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朱冰尧:过剩警报考量经济驱动力 [打印本页]

作者: rn222_2001    时间: 2005-9-13 23:00
标题: 朱冰尧:过剩警报考量经济驱动力
炎热的8月开始,中国的预警系统频频发出过剩警报。商务部日前发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39个工业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9%,纺织品、家电、鞋等商品市场需求减弱,900种产品敲响了供需警钟。\r<br>
<br>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更是在一次高级别的经济报告会上,声言要“谨防2007年产能全面过剩”。王建的依据是,今年的GDP会维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明年可能会低1个百分点,后年就有危险了。“因为这一轮经济增长主要是重工业增长,从2003年开始,5年为一周期,到2007年,产能过剩就开始显现了”。\r<br>
<br>  今年上半年相关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预警信息。今年1-6月份我国钢铁企业库存同比增长32.9%,曾经持续上扬3年之久的钢材价格从今年4月份开始下跌,到了五六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每吨急跌1000多元,已经跌破经销成本。电解
<br>
<br>铝、铁矿石等产业产能也出现了严重过剩。另外,目前全国84种纺织品服装中,已有超过八成的商品供过于求。\r<br>
<br>  虽然也深受质疑,但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袁钢明都不约而同地抛出了中国经济“通缩论”。以上现象似乎表明,中国宏观经济的过剩与通缩时期已经来临。\r<br>
<br>  过剩经济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实际上从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在中国经济中显现。过剩经济的最大威胁是,已经具有较强资源支配力量的市场机制将会导致国民经济滑向衰退边缘。在过去几年中,国民经济始终保持高位运行,过剩与通缩的危机随时都在威胁着中国经济,如果产生过剩危机将会减弱经济高位运行的驱动力。而过剩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供给积累无限扩大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的矛盾。\r<br>
<br>  应该说,在过去20多年中,我们并未因生产的积累、资本的集聚而忽略消费。社会成员总体的收入增长速度、消费能力增速几乎始终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一些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也不断出台,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政策效力并不理想,人们对一系列重大调控政策反应平淡。政策效果与政策目标相异的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已经呈明显的恶化趋势。因此,政府应对过剩经济、增强经济驱动力的短期调控政策中,应当把改善城乡人民经济预期作为重点。\r<br>
<br>  同时,即便人们的经济预期和消费需求得到了强力启动,企业还要善于在过剩经济的竞争环境中把握发展先机。除了发掘多层次市场中的个性化需求,以供给的创新来创造需求,通过品牌战略创立竞争优势等措施外,确立以价值最大化取代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的思路和着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r<br>
<br>  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目标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也是现实中绝大多数企业所遵循的。而所谓价值最大化,就是把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作为企业的目标,并由此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带来更大利润。收入水平较高的人所关注的已经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商品是否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只有为客户创造出最大价值?企业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获取相应的利润。\r<br>
<br>  另一方面,在过剩经济背景下,大多数的企业因为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因而难以在市场上建立长期竞争优势。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可能保持商机,才可能获取长期的利润,才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而只有模仿能力,却缺乏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就会在过剩阶段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r<br>
<br>  确立价值最大化理念和构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应对过剩经济的两把利剑。也许对于那些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依靠模仿拷贝别人发展的企业,经济是过剩了;但对于拥有价值最大化理念和自主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却是发展正当其时,两把利剑将会为自己创造一片繁荣昌盛的市场蓝天。
<br>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