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专业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资料发布小组    时间: 2006-10-7 08:57
标题: 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专业简介
理学院
(001)
理论物理

(070201)

培养目标

应有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的微观及宏观现象所用的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以及相关的数学与计算方法,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学科概况

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理论物理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以理论的方法和模型研究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光场等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解决学科本身和在高科技探索中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通过在本专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具有相关背景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的微观及宏观现象,应用的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及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具备从事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能力。

本专业通过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在理论物理学的分支——非线性物理学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非线性物理学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科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即开始进行混沌动力学的研究,我们在时域混沌、超混沌、时空斑图和时空混沌的产生、控制、同步及应用原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完成了多项科学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此外,还开展了分形学、孤波以及复杂性等问题研究。近年来出现的量子信息物理学也是我们重点开展的物理学科前沿研究方向。量子信息物理主要研究量子隐形传递未知态、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相关的量子物理问题,我们在量子隐形传递未知态控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进展。此外,在计算物理和固体量子多体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

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学

2.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物理

3.计算物理

4.凝聚态理论

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量子力学,群论,微分几何,量子统计物理,量子场论,规范场论,原子核理论,粒子物理,量子多体理论,非线性物理学,计算物理,量子信息物理基础,量子光学,固体量子理论,高等物理实验,广义相对论等。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生右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高技术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工作。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2)

培养目标

应具有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核物理和近代数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掌握射线探测技术及利用计算机在线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或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理论研究。了解当代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开展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及开发与管理工作。

学科概况

本学科研究粒子(重子、介子、轻子、规范粒子和夸克等)和原子核的性质、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探索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结构和更基本的运动规律,它们涉及从最微观领域的规律到天体的形成与演化规律。100年来,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一直处于物质科学的最前沿,其中产生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物理学诺贝尔奖,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国家的地位与安全发挥了重大影响,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其它许多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面向21世纪,以兴建若干大科学工程为标志,国际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学科正在继续蓬勃发展并面临着重大的突破,必将继续对各国的国防、能源、交叉学科等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在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核信息处理和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并具有独立从事该学科前沿研究和专业教学的能力。

研究方向

1.γ射线产生机理

2.γ射线与物质作用

3.α、β、γ射线谱学

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量子力学,群论,量子统计物理,量子场论,高等物理实验方法,原子核理论,粒子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量子规范场论,量子多体理论,加速器理论,核结构与和反应,核技术应用,广义相对论等。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生右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高技术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工作。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3)

培养目标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悉计算机或先进实验设备在本学科中的应用,能在科研中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学位获得者可胜任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教学科研工作或有关应用开发与管理工作。

学科概况

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提供各种原子和分子信息和数据。原子分子物理学是揭示微观世界奥秘的先驱,是现代物理学创立的奠基石。原子、分子和团簇是物质结构从微观过渡到宏观过程的必经层次和桥梁。从天体到凝聚态、等离子体,从化学到生命过程都与原子分子过程息息相关。原子分子物理学是基础性强、渗透面宽、应用范围广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不仅为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提供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数据,而且在能源、材料、环境、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国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和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占有重要的重要地位。

通过在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学习,要求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当前国际上的学术动态,熟悉计算机或先进实验设备在学科中的应用。

我校的物理学科,在强光场原子物理学和原子、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分子的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等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实验研究,在强场与原子相互作用产生谐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分子与声波场作用的实验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开展了差分法计算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和振动—转动能量本征值计算研究、双原子反应系统经典轨迹的辛算法计算研究以及海森堡图景下的保结构算法研究。这些研究均取得肯定的结果。此外,在原子与分子光谱学以及激光光谱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结果。

研究方向

1.强场原子与分子物理

2.原子、分子结构与光谱学

3.原子与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4.原子分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量子力学,群论,高等物理实验,量子统计物理,量子场论,量子多体理论,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近代原子分子物理,原子分子控制学基础,原子分子物理实验方法,激光光谱学,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学,计算物理。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高技术企业从事科研、教学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4)

培养目标

应具有扎实的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等离子体物理专门化知识。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前沿动态。较熟练地掌握先进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先进的诊断方法和应用技术。能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学科概况

等离子体物理学主要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质、运动规律及其它物质形态的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物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物理学独立分支学科。

等离子体是宇宙中95%以上物质的存在状态,认识和掌握各种条件下等离子体运动规律是人类认识宇宙中各种现象的基本前提。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为人类彻底解决能源问题带来希望。地球能源枯竭和现有化石燃料与核电站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全局性问题。受控核聚变能有可能成为人类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成为人类解决长远能源危机的主要选择之一。目前,聚变研究还处于科学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稳定控制及加热问题。

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也是人类认识和控制地球环境变化、认识空间过程及开发空间产业、维持全球通讯的重要保证。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促进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以及为迅猛的势头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广泛应用。等离子体处理加工技术已成为一些重要企业(如微电子、半导体、材料、航天、冶金等)的关键技术,并已经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开辟了高技术的新领域,如相干辐射源的研制和粒子加速器新概念的提出。这些将有可能在能源、国防、通讯、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们对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主要涉及等离子体的集体运动,非线性及非平衡过程以及复杂的湍流状态。因而也推动了数学和物理有关理论及学科的发展。

研究方向

1.激光等离子体物理

2.激光等离子体应用

3.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师资队伍

目前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共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量子力学,群论,高等物理实验,量子场论,量子统计,量子多体理论,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动力学,高等激光物理学,非线性光学。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高技术企业从事科研、教学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





凝聚态物理

(070205)

培养目标

应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当前国际上的学术动态。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应用计算机及先进的检测设备,从事某一方向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做出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从而初步具备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胜任在凝聚态物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及高校的教学工作。

学科概况

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空间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相关的各种物理性质。凝聚态物质是由大量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为晶体、非晶体、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和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迄今,传统的固体物理各分支,如半导体物理、金属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的研究更加深入,各分支之间联系更趋密切。此外,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与团簇物理等。凝聚态物理的基础与高新技术紧密相联,其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的源泉。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邻近学科渗透、扩展,促进了化学物理、生物物理、信息科学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综上可见,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通过在凝聚态物理专业学习,要求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当前国际上的学术动态,熟练运用计算机及先进的检测设备。

我校的物理学科在凝聚态物理学的纳米介质物理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和测试技术,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对纳米介质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纳米介质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在非晶物理研究方面,在光纤介质的拉丝、检测以及光纤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方面,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固体光学和固体混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1.纳米介质物理 4.固体非线性 2.低维物理与表面物理

5.固体量子多体理论 3.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 6.半导体物理

师资队伍

目前凝聚态物理专业共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量子力学,群论,高等物理实验,量子统计物理,量子场论,量子多体理论,高等凝聚态物理,固体理论,凝聚态物理实验方法,纳米介质物理等。

就业情况

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

声 学

(070206)

培养目标

应掌握声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位获得者应能从事与声学有关的科研、教学及技术开发工作。

学科概况

声学主要研究声波的产生、接受的机理,声波在各种媒质中传播的规律,声波于各类物质的相互作用。近代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与物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如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流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电磁学、无线电物理等,有密切的联系。声学在无线电电子学、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医疗技术、海洋开发、化学化工、国防技术等一系列近代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代声学既是一个活跃的基碷蒲Я煊颍庇质且幻庞兄匾τ玫挠τ每蒲А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