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闵良臣:看外国人抗议政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6 10:5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多快!下面这则短文四年前发表在凤凰周刊。现在转眼四年过去,我们依旧不能抗议政府,因此,也就只好如拙文末尾一句所言:“如果我们所有的官员都不懂国民抗议政府的意义,而只是一个劲地‘维稳’,那么一个又一个‘群体事件’也就会无休止地‘发生’下去,一直到我们束手无策为止。”

  五一节刚过,早上起来一点开互联网,看到的是当日北京媒体《新京报》报道世界头一天发生的新闻,题目叫:《多国工人五一节上街示*游*要求改善待遇》。而新华社驻外机构在五一节夜晚从希腊雅典也传回了新闻,上网的题目是《希腊数万人*会抗议实施更严厉紧缩政策》。下面不妨摘录几条:

  ★在五一节的发源地美国,今年的游*示*活动可能将以“移民权”为主题。美国媒体报道,在五一节当天,该国西班牙裔移民组织准备在洛杉矶、达拉斯等在内的70多个主要城市举行声势浩大的全国移民大游*,以抗议4月23日亚利桑那州签署的一项旨在严格打击非法移民的法律。

  ★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上,4万多民众参加了五一节*会,此外,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会。俄罗斯媒体估计,全国至少有170万人参加当天的游*活动。俄罗斯共产党的五一节游*活动最为盛大,游*者呼吁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立即终结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呼吁政府重视劳工的合法权益。当天的游*中有一位体育明星——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卡斯帕罗夫之前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称,五一节应该是一个没有政党分野的节日,是民众自由表达的节日。卡斯帕罗夫呼吁持各种政治观点的人都加入到游*当中来。

  ★五一节当天,在两家最大贸易工会的组织下,数万希腊人在雅典街头、政府大楼和议会大厦前*会,抗议政府转嫁政府债务危机,提高税收、削减公务员薪酬。示*后来演变成暴力事件,防暴警察向示*人群投掷催泪弹。

  ★印尼首都雅加达的1万多名工人在五一节当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工人们身穿象征劳工的红色和蓝色体恤衫,在总统府前广场及其附近主要街道上和平*会。组织者巴约·阿杰对媒体称,他们之所以在五一节举行游*,就是想让政府明白,目前工人们的生活很艰辛,特别是诸如自由贸易协定等现行政策让印尼人的福利开始缩水。而政府的腐败也助长了这种困境。“政府站在资本家和商人们一边,而不是给工人们创造福利。”他带领游*的人们高喊:“劳工们团结起来!”、“不要失业!”等口号,在雅加达的主要街道缓步前进。

  ★在日本首都东京的代代木公园和周围街道上,5月1日则聚集了3.2万名工人和工会成员,他们头上都系着头带,高举呼吁保障工作的横幅进行抗议。日本全国贸易工会联盟主席大黑先生是万人*会的组织者。他对媒体说,日本如今有1700万临时工或者兼职者,这些人是最需要政府关心的夹心层。他呼吁政府和公司尽量增加全职职员。“在如今这种工作条件下,我们看不到希望和未来。”

  ★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在五一节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示*游*,当天,有10万多名工人在塔可希姆广场举行*会。1977年,该广场也举行过一次五一节*会,但最终演变成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今年的五一节游*是那次暴力事件以后的首次游*。

  ★韩国首都首尔、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等亚洲国家城市都出现了五一节劳工游*。

  ★面对工人们的呼声,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强调,已经派遣自己的劳工部长和工会谈判,争取就每天的最低工资标准达成一致。

  这些新闻报道,有的不仅有文字,还配有图片,完全可称得上“图文并茂”,对人的视觉很有冲击力;给人的感觉,仿佛一夜之间,这个世界上,除了咱们这样的国家之外,那些外国佬们都不愿意好好享受节日的快乐,而是“没事找事”地给本国政府添麻烦,或者说竟然都在抗议本国政府。

  说到“抗议政府”,在咱们这儿,实在要算是最难看到的几个汉字了,因此,中国人的文章中,尤其是写到现实生活,几乎与这几个汉字无缘。凡是在我们报道中看到这几个汉字,那一定是在说外国。当然,我这样讲,追求极端者可能仍不满意,说你这人简直是在胡说八道,对我们政府而言,比这更难看到的汉字多了去啦。我虽然接受批评,不过,就咱现在的语境来说,自以为也只能说到这份儿上了吧。

  外国不同。在人家那儿示*游*也好,抗议政府也罢,就像咱这儿高兴了上街蹓跶,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几乎可以说,什么时候想抗议就抗议,什么时候想游*就游*。这除了在上面提到的新闻报道中可以作证之外,几年前,我国前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在接受国内一家杂志采访时也告诉人们:“我去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经常能看到一些人游*抗议的举动。我在美国纽约市住了一个半月,那里白天常有民众抗议市长,而晚上市长依然笑容满面地出现在电视上,发号施令,行使他的市长职权。这有什么嘛。在人家国家里,这种和平抗议就像家常便饭,是社会的常态现象嘛。”说句也许不该说的话,我们政府的官员从现在起是否也应该把“抗议政府”看作“社会的常态现象”并开始学着适应和习惯呢?要知道,不论个人的主观意志如何,根据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情形来推测,这一天的到来也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因此,早适应比晚适应好,早习惯比晚习惯好。

  什么叫抗议政府,直白地说,就是以行动表达对政府的不满,而这种行动又往往都是以和平方式。那么,又包括对政府哪些方面不满呢?这可就宽得很喽。概括说,凡公民认为政府应该做的而没有做到,或是虽然做了,却做得公民不满意;反过来说,凡是公民们认为政府不该做的而政府却又做了——这一切,都会引起国民不满。不满了就去发泄。而像上街和平示*游*,抗议政府,其实也就是一种发泄,发泄完了,自己该干吗还干吗。正因此,小到个人要求涨工资,大到反对出兵他国,你只要有意见,皆可示*游*,皆可抗议。

  说起来,咱们不少人很不理解,甚至感到不可思议。你见咱们有哪个劳工因不满自己的工资收入而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不过,没有是没有,可是我也从来没有看到说美国有哪位劳工为了自己能增加工资或是拿到自己的一点打工钱而去搞“跳楼秀”。可以说,一个社会,若是允许“抗议政府”,就不会出现“跳楼秀”。换而言之,“跳楼秀”其实也正是因为不许“抗议政府”而采取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然而我们的官员好像始终不害怕“跳楼秀”,却只害怕“抗议政府”。至于出兵他国,给自己的印象,那一定是军民一致,雄赳赳气昂昂,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别说抗议了,就是稍有牢骚,稍有“异议”,都是大逆不道,不死,也会让你褪层皮。

  为何会如此,静下心来想了一会儿,还是只能归结到咱的“文化”。以咱的文化传统观念,要么是大一统,要么是一盘散沙,以这样的“文化”,想要像西方那样建立公民社会,只能是痴人说梦。当然,有人会说,咱不是也早就有“工会”这样的“组织”吗?是啊是啊。可此工会,非彼工会,咱的“工会”与人家的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在周有光先生一篇文章中就看到说:“美国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因此有最强大的工会。工会认为工资不合理的时候,就举行罢工。罢工达到目的,立即复工。资本主义改进技术,又获得超出原来的利润。如果赢利提高而工资不提高,可能再次罢工。罢工和复工,斗争与合作,周期往复,资本主义蒸蒸日上。”(见《朝闻道集》第29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请问,大半个世纪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哪个工会敢于领导工人罢工?

  咱们现在有不少人研究中国与西方,可研究来研究去,也没研究出个什么名堂,或说研究的“成果”,国人根本不买账。其实,要说中西方不同的根本原因,简单之极,说到底,还是在于中西方文化观念不同。

  这里只随手举个小例子:据说多少年前,至少还在“万恶的旧中国”吧,一洋人不远万里到中国某地考察,向居住此地的一老者打听离这儿约摸只有十公里远的一个小镇上的自然情况,不想,老者回答的是:一生从没离开过此地,也没去过洋人所说的那地方,故很难提供那里的信息资源。洋人感到奇怪:咫尺之遥,你为何不去那儿看看呢?老者答道:我为什么要去那儿看看呢?洋人无言以对。现在我们只能说是观念不同,难以“与谋”。

  其实中国不仅与西方文化不同,就是与同在东方甚至比我们更东方的日本文化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我天朝人就因聪明绝顶,发明创造,无所不能,从古到今,我们都自认为光辉灿烂,伟大之极,只有人家向我们学习,自己骨子里从不肯向别人学习。而日本,乃一蕞尔小国,翻翻他们的历史,几乎不知发明创造为何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仿佛大和民族只喜欢模仿只喜欢改进,且已成传统习惯,也早已深入大和民族骨髓,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景观。然而,就是这个只喜欢模仿只喜欢改进的蕞尔小国,无论在海上还是陆地,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告诉中国人的都是他们如何强大,我们受了多少屈辱——总之,一想起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由此可见,不思改变我们的文化传统观念,依旧在那儿迷信“光辉灿烂”,且还要发扬光大,我们也就永远只会有“跳楼秀”而不会有“抗议政府”。而如果我们所有的官员都不懂国民抗议政府的意义,而只是一个劲地“维稳”,那么一个又一个“群体事件”也就会无休止地“发生”下去,一直到我们束手无策为止。

  2010-5-2

  载2010年第15期《凤凰周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6-11-3 15:2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1-3 16:5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1-6 19:3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6 00:26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