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1-5-30 21:39:43
|
只看该作者
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1、科学 不追求真理,而是为了追求或说创造理论。现实不够构成知识,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爱因斯坦,每个人都有一套不同的理论,我们并不认为亚、牛都是错的,只是在淘汰他们,爱因斯坦也总会有被淘汰的一天。现实是真理,不可能被淘汰。知识只是科学对现实的不同解释。不能被证伪的就不是科学,评价理论的标准只是其解释力的强弱和解释范围的大小,而不是其对错。离真理/现实越近,离科学就越远。现实没有的才有科学的意义。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概念,实际中不存在。计划经济←柬埔寨红色高棉——中国改革开放前—……—今天的美国和西欧——中国香港→市场经济
容忍的精神是一个伟大国家的必要因素。
2、社会科学 沿袭了自然科学的理念,相信社会中有一些不被人的意志左右的因果关系规律,以发现和解释这些规律为目的。方法为:A、提出问题(注意问题和疑问的区别,issue and question)B、提出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通常称为假设。(针对因果关系,定义即what是服务于因果的工具。)社会科学的目的是解释这个社会。 社会科学也难于避免价值判断与文化偏见,但一直在努力排除,非常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3、人文学科 以人为本,以人的精神为研究主要的对象,注重价值的判断,关键工作是记录,但记录中不可能无价值观判断,手段包括逻辑,成果常常是应当如何。以哲学为例,被罗素称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灰色地带,前者要证明,后者却不要。人文方法为how描述,should价值判断,what定义,定义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社科研究提供基础。人文有价值判断,人类很多价值观共通,因而某种程度上人文精神比科学精神更为重要。两者对人类文明同样重要。 科学直接作用于人的物质,人文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
4、人文与社科 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但它们的界限并不清,远不如社科与自然科学明显,两者讨论的内容也有交叉的地方,社科不像自然科学那么严整有序,因而只有pattern,而不是像自然科学中有law和rule,这是由于人生活在社会中,增加了其不确定性。
5、政治科学 紧跟经济学进入社科领域,它永远达不到自然科学的程度,但也不会退回贴上政治标签的阶级政治中去,科学理论就不是真理,也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大政方针,不可与政治理论等同,若如此,政治学就成了政策辩护学,将政治学变成官方学、学官方,是政治学在中国声誉不佳的原因。
6、评价理论的尺度 所有因果关系都是理论,其抽象程度越高,适用性越强,即理论性越强。理论除因果关系外,还包括一部分解释。举两例:
Eg1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中国现在一些农民能很快进入市场化、工业化,有些则不能?
假设:市场适应能力与生产责任制实行得越晚正相关,公社组织打破越晚适应市场能力越强。
解释/证明:市场经济是工业、商业的经济。农村只有发挥集体力量才能承受市场经济、工业社会的打击,华西村等地都是公社经济、集体经济实行较久的地区,所以现在比较富裕。
评价:这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弱的因果关系。它可以被证伪:全部证伪——华西无公社精神,或第一村都是郊区村;部分证伪——温州责任制早,市场发展也好。这个理论的理论性差,适用性差,局限于一时一事,但其潜力也是存在的,它揭示了中国由于社、资之间存在一种特殊桥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Eg2 问题:工业发展、市场经济导致阶级和谐还是分歧加剧,政府力量上升还是下降?
假设:前提是技术发展导致分工、分工导致分化、再导致阶级分化
分析:A近代工业社会导致无产、资产两大阶级斗争,所以政府作用上升,因为镇压的需要加强了。市场经济导致经济竞争激化,也需要政府统治加强。——马克思的观点
B近代工业技术,导致分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依赖关系加强,社会趋于和谐,有看不见的手在控制,政府的作用自然下降。——亚当斯密的观点
评价:
①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因果关系,可被证伪,不是显示,都是科学理论,抽象性高而很难证明。
②它们使用了横向解释各国和纵向解释历史情况的方法,因而理论性强,适用范围广。
③理论价值高,使用同一概念,是同一范式中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
④两者都不是排斥另立的理论体系,科学意味着拒绝信奉,一旦信奉就成了宗教。科学没有禁区, 其触角无所不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