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吴敬琏先生请慎重评论股改! [打印本页]

作者: rn222_2001    时间: 2005-8-24 01:01
标题: 吴敬琏先生请慎重评论股改!
作为一个知名的经济学家,一个曾经被评为国家年度经济人物的吴敬琏的人格魅力要大于他的学术贡献,吴老先生在经济领域的贡献应该很大,不然也不会成为经济学界的泰斗。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他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吴敬琏先生的破坏价值要远远地大于建设价值。比如,“赌场说”事实上至今影响着他所能影响的一批官员弟子的思维和认识,影响着社会对股民、股市定位的看法,而“挤泡沫”更是直接催生了延续至今的这场大熊市,给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br>  在吴老先生看来,中国资本市场连赌场都不如,那么,顺理成章的结论就是,政府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点位,都不应该托市,应该熟视无睹,任其自流;既然,中国资本市场连赌场都不如,那么,同样顺理成章的就是,投资者无非是惟利是图的赌徒而已,股权分置改革补偿流通股股东就是不公正的。他误导了社会舆论,混乱了社会对股市、股民的正确定位。难怪股市由于政策缺陷惨不忍睹,经济界却说应该由市场决定;政府修正完善股市政策,被他们攻击为“政策市”;难道继续实行已被检验是错误的股市政策就不是“政策市”吗?
<br>  股民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贡献了力量,为改革开放的经济提供了资金,但投资者没有应有的地位,股民被看成是赌博成性,利欲熏心的赌徒,也难怪股民亏损累累只能在股民小圈子里同病相怜,互相安慰;不然在社会上稍有牢骚,就会被人唾弃鄙视,“又没人强迫你去,愿赌服输,自作自受”;偶尔透露亏损几十百把万,更是被骂“活该!有钱多输些,为富不仁,遭报应”!更有甚者骂股民是自私自利挖国家墙角的投机倒把份子,混水摸鱼的投机者!至于听到国家要设投资者保护资金,更是极力反对,好像是用他们的钱来援助赌徒,危害了全民利益。吴老先生的本意可能是指责股市不规范,但却给股市、股民带来极大的伤害,即使如此,我也认为他是个为股民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br>
<br>  这一次吴敬琏却对政府股改政策说三道四,居然代表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诘难股改政策失当,叫人哭笑不得的是,吴敬琏居然把非流通股股东等同全体人民。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这个市场有将近30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私人资本家吗?非流通股东中私人份额不在少数,7000万股民及他们数以亿计的家属难道不是人民?
<br>  谁都知道股民是股市中的弱势群体,上市公司包装上市,高溢价圈钱,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财产,担保黑洞累见不鲜,高价增发配股,钱一到手业绩马上变脸,股价惨不忍睹,套牢中小股民,不少公司高管贪污盗窃,转移公众财产,把上市公司当成自家的保险柜、提款机!有些公司与庄家里应外合,配合默契,业绩成了道具和诱饵!受伤害、受愚弄、受宰割的是无辜无助的中小股民!作为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理应为民请命,为小老百姓鼓与呼,断不该中小股民有了点被动的否决权(股改方案要与会的2/3流同股东通过),极有影响力的你老人家就为非流通大股东气愤不平!要知道股改方案都有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东和推荐机构提出。主动权在他们手中,要知道买的没有卖的精,上司公司心中有数,搞些弯弯绕小股民未必弄得清!为了使大家知道吴敬琏的讲话的原汁原味,避免说我们冤屈了他老前辈,录下记者与他的对话。
<br>  关于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
<br>  记者:7月20日,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最后一家中孚实业股改方案的出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了收官阶段。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前的最后一批试点,这42家公司改革中所传递出的信息,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吴教授您怎么看股权分置改革?
<br>  吴敬琏:股权分置改革我是2002年提出来的。但我觉得没有办法发表更新的意见。因为那个时候各方也许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各方面的利益都可能得到照顾,又经过了这么多年了,这个事情怎么弄法呀?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记者: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的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通过了方案,一家未能通过,最终有两家得以复牌交易,您觉得这两家成功股改的上市公司,对后面有借鉴意义吗?
<br>  吴敬琏:这两家公司的股改成功具备某种程度上的意义。现在似乎有一些人对流通股东进行鼓动,要求更大的补偿。
<br>  记者:现在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都要求得到非流通股东给予更大的补偿,您觉得这样的现象正常吗?
<br>  吴敬琏:证监会已经把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定权交给了流通股东了。流通股东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当然他们可要求更多的补偿。但这样的结果对于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是不是公正的。
<br>  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补偿。
<br>  因为从2001年到现在,这个股权已经变化这么多了,谁受了损失,你补偿给谁?按照什么标准补偿啊?现在这个是权利不对等的。现在方案通不通过权力完全在流通股手里,这是证监会交给他们的权力。
<br>  记者:您觉得证监会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通过与否权力交给流通股东,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br>  吴敬琏:权利要平等、对等。为什么流通股东的权力要大于非流通股东呢?
<br>  最早上市的国有企业的非流通股溢价很高,对于当时买了流通股的人确实有很大的损害,那为什么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谈判中间,权力却在一方呢?
<br>  我认为现在股权分置改革真的没办法去算得清什么方式进行补偿是完全合理的。
<br>  记者:既然您现在认为没办法,那么您2002年提出股权分置改革时的思路是否能放在现在呢?
<br>  吴敬琏:在2002年时,我说大家都让一点,只要大家向前看,共同来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但现在不是大家让一点的情况,现在是“一面倒”的情况,在“一面倒”的情况下,恐怕解决起来就麻烦得多。因为现在从非流通股这边基本没有人说话,情况就很复杂。
<br>  记者:但非流通股东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推出股改方案时,要求100%非流通股东同意这个方案,才能推出方案,最终非流通股东也要参与股改方案的投票。
<br>  吴敬琏:但非流通股东最终是谁呢,是全体人民。可是代表非流通股东提出意见、投票的,还是经理人,那可不是这位老板或经理的钱呀,可是对全体老百姓来讲,这可是我们自己的钱呀。(新华网)
<br>  中国股市走过了坎坷的历程,十几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股市发展壮大过程。中国股市由于制度缺陷还不完善,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股市从2001年开始的持续下跌已创下六年来的新低,固然有多种弊端和原由,但原来为了尽快发展股市遗留下的非流通股份成了挥之不去,躲避不开的顽症!一开始市场价减持国有股引发股市暴跌,国务院叫停后股市有所恢复,股市刚有好转,经济学家股评家又鼓噪全流通,惊魂未定的股市飞流直下,这此国家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机会来临,决心“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定要试点后推广股权改革的各种对价措施,股市由于对政策初衷的不理解和疑惑,股市再次暴跌,在千点关口徘徊非流通。国家这次给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沟通协商的权力,对价方案需要与会的2/3多数通过才行!股民欢呼和珍惜保护股民的举措,知道这个权力来之不易,吴老先生不顾流通股东的感受,为非流通股东鸣不平!“现在从非流通股这边基本没有人说话”,俨然以非流通股股东代言人自居,“证监会已经把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定权交给了流通股东了。流通股东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当然他们可要求更多的补偿。但这样的结果对于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是不是公正的。”
<br>  对价补偿不是补偿流通股东原来的亏损!股票要全流通,流通量增加了两倍,股价必定下跌,物以稀为贵嘛!非流通股股东给予流通股东的对价补偿就是获得流通权应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如何对双方都较公平,都能接受,就需要诚心沟通。
<br>  股权改革通过后,流通股东获得了对价补偿,非流通股东在满足了承诺锁定期后可按政策规定逐步上市流通,和世界资本市场接轨。这个改革有阵痛,需要顾大局,算大帐,用大智慧为了股市正常运转,各方付出代价解决制度性缺陷划算!
<br>  股权改革后按规定不硬性出权,但市场会自动出权!任何股民在登记日都可买进或卖出股票,你可享受或放弃补偿的机会,你买了不一定能赚钱,你卖掉放弃补偿未必是错失良机!因为市场如果认为补偿不足以抵消流通量增加的拖累,股票会继续贴权,如果市场认为补偿足够抵消流通量增加对股价的消极影响,股票会填权!经过股改后在全流通的预期下达到平衡。有人错误的认为对价补偿是补偿股民被圈走的钱,认为是非流通股东资产的流失,这是因为他根本不懂对价补偿的愿由。非流通股东的对价水平如果低于市场预期,股改后股价会下跌,对所有股东都是伤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共同的利益把所有股东联系在一起!
<br>  吴敬琏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应该为改革开放的经济多著书立说,对于他不熟悉的股市要谨言慎行,一来恐有损经济泰斗名誉,二来对股市产生干扰和影响。我们经过十几年股市的惊涛骇浪,付出了时间、金钱、精力的惨痛代价才得来一点体会!经济学家们莫随意发挥毁掉我们股民好容易才得到的国家对我们的爱护而赋予的选择权力,各方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搞好股权改革!
作者: 送水热线119    时间: 2005-8-24 12:20
楼主似乎对吴先生很不满啊,很多帖子都是针对他的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