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王宪举:中俄关系,克服“上热下冷” [打印本页]

作者: 123456789    时间: 2005-9-4 20:08
标题: 王宪举:中俄关系,克服“上热下冷”
总的来说,中俄两国大多数人赞成和支持中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政策。但是,两国也有一些部门和人对这种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增强中俄广大人民之间相互的好感、了解和理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则我们的战略伙伴关系就会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缺乏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需要双方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做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r<br>
<br>
<br>
<br>
<br>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已有8年。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很多好处,而且也促进了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在普京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如何加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br>
<br>  两国都有一些人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认识不足所谓战略伙伴关系,是指我们两国在总的、重大的、战略的和主要的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方面进行协作。\r<br>
<br>  总的来说,两国大多数人赞成和支持中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政策。但是,两国也有一些部门和人对这种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中国,有的人认为俄罗斯已经衰落,没有必要继续重视它;有的人认为中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还不到2%,中俄贸易发展还是不发展都无足轻重,有的人认为俄罗斯眼睛主要是盯着西方,我们也没有必要自作多情。这些认识和言论虽然不能影响中国的对俄政策大局,但是会对中俄关系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r<br>
<br>  在俄罗斯也一定程度地存在“中国威胁论”,例如俄罗斯《新闻时报》今年8月4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可能发生的动荡会是俄罗斯面临的首要威胁。还有一篇文章耸人听闻地说,“中国移民很快就将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民族”。普京总统的对外政策顾问普里霍季科指出:“在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问题上,俄国内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俄罗斯媒体中仍时有‘中国威胁’的论调,认为中国对俄军事和经济威胁难以避免。”当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意味两国在所有问题上一致,没有矛盾和分歧,没有摩擦,没有竞争。中俄这样的战略伙伴,实际上也在不少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矛盾,这是由于两国利益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不同造成的。\r<br>
<br>  中俄在台湾问题、反对车臣***和反对“东突”等问题上,相互合作得很好,但应该坦率地承认,中俄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经济贸易方面是合作和竞争并存的。比如在斯拉夫石油公司、石油管线以及对待所谓的移民、双边经济贸易的一些问题上,双方分歧明显。这些说明,我们在加强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方面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作为战略伙伴,我们还要进一步强调磋商、协调。今后在经贸等领域,双方的摩擦和竞争将继续存在。然而,正如中俄关于俄罗斯入世的谈判结果所表明的,由于我们是战略伙伴,所以双方最终能够互相谅解和让步,达成妥协和一致,实现双赢。中俄战略协作的潜力巨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掘。\r<br>
<br>  重视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逐步加以解决现在重要的是双方要进一步提高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认识,加强和发展这一关系,需要正视以下三点问题:
<br>
<br>  一是互相信任问题。在双边关系出现一些问题和不顺利时,双方不要互相疑虑,不要动摇坚持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心。比如,对于石油管线上出现的波折,要平心静气地寻找新的合作途径。又比如在对美国关系问题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是联合反美,而是反对国际关系中违背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它违背国际法,就理应受到批评和反对。对对方国家与美国的接近与合作,应予以理解。双方之间经常的沟通、会晤、访问非常重要,不仅各级领导人之间要坚持,尽可能增加,而且要增加人民之间的信任和了解。\r<br>
<br>  二是发展友好关系“上热下冷”。所谓“上热下冷”,就是说,最高领导层之间关系很热,但是普通老百姓之间关系比较冷淡,互相好感程度不是很高。\r<br>
<br>  以上说过,俄罗斯在对华关系上没有达成共识,对华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还不够牢固、不够广泛。普里霍季科的文章说,“中国威胁”的论调在俄罗斯有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现代的中国知之甚少。两国经济往来频繁,但人文、文化和科技领域的交流近期却不断减少。加之对中国的历史偏见难以消除,导致我们对相距更远的英国和FaGuo比对中国这个邻国知道更多。”中国人对俄罗斯的态度,也有不全面、不重视、不客观的情况。一些俄罗斯人指出,中国媒体关于俄罗斯的报道中,报道犯罪、恐怖事件、困难和问题过多,导致中国人对俄罗斯缺乏全面了解。实际上中国人对遥远的美国的了解远远胜于对近邻俄罗斯的了解。我们在斯拉夫石油公司的竞标遭到失败,我们在莫斯科的几个超市接连关门等等,如果从主观上找原因,就是由于我们不了解俄罗斯,特别是不了解今天的俄罗斯在发生什么样的巨大变化。很多学者也都认为,总的来说我们对于俄罗斯的研究还很弱,为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良策还远远不够。\r<br>
<br>  增强中俄广大人民之间相互的好感、了解和理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则我们的战略伙伴关系就会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我们的各项合作就会走不远,搞不好,缺乏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相互的好感、了解和理解,需要我们双方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做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r<br>
<br>  三是经贸合作潜力挖掘不够。原因之一是双方思路不吻合。俄不想作“原材料基地”,中国却想多进口能源,并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俄总强调要参加20世纪50年代援建中国的企业改造,认为俄有能力对这些企业进行再改造,而这些企业中大多数更愿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公司进行合作。中俄的贸易额不断增加,但缺乏相互投资公司的支撑,缺乏大项目的支撑,缺乏良好和合理的贸易结构的支撑,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很大的局限性。原因之二是国际竞争激烈,俄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要进入俄罗斯市场都很难。目前中国在俄罗斯的几个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俄罗斯在中国也只有几亿美元的投资。确定战略,提出口号是一回事,能否落实、实现、做到是另一回事。对于走出去的艰难困苦,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r<br>
<br>  加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几点建议今天,再次强调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这是双方一致的需求。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确定20年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稳定的形势,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稳定和发展与俄的关系非常重要;在海峡两岸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维持我国北部边境的安宁更显迫切;美国在战略上把中国作为21世纪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稳定、友好与合作的中俄关系是我们保持大国关系平衡的重要因素。而俄罗斯要在2010年使经济实力翻一番,逐步恢复经济大国地位,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美国以及北约的遏制,加强俄中关系对俄也非常关键;俄罗斯也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在这个方面俄罗斯需要和中国一起努力。\r<br>
<br>  笔者建议:第一,双方都要提高对中俄关系的认识,并且要多向各自的人民进行解释和说明工作。希望俄罗斯社会对俄中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达成尽可能比较统一的认识;中国则要克服一部分人忽视或者轻视俄罗斯的认识。第二,要加强互信,增信释疑。第三,要增进两国公众的相互了解,加强社会基础,减少并逐步改变彼此的不良印象。第四,经贸坚持要搞重点项目,能源合作和相互投资是经济合作的两个重点。合作企业暂时不求多,而求少而精。经贸合作是战略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依托,要千方百计搞上去。出了摩擦和矛盾不要激化,而应谈判,互谅互让。\r<br>
<br>  我认为,认真地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虚心学习彼此灿烂而光辉的文明和文化,彼此尊重,争取双赢的思想是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几个最重要的原则,只要我们牢牢地遵循这些原则,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就一定能够不断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一定能够不断得到加强。\r<br>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