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闵捷:土耳其,注定领导中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10: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土耳其游历半月,对于这个国家,也有了一些亲身的体验和认识。

  小的时候喜欢读历史书,很早就知道“我来,我见、我征服”这句凯撒的名言,可当自己踏上伊斯坦布尔这座欧亚之城时,最深刻的印象除了恢弘的拜占庭和奥斯曼的历史建筑外,就是众多沿街乞讨的叙利亚难民。

  对土耳其的印象有四:

  一、世俗化改革80余年的土耳其在社会生活中仍然一派伊斯兰的气氛。当自己的双足行走于近半个土耳其的土地上,不论是在地中海沿岸西方化程度很高的安塔利亚、还是在黑海不远处的小镇萨夫兰博卢,清真寺的祷告声依然具有着绝对的统治力,街道上时时漫步着面带黑纱的妇女们,告诉着来到这里的外国人,世俗化绝不是西方化,但土耳其的世俗化绝对是伊斯兰国家进行世俗化改革的成功借鉴。

  二、这是一个好人与坏人都很多的国家。在以色列学习已有半年,已经习惯了红绿灯的井然有序,到了土耳其,红灯正儿八经地成为了摆设,安拉的子民们对世间的规则看似无物,“人”的因素在土耳其这一实行多党议会制的民主国家显然超出了制度的设计。好人对待外人热情无间,坏人对待外人则如鱼肉,土耳其,在众多“旗帜鲜明”的好人与坏人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一个很多事情设计得很好,却又做起来很难的发展中国家。

  三、这是一个很大气的国家。这些日子我反复的在想,奥斯曼帝国确实是伊斯兰文明的高峰。这个庞大帝国虽已解体,但它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依然深刻地烙印在土耳其人的心灵中。一杯土耳其红茶,一份奥斯曼甜点,在土耳其传统音乐的旋律中悠闲地迈着八字步,土耳其人的心胸仍然是帝国式的。近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8000万的人口和地跨欧亚的战略位置,都给了他们延续帝国文化的底气。大气的心态同样影响着土耳其的国际政治行为,他们让大量叙利亚难民进入到土耳其、进入到伊斯坦布尔,哪怕让这个国家的发展慢一些,印象差一点,管理难一些,但是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理应做的。但试问同样想在中东谋求地区霸权的沙特阿拉伯,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四、土耳其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国家。在土耳其各地,都可以时常看到“超大号”的土耳其国旗在空中飘扬,在土耳其人心中,国旗是真正被尊重的,他们可以将国旗的徽章骄傲地挂在胸前走在大街上散步。其实不仅是国旗,80多年前共和国的缔造者阿塔图尔克·凯末尔的画像在全国各地的小餐馆、理发店都可以轻易地被找到,只要是凯末尔住过的房子,哪怕凯末尔住了只有一天,也被保护起来,成为纪念馆。对比下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的教义,能够得到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国家在土耳其人心中的重要性。正是这种土耳其人对共和国的认同,让他们具备了成为领袖国家的气质。

  在土耳其,虽然酒吧里的夜生活也被很多年轻人接受,但每当听到身边很多飞奔的汽车将音乐开到震耳响时,便会明显感觉到是不是到了阿拉伯国家。没错,这就是现在的土耳其,虽然总有一些人想着“西化”,但在它的民族性格深处和西方人还是有着根本的不同。即便接受了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但却无法改变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在历史、宗教、文化、心理上的紧密联系。虽然这成为了一些土耳其人苦恼的事情,但却给了土耳其成为“中等强国”的唯一方式--重新回到中东。成为中东地区的领导国家,重要的不是科技的发展水平,而是这一地区国家是否在心理上真正接受。奥斯曼帝国自15世纪起在中东地区近500年的霸权,帝国的苏丹作为伊斯兰世界最后的哈里发(宗教领袖),使得土耳其在中东有着延续至今的影响力。对于“大块头”土耳其而言,也只有拥有中东事务的发言权,欧洲才会真正接纳它。欧洲从来就是一个有弹性的概念,17世纪时的奥斯曼苏丹也曾是欧洲君主眼中的“上帝”,因为这个跨越了欧、亚、非的帝国在当时有着决定欧洲局势发展的能量。因此,这种弹性,根本上取决于你的实力,取决于欧洲是不是真得那么需要你。

  在土耳其,“欧亚桥梁”的说法很有影响力,但我很想问,如果住在“桥”两边的人,都觉得过这个“桥”反而绕路,“欧亚桥梁”还有什么意义?

  土耳其回到中东,并不意味着土耳其将采用包括军事在内的手段,全面介入到当前的中东乱局中,如果现在并不具有世界强国能力的土耳其再次走上奥斯曼帝国传统上统治中东的方式,那么二十年后,很可能不是叙利亚难民流落在伊斯坦布尔街头,而是土耳其难民在大马士革流离失所了。因此,对于土耳其未来的中东政策,中东应始终是手段,“桥梁”才是目的;而且这个“桥梁”,可以做得更“长”一些,因为不仅欧洲需要和中东的战略联系,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都需要与中东国家的持久合作。

  如果土耳其能够利用其多元地缘优势(北约成员国、OECD国家、欧盟联系国、伊斯兰国家)和80余年来伊斯兰社会的改革经验,那么“丝绸之路”便会重新成为连接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的“共赢之路”。

  闵捷,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于伊斯坦布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6-10-18 01:0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 01:0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