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8 18: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

    1.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道德论: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和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的康德、黑格尔
    法律论: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纯粹法学家凯尔逊
    权术论: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法家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管理论: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其代表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
    政策论:将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其代表是美国政治家戴维.伊斯顿

     2.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孟子》,其观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国以礼”即礼治,二是“为政以德”即德治,经过孟子,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
    2)法家与儒家是相对立的流派。著有《韩非子》,其观点主张“法治”和“霸道”
    3)道家其观点主张“无为而治”,是与前两者相反,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治理国家。

     3. 近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包括三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a.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b.布丹的代表作《共和六论》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
    c.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各自代表作《乌托邦》《太阳城》,揭开了近代无
产阶级政治学说史的第一页。
    第二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自然权利与自然法理论及其天赋人权学说、社
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贯穿始终。
    第三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a.以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
    b.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家,则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用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观念同无产阶级日益成熟的革命思想相抗衡
    c.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观点评析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其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它掩盖了政治的本质

     5.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观点?
    它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1) 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2) 指出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3)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观点
     4) 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来代替私有制
     5) 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政治斗争,最集中的表现是政党之间的斗争

     6. 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1) 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 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国外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3) 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7.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或说是政治本质?
     政治是指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是基本特性;
     3)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 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5)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揭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
     a.时间范围,即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永恒存在的;
     b.空间问题,即识别政治现象的标准问题,在阶级社会中直接或间接围绕国家政权的阶级关系就是政治
现象。这里的标准有两个,即政权和全局性。
(二)1.氏族制度的基本特点?
    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2)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管理,议事会,是一切成年人平等表示意见的民主*会
    3)在其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2.(欧洲)国家产生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1)雅典国家,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2)罗马国家,其平民斗争,加速了氏族制度的崩溃和国家的形成
    3)德意志国家,是德意志的日尔曼部落征服罗马帝国的直接结果尽管国家产生的途径有所不同,但国家产生的根源却是一致的,都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理论?(即国家的定义和含义)
    1)列宁认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2)它有三层含义: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个机器

    4.国家权力的含义和特点?
    国家权力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特点:强制力的垄断性、普遍的约束力、主权性

     5.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条件:
     1)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
     2)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
     3)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4)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
     5)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途径: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和自发性

     6.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国家起源理论评价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起源,主要有三方面:
    1)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2) 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3) 国家的作用是缓和阶级矛盾。这说明国家产生的作用。
    非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起源,主要有三种论点
    1)神权论,也称君权神授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政府的权威都由神意所授予,君主代表神意,服从君主,就是服从神意
    2)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其具有进步意义,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提供有力思想武器
    3)暴力论,国家的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其错误在于它认为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否认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把国家看成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7.论述结合实际分析国家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
    1)国家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有时又叫镇压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 。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以社会职能为基础
    4)任何阶级社会中国家都具有这两种职能,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其职能行使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a.在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逐渐扩大,既不是对国家政治职能的否定,也不是对国家政治职能的削弱
    b.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职能逐渐缩小其作用范围,而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扩展、深化,上升为主要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与文化建设,而政治职能已不占主要地位

(三)1.(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的关系?
    区别:
    1)革命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2)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现象,其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3)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所以革命不是一种和平的进化过程,而必须用暴力手段,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
    联系:

    1)革命与改良是实现社会政治变化的两种基本方式
    2)改良是革命的辅助手段

     2.西方领主占有制和我国地主占有制的不同特点?
    1)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它有三特点:1)逐级分封2)领地世代相袭3)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不仅要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同时还需要无偿为

领主耕种保有地
    2)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特点:1)允许土地买卖2)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3)通过收缴地租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3.我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特点?
    1) 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2)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3)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度的核心

     4.论述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更替规律和途径?
    国家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更替规律:
    1)国家由一种历史类型发展变革为另一个崭新的历史类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
    3)在变革过程中,国家政权从旧有阶级转移到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兴的阶级手中,旧的国家类型也就被新的国家类型所代替
    4)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具体更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途径:其基本方法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5.论述中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点?
     1) 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是分封割据制,中国是中央集权制
     a.西方领主制中,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都集中在领主个人手中
     b.中国地主制中,实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政治力量是游离于土地关系之外,由国家行政机构统一掌握,
地主个人无权直接运用政治权力压迫农民
     2) 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是等级制,中国是官僚制
     a. 西方领主制是一种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的制度逐级分封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就必然成为权力结构的直接基础
     b. 中国地主制经济关系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土地所有制的等级结构,不存在西方式的封建等级制
     3) 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中国是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及儒学宗教法
    a.西方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宗教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它是一种思想,表现为教义、教条;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组织,表现为教会
    b.中国采取了一种特殊方法来建立其思想统治的功能,即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

四)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封建主私人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封建主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方式进行(封建主是以人身依附方式进行)
    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封建主是以超经济强制作为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国家(或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类型与特征?
    在16—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其分别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1)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它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急风暴雨式的大革命形式,法国封建社会划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贵族,第二等级的僧侣,是特权等级,而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和工人在内的广大人民是第三等级
    3)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它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

     3.比较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治特征?
    自由资本主义的政治特征:
    1)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
    2)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国家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基本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
    3)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在“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
    4)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特征:
    1)逐渐改变以保护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以保护集体利益为借口的集权制度
    2)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代理人执掌政权,二是亲自担任政府要职
    3)垄断资本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社会事业和文化思想等领域,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4.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化的表现?
    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深化。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集团的矛盾与斗争
    2) 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也造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外部矛盾的发展。一是,激化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二是,加深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矛盾与斗争,三是,加剧了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5.论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1)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力量基础
    b.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a.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和斗争的职能
    b.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承担和执行公共事务的职能
    c.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对外职能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a.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都不免要规定出两种管理方式。一是,暴力方法,二是,“自由主义”的方法,即采取扩大政治权利、实行改良、让步等措施的方法

     6.论述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分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和意义?
     1)(内涵)在资产阶级统治较为稳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常采用的是所谓“民主”方式,是以选举制、代议制和多党竞争制作为政治生活的基本机制
    2)(意义)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而斗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它使无产阶级获得表达自己利益的要求,二是,它使无产阶级获得某些实际利益,三是,它使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斗争的经验
    2)本质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统治方式是一种虚伪的民主,其根本目的仍然是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7.论述结合当代福利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和评价福利国家的含义、特征和实质?
    含义: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特征:1)从国家本身的变化来看,从过去的“消极国家”变为“积极国家”
    2)从国家活动方面来看,从过去的“自由放任主义”变为“计划主义”
    3)从国家推行的社会政策来看,从过去的不为社会服务变为为社会服务
    4)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来看,从过去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民主转为所谓集体主义的“多元民主”
    实质:上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其实质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其特点是在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外壳下扩大政府权力,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软硬兼施的统治方法
    评价:1)福利国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
    2)从长远看,福利国家是反动的

     8. 如何理解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扩大和集中?
    1) 背景a.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全面的社会危机,要求政府解决
    b.社会管理事务日益增多,要求扩大政府权利
    c.资本主义从自由主义走向垄断,政府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少数利益,必须加强干预
    2)内容a.政府行政权不断扩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b.暴力手段取代自由手段,成为主要的组织手段
    c.从消极国家变为积极国家
    3)评价a.它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产物
    b.它是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
    c.它是促进资本主义走向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10-2 21:38:5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咋没人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10-1 14:10:0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0-14 13:25: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分享,整理的真是好啊,太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 13:4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