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研毕生:
你应参与外交部(或其它外事单位)公务员,即使今年未果,翌年应继续,你的专业是走“贵”路的,而非“富”路。国防部外事局也可试(不过即使你有意,你的条件不够,比地方外事要求高)。总之,你目前选的专业是幸运的,但绝不是因为你有头脑而产生的,(你目前人生观水平,综合素质及政治水平,不可能是完全理性选择,充其量是兴趣)。
你应走“贵”路,绝不是“富”路,如果你总想“钱”,那你就完了。(你专业是上层建筑属性,不属于来钱的经济基础类专业)这样的先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出现(笔者遇过这类具体人,比你条件好得多,但走错了路,弃"部"职后,当法国华企副总,年薪可观,但社会身份变成"商人",长期当体验后认识到....,追悔莫及)。
当然,你留校,或进外交国际政治学术研究机构的可能性是:零,不说你自己也明白,硕士学历太低,即使你是博士,没有业绩积累和学术影响,也没戏。就拿你“中东问题”论文一述,你同巴以双方领导人交流过和到中东局势国的民众中做过哪怕是最基本的调查研究吗?你同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官员交流,了解过整个西方世界对于中东和平复杂的不同设计与政策区分吗?你了解并掌握多少周边阿拉伯国家对于巴以冲突及中东和平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潜在微妙关系因素?....你没有一手的素材搜集,不可能有独立,鲜活的的论证,更谈不上学术思考和研究,如同“人类学”者不深入或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田野”就写研究人类学的论文甚至自诩为“人类学家”...。或许,你可以说通过课堂,书籍,资料,媒体..这些形式与途径只属于为被教育者提供最基本的厉行理论和间接的参考资源之范畴,但作为研究的阶段性结论形式---论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它起码要有作者独立新颖并最大限度地符合该研究事物真实属性,还应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分析,供以决策之实用价值等等…如果你在无起码的,基本的”田野”考察经历的情况下,作为远离中东直径万里的北京西北方向某教室里的一个学生,就写中东局势论证分析性的“论文”,那只有把外界和他人说过的“你吃饭了吗?” 重复一遍换成你的“饭吃了有没有过?”只能是这个结论,别的结论,没有。而让你的导师(其无意识,或无能力意识则是另一回事)和读者在这样文体的阅读上付出时间代价,无异于构成对他人精力时间之过失侵犯,如果你并不在乎,或没意识到,又涉及人们对你有无自尊心,或有多少的猜测,属道德范畴和素质教育在你身上究竟有无体现等等,人们会说,硕士生如此,那本科生呢?…除非你有充足的理论或事实来澄清,否则,人们有权带着问号看待你。
……想进入外交系统,中文表达应高于多数人,在一个人人都讲外语的环境里,中文口才和书面表达是“金”…国际关系专业是无法“个体创业”的,离开了国家资源,你一事无成,而矛盾的是:国家又封住了自己机构大门,同时不能“个体创业”的专业生却仍然不减,加之你是否有运,尚属未知,所以,你进退两难,忧郁不决,时而"惊恐万状,四面楚歌",即使你有偶运,进入某门之内,仍不会完全摆脱“风雨飘摇”之被动,只是你一时还感觉不到,求得暂时安定而已…所以,你应:知残酷,保心态。
祝顺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