仰自由,才能保证宗教的正常发展。宗教的生命力就在于人民的需要。而保持宗教的生命力必须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革新。宗教界应当深刻认识这种现象,采取正确的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信教的人数似乎在增多,但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对宗教的观念越来越淡化;由于强权政治和一种价值观的强力推行,引起了宗教的狂热,给宗教的和谐和世界的稳定带来严重的危害。面对这两种状况,宗教界都应该积极的站在人民民主的一边,发挥其抑恶扬善,坚持正义和倡导和平的作用。宗教应当永远为人类的需要服务,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境界,走向世界大同,把人民引向歧途是一种罪恶,煽动宗教对立、民族仇恨,对国家民族不利,对宗教也不利。不管信仰什么宗教,都是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永恒,提炼自己的心灵,予己快乐,予人快乐,解除自己的痛苦,也解除别人的痛苦。人与人唯有爱才能靠近,才能实现人与神的和谐。不同宗教可以求同存异,和谐发展。彭兹(Evnese Bene)认为:“各种宗教仅有程度的差异,并非本质的不同”。中国佛教领袖**认为:所有宗教追求的都是相同的目标,为善与带给出全人类幸福。



(五)人民民主与战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中,人群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种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斗争手段。归纳为战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政治的继续,有些简单。确切的说:战争是为了生存,为了权力和利益而进行的掠夺,扩张和抵御的交战行为。在原始社会,人类中的群体为了生存,战争就已存在,战争不是个人械斗的行为而是群体械斗的行为。随着部落的扩大,阶级的出现,国家的逐步形成,战争的性质有了发展和变化,战争不仅是自下而上的手段,也是统治者为获得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战争也就成了政治的继续。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870—1831)在《战争论》中认为,战争的性质是迫使敌人服务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它具有暴烈性,概然性和偶然性及从属性三大特性。从属性首先就是“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他对战争性质的剖析并不是全面的。战争还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战争的双方,有时其中的一方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完全出于保卫自己的生存,并不以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或者掠夺,征服的目的。而这样的一方常常是弱者的一方而不是强者的一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主要是剖析如何获得战争的胜利,它和中国的《孙子兵法》是一样的性质。
人民民主的思想和制度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所谓非正义的战争是以侵略、扩张、掠夺财富或强加于人实现自己政治意图为目的的战争,它的结果是损害他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它往往是主动的强制性。正义战争则相反。
战争具有主观的破坏性和客观的影响性。破坏性是众所周知的,据史料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8400万军人和1300万平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1.69亿军人和3.43亿平民,财产更是难以计算。为了获得胜利,它会使用一切手段和作战能力,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无所顾及;它的客观影响性,可能会产生促进人群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和互融。人们常常把后者认为是一种常态,好像战争是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其实战争从来不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2002年12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在领诺贝尔奖时说:“也许战争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往往是一种恶行,绝不是善行”。
历史,从人类有史以来战争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人认为这反映了人性的恶,同类的残杀也是天生的,正像其它动物自相残杀一样,是生而具有的。战争不过是由小的械斗而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全面争斗。实际这是生存需要的演变和异变。人是可以和谐相处的,特别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人无须始终为争夺财富而生死搏斗,人们可以用众志成城的力量,使人类都过上幸福的生活。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Malthus 1766-1834)的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比生活资料的增长要快会引起人类感到贫困的恐慌,他并没有提倡用战争的手段来抑制人口的增长。1900年世界人口有15—16亿,而2000年已达70多亿,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是必要的,而解决人口无计划的增长要提倡计划生育,而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文化和生活素质。人民的文化和生活素质高,出生率比较合理,人民的文化和生活素质低,出生率就比较高。世界上凡是贫穷的地区人口的增长常常是失控的。所以战争不是解决人口增长的手段。
对人类的交往和互融,这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公元前336年登上王位,后被称为大帝的亚历山大用了8年时间东攻波斯,占领小亚细亚、叙利亚、巴比伦和埃及及波斯,并东进至印度旁遮普,他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打通了欧洲和中亚的通道,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他的“伟大”是用希腊、罗马、和中东、印度人民的鲜血和尸骨铸造的。公元13世纪蒙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欧亚大陆空前的帝国,促进了欧亚的贸易和技术交流,但它是在血腥屠杀和摧毁文明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从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秦帝国、汉帝国、查理曼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长达一千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无一不是如此。创造人类的文明,促进人类的交往和互融,不是靠战争,而是人的本能、是人的需要。对战争主要是非正义的战争,不管它以什么借口都是为了统治者既得利益的需要,而不是人民利益的需要,对既得利益的统治集团来说战争=政治=利益;对人民来说战争=破坏=死亡。在二十世纪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仍然有人迷信战争的作用,而置本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尤其现代化的大规模杀伤破坏的战争,这是人类的自我毁灭。
战争虽然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之分,但任何战争都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其破坏性是多方面的。现代的战争还可引发人类社会无可预料的意外情况出现。
英国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认为:如果国家的资源过多地从创造财富的部门转移到军事领域,那么,从长远来说这样做很可能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同理,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扩张过度,比如征服若干范围极度的领土,或发动代价很大的战争就要冒得不偿失的危险,对外扩张的巨大支出会超过扩张可能带来的利益。保罗·肯尼迪的分析是很中肯的,过去的历史和现代的历史一些国家不断地在重复着这种状况,大国如此,有的小国也如此。苏联解体是个教训,美国攻打伊拉克也是个得不偿失的教训,损失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是国家的力量,对于统治者来说是要通过战争取得“丰功伟绩”这也是人民民主的悲哀,苏联缺乏人民民主而败,美国因具有人民民主而骄;苏联领导人认识不到人民民主乃强国之本,美国领导人也认识不到人民民主才是最强大的力量。人民民主力量需要军事力量的保卫,但人民民主力量不是靠军事力量来实现它的价值,而是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力量价值。
        现今存在的恐怖主义是畏惧人民民主的一种变态表现,它形成的根本原因,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行径。美国一些领导人认为,以美国利益,以美国的民主价值观为中心,采取霸权主义的行径,强制他国,他民族接受这是最可靠的办法,而事实恰恰相反,它不仅激起他国他民族的激烈反抗,而且严重损伤了美国人民民主的形象和力量。恐怖主义不是和美国霸权主义斗争的正确办法,它损伤的不是霸权主义者,而主要是平民百姓,它就失去了民心,为世人所共诛。他国他民族应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但不应反对美国的人民民主制度,美国霸权主义对他国他民族的伤害,当然它也反映了美国人民民主制度对霸权主义的控制不力,“9.11”事件对美国的伤痛太大了。这件事不能简单的认为恐怖主义的可憎,也不能认为这是对美国富强的嫉妒而要认识到这是美国强行推行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作为弱者报复的必然结果。相信美国人民终究是能够控制美国霸权主义的,美国人民日益认识到美国的霸权主义不仅伤害了他国他民族,也伤害了美国人民自己。任何其它的意识形态不应该畏惧人民民主,不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应该认识到人民民主终究要成为各国人民社会生活的主流,它不是恐怖主义所能击溃的,因为它是人民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特别二十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谁与人民民主作对,不管它的军事力量、意识形态力量再大,它已无法避免死亡的命运。目前世界的反恐联盟并不是巩固的联盟,而是各取所需的联盟,因为它不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斗争的合作,是希望恐怖主义攻击“合作”者的合作。恐怖主义将随着强权、争霸、专制独*和贫穷、社会不公正的存在而存在。人们对付恐怖主义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反对霸权主义,一是推行人民民主。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人们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支持美国人民民主制度。
        在现代战争之所以得不到遏制,是因为人类社会的人民民主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以战争消灭战争的理论错误的,危害是无穷的。只有各国都实行了人民民主制度战争才能从人类社会中消失,而代之以友谊、合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4 23: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