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与国际关系真题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党史 科目代号:407
研究方向:**党史专业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党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北伐战争 2。工农武装割据
3.三三制政权 4。中国民主同盟
5.**七届三中全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2.毛**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民主革命时期**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2.结合史实分析毛**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局限性及其根本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党史 科目代号:418
研究方向:**党史专业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党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2。减租减息
3.“和平赎买” 4。统购统销
5.“三个有利于”标准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毛**建党思想的根本点。
2.新中国初期照搬苏联经济模式的主要原因。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4.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及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教的。
2.试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党史 科目代号:418
研究方向:**党史专业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党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向导》周报 2。一二九运动
3.过渡时期总路线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过程。
2.简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概括的显著特点。
4.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在民主革命前途问题上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2.试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和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党史 科目代号:418
研究方向:**党史专业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党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何梅协定 2。中国土地法大纲
3.民主集中制 4。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5.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怎样理解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民主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 倾机会主义的主要原因。
3.简述台湾问题的由来。
4.**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的成立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2.试论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005年国际关系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家权力
2、国际组织
3、政治革命
4、代议制
5、社会契约论
6、福利国家
7、第三部门
8、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
1、简述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
2、简述政党和利益集团的异同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4、简述“多数的暴政”的思想内涵
5、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
三、论述
1、结合二十世纪中国现实的政治进程,论述建立宪政的必要性
2、联系政治学的理论与具体现实,谈谈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一、概念题
1、开罗会议(二战期间)
2、奠边府战役
3、石油输出国组织
4、中日友好条约
5、柏林墙
6、坎昆会议
7、《文明的冲突》
8、肯尼思•华尔滋
二、简述题
1、巴尔干冲突为什么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简述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美国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4、简述中国在解决朝核危机中的基本立场
三、论述题
1、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与两极格局的特征
2、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2004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利益集团,政治社会化,共和国,非政府组织,利维坦,善治,国际法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简述政治权力的基本内容
3、简述国家的基本职能
4、简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主要区别
三、论述题
1、试论政治文明的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
2、试论述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及实现方式
3、联系实际,论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行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一、概念题
1.均势外交
2.和平共处
3.不结盟运动
4.遏制政策
5.京都议定书
6.基辛格
7.国际原子能机构
8.新大西洋主义
二、简述题
1.简述“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大致内容
2.简述“朝核危机”的形成原因
3.简述基欧汉“复合相互依赖”的概念
4.简述“国际联盟”的历史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的外交立场
2.试论当前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政治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