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人民大学考研经验谈—401分 值得一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7 13:3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我在人大经济论坛上看到一个考生写得,觉得很不错,供大家分享


该研究生基本情况:本科人大经济类专业,10年考的是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初试总成绩401分。各科成绩为:政治
82分
英语72分
数学
134分
专业课
113分。下面谈一下各科的复习经验。
政治:
我的政治是八月下旬考研大纲出来后开始复习的,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大纲解析》为主要参考教材。十月份之前先看了两遍书,因为高中是学文科的,本科又学过政治经济学,所以政治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十一假期时参加了某辅导机构的秋季强化课程,感觉讲得一般,八天的课上了两天就回学校自己复习了。十一的时候开始配合教材做《序列二》上面的选择题。十一月下旬重点转向主观题,结合辅导班所讲的和自己所理解的重点,在《大纲解析》中选了一些考点背诵。到了十二月份继续背诵考点并翻阅教材,查缺补漏;同时适当做一些模拟题,如《序列三》《序列四》和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卷》等。考前两周把教材又翻了两遍,序列二上的选择题扫了一遍。最后一个星期把《二十天二十题》和各个考研机构的热点背了背就上考场了。平均下来每天复习政治的时间大约为2个小时。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大纲解析》这本教材。前后翻阅了大约5到6遍。其实这本书看似很厚,里面大部分都是解释性的内容。每看一遍我都用不同的记号把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标记出来,再看教材时重点看这些标记的内容,真正做到把书读薄。这样反复看书再配合一定量的练习和模拟题对于攻克选择题非常关键,今年在考场上做选择题时有很多题目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今年的选择题得了47分,是政治能够突破80分的关键。
另外,做多选题有一个重要技巧,这也是我考前在一本参考书上看到的,就是在17道多选题中选3项的最多,每年都占9-11道左右,10年就占了11道。所以有不确定的选项时一定不要盲目的将其选上,要仔细分析一下。当然多选题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对所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考试时答政治主观题时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每一条都要用序号标明。因为考研政治是踩点给分,所以每一道主观题都要吧答题纸写满,把自己认为有关的知识点答上。
另外,其实政治的很多要背的考点在我们背诵专业课的政治经济学时已经覆盖了,所以对于这些所覆盖的考点只要略看一下即可。
也有一些师弟师妹问过我辅导班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你能把政治的政经和哲学部分都理解,就没有必要报政治强化班。因为政治理解的难点在于哲学和政经部分,其他的几个板块只要考查的是记忆,辅导班的老师在讲课时也主要是帮助串一下教材。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后期的冲刺和点题班可以报一下,像今年考的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自主创新型国家在一些冲刺班中都当做10年的重点和热点来讲解。
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四六级都是600多分。英语复习是从3月份开始的,3月-7月以单词和阅读为主。这个阶段单词记了4遍,考研英语的词汇量和六级差不多,但是一词多义现象较为常见,所以在记单词时要注意这一点,适当多记些词义。新东方和星火的单词都不错,任选一本即可。在记单词的同时配合着做阅读,此阶段用的书目是人大版的《考研英语阅读220篇》,每篇阅读做完后都把不懂得句子分析一下,再总结一下常见的非大纲要求的单词。
7月份开始分析真题,用的是张剑老师的《考研英语十年真题解析》(也称黄宝书)。真题一定要好好利用,认真总结各个题型的解题技巧,特别是阅读这一块。十年真题阅读部分我前前后后一共做了五遍,总结了一些答题方法,在考试时感觉很有帮助。八月末开始复习新题型和翻译题。新题型用书为历年真题+人大版《考研英语PartB全突破》。对于新题型,要强调的一点是千万不要报侥幸心理,认为排序题不考,今年出的那道题就让很多没准备过排序的考生措手不及,很多人只拿了两分或一分未得。所以排序和七选五要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自己多总结一些解题技巧,考试的时候很有帮助。翻译用书为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四步定位翻译法》,从8月开始到考试前把里面的十八年真题的翻译做了三遍,又看了看《十年真题解析》上的翻译评分标准,其他的模拟题并没有做。9月下旬到10月末把张剑老师的《考研英语150篇(上下册)》做了一遍,感觉这本书编得很好,阅读题目难度和出题思路与真题相当,是练习阅读部分的首选。作文是10月下旬开始准备的,大作文用了三个星期时间准备了几个模板,11月份后反复套用练习,一直练到不管什么题目半个小时总能写出一篇得分在12-14左右的大作文为止。小作文11月份开始准备,找了一些考研英语模拟题上的小作文练习,一共写了10篇左右。幸运的是,今年的小作文题目与我做过的一套模拟题上的小作文极为相似,所以考场上不到15分钟就把它写完了。11月下旬开始做模拟题,所用的书为周固老师的八套题和宫东风老师的模拟题。平均下来每天复习英语的时间为2.5个小时。
英语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控制时间。比如做阅读题时,必须要求自己在50-55分钟内把四篇阅读完成,这样在考试时才能保证将阅读部分的时间控制在60-65分钟内,因为考研时由于紧张等原因做题速度相比平时必然要大打折扣。
下面把我在10年英语考试时的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列一下,以供大家参考:1作文45分钟(大作文30分钟,小作文15分钟)
2阅读
65分钟
3新题型
25分钟
4翻译
20分钟
5完型填空
15分钟
6拆卷、填基本信息、填答题卡
10分钟  考试结束时正好把时间用完。
最后各个部分的得分是:
作文(大小加起来):大约19分  翻译
:大约5分  阅读:30分
新题型:10分
完型填空:8分  总成绩:72分






数学:
我高中时学文科的,大学时数学学得也一般。所以数学在2月下旬就开始复习了。2月3月把课本看了一遍,课后题也做了一遍。所使用的教材时同济五版《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四版《线性代数》,浙大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下册)。由于08、09两年高等数学部分都考了定理证明题,所以在复习课本时我把高等数学书上重要定理的证明又总结了一遍。4月到8月初做了《复习全书》、《660题》、《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和《考研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篇)》等几本书。8月初参加了文登的辅导班,感觉老师讲得很到位,讲到的许多解题技巧在考研时都用得上。8月剩下的时间把辅导班上的内容消化了一下,又把上面提到的几本书上不会的题重新做了一遍。9月份开始复习真题,不仅把数三的15年真题做了,而且把数一数二和数四上的有关题目当做练习做了一遍。对于真题,我认为最好把各个题型的解题方法自己总结一下,因为考过的题型和解题方法会反复考。比如说今年的那道证明题,明显就是04年和九几年考过的两道证明题的综合,如果你认真地把真题上的证明题总结一遍,摸索出答题技巧,那道题5分钟不到就可以完成。到了10月份开始做模拟题,到考试前大约做了30套,所用的套题有《四百题》、蔡子华老师的《十套题》、海天的五套题和启航的五套题。最后一个月边模拟边看自己总结的公式定理、重要解题方法以及错题,一直到考试前。数学每天的复习时间大约为4个小时。

关于数学复习,我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多归纳总结。今年复习我总结的知识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数学重要定理证明(10年的四百题中有这部分的总结);第二是一些重要的公式、和解题方法  像今年的概率论倒数第二题需要用到泊松积分,如果没记这个公式的话那道题很不好做;第三是建立一个错题本。
2,        训练做题速度。在平时模拟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套模拟题一定要在两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内完成,这样在考试时才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检查。
3,        注意答题技巧。在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时一定不要“卡死”,盯住题目不放,这样会浪费大量时间,如果最后做不出来会对自信心造成巨大打击。今年考数学时,一道选择题、高数的前三道我都没有完全做出来。当时心里也很着急,不过平静了半分钟决定先做后面的题目,果然后边的题比较简单。做完后面的题后还有40分钟时间,这时心情平静了很多,前面三道题最终迎刃而解。不过我考数学有个致命的弱点—马虎,所以错了一道选择题,计算题有三道题的结果也算错了,数学最后没能上140分。不过对这个成绩我已经很满意了,整个数学考试有种起死回生的感觉。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是4月中旬开始复习的,所用教材是原来人大经济类指定的几本教材。有高鸿业老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高教三版的棕色皮的《政治经济学》和宋涛老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二版。4月-6月把这几本教材看了一遍,西方经济学部分又配合看教材做了一遍课后题。7月份—9月份重点复习西方经济学部分,宏观微观各记了一本笔记,每一本都是130多页(16开的速写本),基本涵盖所有知识点。9月下旬开始背诵政治经济学部分,由于政治经济学部分都是以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故根据历年的考题以及自己所理解的重点总结了70道题目(资本主义部分40道,社会主义部分30道)反复记忆了4到5遍,直到考前。9月份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复习以记忆笔记和做计算题为主。笔记一共背了4遍,最后一个月又翻了一遍书。计算题方面做了人大近十年的西方经济学计算题、复旦大学出版的尹伯成老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习题》以及北大经院的一些考研练习题。到了最后两个星期适当找一些考过的题目模拟一下,测测写字速度,安排一下卷面的结构,找找考试时时间的感觉。专业课每天的复习时间平均下来有4个小时。
专业课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有:

1 教材里的内容全部是重点,都要熟练掌握,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许多人都说今年人大的专业课出的有些偏,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举几个大家认为“偏”的题来说明:(1)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基本特征。 经济危机是近两年全球的核心问题,必然是命题重点,而政经资本主义部分用很大的篇幅来讲解经济危机,如果这道题没有复习到实在是可惜。 (2)通货膨胀预期。 这道题可以用《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那章的通货膨胀原因一节的通货膨胀的最后一种原因(混合型通货膨胀/供给和需求共同拉动的通货膨胀)来解释。(3)推导新古典宏观的总供给曲线。 这道题应该是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流派那章有详细的推导过程。(4)古诺模型计算题。 04年的真题中曾经考过古诺模型的计算题,和今年考题极为相似。 (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挤出效应。 这道题可以用《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开放经济一章的内容来回答。  真正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的是那道福利经济学的简答题。虽然本科时学过福利经济学定理,不过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考试时随便答了答,估计也没得什么分。

2 在看几本主要参考书的同时,应该再辅助地看一下其他经济学教材。如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宏观经济学》的开放经济部分。这样应该能更好的覆盖所有的出题点。另外,今年的计算题有北大经院的考题风格,故计算题要多多练习,首先要把人大历年考过的题完全掌握,再多做一些别的学校的考研经济学计算题。

3 注意答题技巧。(1)因为专业课完全是主观性试题,所以作答时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2)合理安排卷面结构,掌握做题时间。原则是“以分值定字数和时间”。分值大的题多花一些时间,多写一些;相反,分值小的题少花时间,少答一些。(3)把考试时间用完,保证字迹工整的条件下尽量多答。专业课考试时有11页16开纸的答题空间,我今年考试时把11页纸全部答完,写到最后有种手要断的感觉。
关于复试:
复试在初试结束后准备就完全来得及。在初试结束前没必要看,看了反而占用了大量的复习时间,得不偿失。各个专业的复试都是不一样的,初试结束后应该向所考专业的师兄师姐请教一下复试的形式和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复试最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初试分高分低,人大本校生还是外校生,一定要好好准备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笔试。因为复试被淘汰的往往是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笔试没有及格的人。起码今年是这个情况。
考研的准备过程确实很苦,10个月的闭关修炼,每天12小时的自习生活,与一切娱乐活动的隔绝……这确实是是对意志、身体和心理的多重考研。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录取名单上出现自己的名字时,你会感觉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希望大家在明年的这个时候都能金榜题名!

分享到: [/url][url=http://www.ruckaoyan.cn/javascript:;][/url][url=http://www.ruckaoyan.cn/javascrip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11-17 13:31: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很好 祝你成功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3:31:21 | 只看该作者
thank you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1-17 13:31:27 | 只看该作者
太深刻了,受益匪浅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1-17 13:31:33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顶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1-17 13:31: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1-17 13:31: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17 13:31: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17 13:31:5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之后真是受益匪浅啊
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1-17 13:32: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 02: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