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世界经济开始降温 亚洲保持稳健增长
[打印本页]
作者:
rn222_2001
时间:
2005-8-17 12:04
标题:
世界经济开始降温 亚洲保持稳健增长
由德国ifo研究所和国际商会(ICC)今年1月份完成的世界经济调查显示,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趋缓,亚洲经济可望保持稳健增长。\r<br> 这项全球范围的经济学家调查,收集了来自90个国家(包括中国)1131位经济学家关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未来走势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1月的世界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是101.1(1995年为100),自2004年4月以来连续第四次下降(2004年4月、7月、10月的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0.1、109.2、103.8),但仍高于1990——2004年的长期平均值94.0的水平。\r<br> 一、世界经济开始降温\r<br> 过去两年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周期,并于2004年年中达到峰值。到2004年末,经济周期已经转入了降温阶段。根据经济学家调查的结果,预期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不过,尽管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未来的短期趋势不甚乐观,但也同时认为经济降温并不意味着经济会出现严重衰退。目前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多数因素还是有利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中东地区的恐怖事件及可能由此引发的石油供应动荡。分地区看,去年亚洲和拉美是20多年来增长最快的地区,2005年仍将保持稳健增长。2004年北美经济强劲增长,日本经济温和回升,欧洲增长乏力。2005年这三个地区的经济走势都将放缓,欧洲和日本均面临本币对美元升值造成的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局面,美国经济将面临升息和一定程度收紧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挑战。综合来看,经济学家预期2005年世界经济可望实现软着陆。\r<br> (一)亚洲:经济软着陆\r<br> 由于中国和印度经济的扩张,亚洲是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加大。1月份亚洲经济学家信心指数连续第三次下降,是因为受到日本经济的降温影响较大。不过经济学家预期2005年上半年亚洲经济增长只会温和减缓。12月26日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造成沿岸的11个亚洲国家大约25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所幸并未对这些受灾国家的经济基础造成太大的破坏。\r<br>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目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日元兑美元可能的进一步升值会加大日本出口的困难。上一年里人们预期中国经济2005年实现软着陆。从目前情况看,尚没有着陆迹象,因为1月份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比去年10月份的乐观情绪更高。考虑到全球增长的减缓可能会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经济学家预期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内可能出现减缓趋势。得益于国内需求的趋旺,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保持乐观。和中国大陆经济增长联系最紧的香港在去年私人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础上,预期2005年仍保持强劲势头。印度当前经济形势超过满意水平,未来六个月的经济前景预期乐观,可望继续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r<br> 泰国主要旅游业受到海啸的严重影响,然而这个地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甚至好于去年10月份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海啸对印度尼西亚的冲击是有限的,因为受灾的亚齐省只占印尼GDP的2.1%,并且它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工业未受影响。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设备和主要港口没有受到破坏,所以生产和国际贸易未受影响,积极学家预期该地区2005年上半年经济看好。\r<br> (二)北美:增长依然强劲
<br> 北美1月份的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有所提高。虽然去年10月份的调查显示对美国经济走势的判断不甚乐观,但1月份的调查显示美国目前经济走势仍然相当强劲。鉴于利率和油价的上升、联邦预算赤字以及对在中东地区军事行动扩张的担心,经济学家预期美国经济未来六个月可能会下滑,但不会出现衰退。\r<br> (三)欧洲:西欧疲弱,东欧稳定\r<br> 西欧1月份经济学家信心指数连续第二次下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已低于满意的分值。未来六个月的经济预期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满意。\r<br> 经济学家认为比利时、芬兰、西班牙和希腊当前的经济状况比去年10月份稍好。经济表现最好的要数爱尔兰和芬兰,表现最差的是葡萄牙、意大利和荷兰。虽然由于出口扩大和世界经济的复苏,2004年德国经济有所好转,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再一次低于满意水平。欧元区经济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过去三年中,欧元对美元升值50%,使欧洲商品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2005年出口动力仍显不足。除汇率因素外,失业和国内消费不足也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专家预测2005年上半年这两方面均可能出现好转。\r<br> 欧元区以外的北欧国家经济仍然非常令人满意。经济学家对当前英国经济表示满意,并预期2005年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r<br> 疲弱的西欧经济并没有对中欧和东欧产生显著影响。1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地区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延续了向上的趋势,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继续提高,未来六个月的经济预期保持上升。\r<br> 像10月份的调查结果一样,几乎所有的新欧盟成员国——捷克斯洛伐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经济形势都在满意水平之上,尤其是爱沙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表现出色。\r<br> (四)独联体:适度减速\r<br> 根据官方初步的数据,得益于石油、天然气和金属价格的上涨,俄罗斯2004年的经济表现良好,GDP增长达到7%。1月份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信心有所下降,可能与石油出口限制相关。经济学家预期俄罗斯2005年经济增长放慢。\r<br> 乌克兰表现出不如去年十月份的信号,但未来六个月的前景仍然乐观。\r<br> 哈萨克斯坦2004年经济增长大约9%,使之成为独联体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经济学家对该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六个月的预期均非常乐观。\r<br> (五)其他地区:总体令人满意
<br> 大洋洲预期经济适度降温。1月份的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当前的经济形势自2004年10月达到创纪录的高点后有所下降,预期未来六个月会适度降温。新西兰优势农产品高企的价格抵消了其强势货币在出口上的负面影响。\r<br> 拉美经济继续反弹。所有被调查的拉美国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无一例外继续提高。预期2005年经济更加稳定,期望通过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来支撑拉美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预期该地区未来六个月私人消费和投资会进一步增加。\r<br> 中东经济状况仍然令人满意,除伊朗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外,其他国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将保持稳定增长。得益于投资的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2004年土耳其的GDP大约增长10%,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05年土耳其增长前景乐观。\r<br> 非洲经济增长两极分化。南非当前经济形势超过满意水平,并预期良好。埃及经济2004年上半年面临严重危机,目前趋于稳定,预期2005年步入复苏阶段。\r<br> 二、预期2005年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br> 经济学家预期2005年全球平均消费价格水平增长2.8%,甚至略低于2004年2.9%的水平。\r<br> 欧元区2005年的通货膨胀预期与2004年的2.0%持平。2004年通货膨胀最高的希腊和西班牙在2005年仍为最高,分别为3.2%和3.1%,最低的是荷兰1.5%,德国1.6%和芬兰1.7%。\r<br> 由于美元贬值造成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专家预期2005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有所提高。\r<br> 亚洲消费价格水平上升势头可望趋缓,从2004年的2.6%降到2005年的2.4%。其中日本的消费价格几乎没有上升的迹象,不过其通货紧缩似乎也已经结束了。\r<br> 此外,中欧和东欧的预期通货膨胀有所下降,从5.1%降到2005年的4.3%;独联体国家的通货膨胀由2004年的10.8%降为2005年预期的10.0%;中美洲和拉丁美洲2005年的通货膨胀预期稍有加速,从2004年的5.8%提高到2005年的6.4%。中东地区2005年预期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r<br> 三、美元被明显低估
<br> 在过去的几次调查中,经济学家大多认为美元对其他货币被低估,同时欧元和英镑被明显高估,日元或多或少反映了其真实价值,多数国家的经济学家认同上述观点。不过,多数经济学家仍预测美元未来六个月将进一步贬值。\r<br> 四、利率上升的趋势有望减缓
<br> 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短期利率仍将继续上升,但趋势将有所减缓。欧元区、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大多数的东欧国家和多数亚洲国家的经济学家都基本认同这一看法。只有几个国家的短期利率预期在未来六个月将加速上升,包括挪威、阿根廷、中国、马来西亚和沙特阿拉伯。与过去六个月类似,美国将继续温和地提高中央银行利率。\r<br> 与短期利率上升趋势减缓相类似,资本市场利率上涨也比以前调查中预期的要慢。美国、中国大陆、香港和澳大利亚除外,经济学家预期这些国家和地区当前长期利率上涨的趋势在未来六个月将继续保持不变。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