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2010政治大纲word版本,要的请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06:0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考研群3:23854603(已满)2010考研群2:49787853(已满)2010考研群3:23854603(已满)2010考研群4:31737129(已满)2010考研群5:48614420(已满)2010考研群6:34833728(未满) 2010政治大纲word版本,要的请进!目录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 </o:p>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
1、考试性质 …………………………………………………………………(l)
2、考试学科范围 ……………………………………………………………(l)
3、评价目标 …………………………………………………………………(l)
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内…………………………………………………(2)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二、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理论体系概论………………………(4)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0)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2)
<o:p> </o:p>
<o:p> </o:p>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字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2 %
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12-6 06:03: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8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约16 %
多项选择题  约34 %
分析题  约50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 </o:p>
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向。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意义。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劝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利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休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2-6 06:03:17 | 只看该作者
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荞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的内涵。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石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杜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间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气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待点。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含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_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2-6 06:03:26 | 只看该作者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改革。
3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改善党的领导。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百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思想
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扣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6 06:03:40 | 只看该作者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火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 、公共生活与公共轶序
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l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3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八)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限家机构。
2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3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仲裁和调解制度。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08 年11 月一2009 年10 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J。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第三部分    基市题型及其主要评价目标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 … 评价目标2 、3  
生产资本构成 价值(单位:万元) 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 1000
其中:厂房 300 1 / 20
机器 600   l / 10
小工具 100  1 / 4
流动资本 500 3 /4
2、
生产资本构成 价值(单位:万元) 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 1000
其中:厂房 300   1 / 20
机器 600   l / 10
小工具 100   1 / 4
流动资本 500   3 /4











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
A  1.0 次    B  1.2 次
C  1.3 次    D  1.4 次……评价目标2、3  
3、1930 年5 月,毛**的(反对本本主义》 ( )
A .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 .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 .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 评价目标1  
4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
A .发展先进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评价目标l  
5、2003 年9 月通过全民公决否决了加人欧臀议案的欧盟国家是( )
A瑞典    C 英国
B丹麦    D 希腊
……评价目标1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在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 .反映论与先验论
B .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C .唯理论与经验论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评价目标l 、2  
2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 … 评价目标2  
3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
A .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 … 评价目标l 、2  
4 .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经济( )
A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 .与公有经济可以共存
D .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评价目标1  
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辫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探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l )九方皋相马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答案略… … 评价目标2 、4 、6  
( 2 )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略… … 评价目标2 、4 、6  
( 3 )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案略… … 评价目标2 、5 、6  
2 .传统学派认为,单极从根本上是不德定的,美国任何轻微的违规之举都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动荡。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势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关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声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越稳定。
摘自【美】晋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1999年
评析上述材料提出的观点及其实质并论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略… … 评价目标2 、5 、6  
3 .工业国强加给进口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高贸易壁垒,再加上它们对农业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商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贸易的这种扭曲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摘自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2001年
世界l / 6 的人口生产了全部商品和服务的78%并获得78%的世界收入― 平均每天70 美元。而世界人口肴3/5生活在61个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只获得总收入的6 % ——每天不到2 美元。但是,他们的贫困不限于收入方面……世界各国能否一起努力来减少极端贫困人口?这是21 世纪的根本挑战。
摘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  
当面临资源短缺、人口迁移和贫困时,其结局无可避免地是冲突和不稳定。这将使世界变成一个充满冲突的地方。
摘自英国《观察家报》,2000年7月16日
请回答:
( l )为什么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会“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答案略……评价目标4 、6  
( 2 )从发展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南北差距拉大、南方贫困会引起世界的冲突与不稳定。
答案略… … 评价目标1 、5 、6  
( 3 )运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的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
答案略… … 评价目标2 、5 、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6 06:03:47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要 slh_0@126.com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6 06:03:56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要liujiabaobaohaha@163.com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2-6 06:04: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能不能也给偶一份啊!!!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2-6 06:04:16 | 只看该作者
3q,也给我一份,726647316@qq.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2-6 06:04:3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人啊,也给我传一份吧,599082880@qq.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5 18:1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