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孙膑兵法中的“国家利益”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悟彻    时间: 2005-7-23 22:08
标题: 孙膑兵法中的“国家利益”
孙膑兵法中的“国家利益”\r<br>
<br>公元前353年,孙膑围魏救赵,在桂陵挫魏军;
<br>公元前340年,孙膑围魏救韩,在马陵杀庞涓。\r<br>开始,齐国君臣在“救不救韩国”与“何时救韩国”的问题上争论激烈。孙膑提出了“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资治通鉴》)的策略:必须出兵救韩,如果不救,韩国就会丧失信心而降魏,魏国实力膨胀,结果明显对齐国不利。但又不能过早地出兵救韩。齐国的军队必须为齐国的利益服务,过早地出兵就等于代替韩国作战,而且韩国也是个强国,一旦齐、魏两败俱伤,到头来还得听从韩国的摆布,这对齐国也是不利的。只有先答应坚决救韩,鼓励韩国要全力抵抗魏国,让韩魏互相激烈拼杀,然后再出兵拯救危亡之韩、攻击疲惫之魏,对齐国才最有利。\r<br>《孙子兵法》的最高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r<br>《孙膑兵法》的最高战略是:让敌、友两败俱伤,才最符合本国利益。孙膑比孙武,目标更远大。\r<br>就是现在看来,孙膑仍然是如此的高明:任何国家强大了,不论它是敌是友,尤其是邻国,都对我国不利。\r<br>譬如,我国对朝鲜、越南的援助,老百姓都认为是非常愚蠢的!\r<br>毛**时期,我国对外无私地、大量地援助,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饥饿中,还要无偿地外援,还要按时足量地供应香港!可是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我们的外援是否值过?\r<br>毛**提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r<br>在国际关系上:我国应该援助谁,具体援助多少,是否值过?\r<br>弄不清这个关系,只管意气用事,就象项羽一样“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r<br>毛**只看到了其他国家的落后与贫困,却无视本国有多少贫困人口,本国的人均收入排世界的名次。\r<br>直到今天,中国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急需救助,中国人均收入在全世界还排100多名之后。中国到底有什么资格与义务去援助其他国家?!\r<br>与2340年前的孙膑相比,中国人不觉得惭愧吗?
<br>对外援助与对内扶贫的关系,中国人必须立即转变观念!\r<br>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任何两个国家,从来就没有什么“世代友好”,也没有什么“深仇难解”,都是彼一时此一时。关键是,在友好时,要留一手;在相残时,要有分寸。\r<br>譬如,我国在援助越南时,不应该“要多少给多少”;在美军开始撤退后,立即延缓并缩减援助;在美军基本撤走后,立即停止一切援助,转而大力开展民间贸易,把越南拖入我国的经济体系,使越南完全丧失经济独立性,成为我国的附庸国,彻底沦为我国的廉价原料产地与产品倾销市场。这样以来,就不会发生“对越自卫反击战”了。\r<br>“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两败俱伤,双方都埋雷百万以上,以邻为壑,自己封锁自己的开放门口、限制自己的外贸市场。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不是中国,也不是越南,而是美国。\r<br>尼加拉瓜位于中南美洲,尼前总统索摩查为该国独*者,此君贪污、腐败、乱搞、乱杀,无恶不作。由于尼的重要地理位置,是美国历来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当有人问到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什么支持这个践踏人权的独*者,罗斯福的回答极为经典:“Maybe he is a son of *****,he is our son of *****”\r<br>“也许他是个狗娘养的,但他是我们的狗娘养的。” ——美国人的逻辑是多么的坦率、实际!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政府不惜侵略、践踏、诓骗、抢掠、压榨其它国家,大力开展不平等外贸,攫取海外巨额利润。这给美国创造了安全、稳定、富裕,使美国人民“仓廪实而知礼节”,不必“窝里斗”,所以国内没有假冒伪劣坑蒙欺骗,没有人向外“偷渡”。\r<br>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她是美国人民的政府,而不是全世界人民的政府。她要为本国人民捞好处,就不得不损害、攫取其它国家的利益。\r<br>《孙膑兵法》“战胜而强立”:只要打了胜仗,国家就会强盛起来,特别是侵略战争。商汤伊尹“兼弱攻昧,取乱侮亡,王之道也。”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包括中华民族,都是通过侵略扩张发展起来的。\r<br>相比之下,毛**、周恩来放弃对日本战争赔款的追索权力,结果,是唤醒了日本人的良知?消除了日本对我国的战争威胁?还是从中日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抑或顺差?
<br>毛**、周恩来对西哈努克、胡志明仁至义尽,可是,中国、中国人民从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值过吗?
<br>我国大力援助过的亚非拉国家,那些“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人权问题上一贯支持我们”的国家,其实,都极不希望中国统一,以便在这些问题上永远支持我们,好继续从中得到无偿援助与外贸优惠。请问,现在,全世界究竟有哪个国家真心希望中国统一、团结、强大呢?\r<br>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贪污腐化,被阿基诺夫人发动政变赶走。中国政府却因为马科斯倾向社会主义,而与执政的阿基诺夫人多年不睦。有必要吗?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吗?\r<br>不彻底清算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甚至社会主义的幼稚病,中国人是永远不会明白什么叫做“国家利益”的!\r<br>中国人,可有脸  面对2340年前的孙膑?!\r<br>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孙悟彻\r<br>姜太公封齐建国,国号齐,都城临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都产生于齐国临淄。\r<br>孙悟彻是临淄人。\r<br>孙悟彻向故土上的先人致敬!\r<br>孙悟彻也向深明大义的美国政府致敬!\r<br>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美帝国主义万岁!
<br>向美帝国主义学习!\r<br>孙悟彻的部分文章:\r<br>《毛**的“耕者有其田”》\r<br>《毛**的军事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r<br>《领袖、导师、领导的区别》\r<br>《剥开“三农问题”的核心》\r<br>《“初税亩”全析》\r<br>《中、日两国现代化路线之比较》\r<br>《回首当年<故乡的云>》\r<br>《国际环境演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r<br>《1991年的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r<br>《海湾战争十周年祭》\r<br>《回顾美国的对华战略》\r<br>《彻底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方案》\r<br>《中国社会革命史简析》\r<br>《中国社会革命史简表》\r<br>《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r<br>《解开1987年“工业报喜商业报忧”之迷》\r<br>《解开香港经济沉浮之迷》\r<br>《孙膑兵法中的“国家利益”》
作者: 孙悟彻    时间: 2005-7-23 22:25
转载:中国外援详情\r<br>
<br>建国后,毛主席对我们这个饱经战乱、饱受列强蹂躏的国家的经济状况,概括的一个词语是:一穷二白。可是,在这种国情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援助行动搞得热火朝天:援朝、援“非洲兄弟”、援“社会主义明灯”、援越南、援助柬埔寨红色高棉“革命”……援钱财、援粮食、援焦煤、援武器、援拖拉机、援衣物、援医疗、援医药、援汽油、援人血、援士兵的生命……援建铁路、援建公路、援建大桥、援建纺织厂、援建化肥厂……
<br>    能拿得出的,我们都拿了,毫无保留地拿:钱财、物资、劳务、以及中华同胞的生命(他们在异国,作为危险工种的劳务者、作为赴汤蹈火的参战者)……
<br>
<br>     没有谁能准确说出,中国在援外中到底耗费了多少钱财。对越南的援助似乎可作为评估全貌的着眼点: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邓小平告诉76年访华的李资政:中国援出了200亿美元,基本上属于无偿性质的。
<br>
<br>     据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曲爱国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黄文欢的回忆录: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后来才有抗美阶段),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武器和装备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给多少”的指示办。毛**是这么告诉过胡志明的: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br>
<br>     作为普通的中国人,人们无法知晓政府在类似的行动中到底付出了多少个200亿美元,一些细节的帐目根本无法估计和测算。比如说,即使在援外行动大有收敛的上世纪80年代,李光耀的估计是,中国援了10亿美元。
<br>
<br>     当时(乃至今天),我们是那么穷,我们的人民是那么苦;子女们还处在“嗷嗷待哺”的生死线上,我们的“家长”对子女却异常刻薄,对外族倒如此慷慨,如此乐善好施……
<br>
<br>     但我们换来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不该认真地反思一下吗?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经济利益,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势力范围”,甚至连聊以自慰的“友谊”都没有得到!
<br>
<br>     看看吧,我们援助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和“非洲兄弟”之后,得到了怎样的回报,或者我们以后能预期得到什么回报:
<br>
<br>    1、援助阿尔巴尼亚:
<br>
<br>     当时,我们花了我们异常宝贵且稀缺的外汇到西方买设备,为阿尔巴尼亚援建了大量的企业,后来基本处在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设备早成为了废铁;帮助阿国建设的备战用的堡垒,他们开始用它喂鸡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尽心费力的帮助,如同是打了水飘,无声的水飘!
<br>
<br>     当时的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透露,1964-1970年代末,我们给了阿国90亿元人民币!(有学者根据货币含金量、购买力测算,它相当于现在的上千亿!它还相当于给当时人口规模为200万的阿国人每人发了4000多元的红包!)
<br>
<br>     伍修权将军的文章《回忆与怀念》说,阿尔巴尼亚**者霍查的女婿、阿外交官马利列,在他的文章《我眼中的中国政要》里讲叙了这么一件事:1962年,他到中国要求粮食援助,找到外贸部部长李强,无果;后来还是找到刘少奇解决了问题。恰巧当时,缺粮食的中国向加拿大进口了大批小麦,几艘载满小麦的中国轮船正在大西洋驶往中国,接到中央的命令后,立即改变航向,调头驶向阿国的港口卸下了全部小麦。马外交官叙说此事时,没有忘记留下一句溢美之词。伍将军心痛地补充了一句:中国人慷慨呀!这时,中国的饥荒还没有结束,正是中国百姓大批饿死的时候!
<br>
<br>     这样的付出,中国得到了什么呢?只得到了一样:阿尔巴尼亚霍查政权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伟大运动”进行了大量的口头讴歌,和坚定支持!
<br>
<br>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和美国交恶,阿国会站在哪一边?根据它的利益取舍,根据北约章程的规定,它肯定会像当年毛主席的决策一样,施行“一边倒” 政策,但要请记住,永远不要指望它会倒向中国!
<br>
<br>    2、越南:
<br>
<br>     对于越南,这个曾经是“同志加兄弟”的亲密伙伴,从我们的超巨额付出联想到后来的结果,真值得所有中国人痛哭一场!我们国家除了经济援助,更多的是无偿的作战和劳务援助。中国军人除了在一线作战之外,还在承担通信、后勤、筑路、扫雪,甚至还承担了为他们的农民挖沟、种地等事情,以体现中国人民是多么地讲情谊、讲风格、讲“主义”!
<br>
<br>     如果要列出援助清单,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援助了枪11.6万支,大炮4,630门,工兵、通讯器材、衣物、大米、药品、汽油、机车……则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br>
<br>     我们的军人是这样为他们修路的:在条件恶劣的深山里,中国农民组成的子弟兵没有机械化的工具,双手、肩膀和血肉之躯就是工具!在这种险恶条件的施工中,中国军人随时会死去!当然,更多的死亡是在战场上。
<br>
<br>     我们有1,100位(也有资料说是2,000人)同胞阵亡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4,200人负伤。(有文章说,农民士兵长眠于越南的陵墓,国内甚至30多年内没有人去祭扫他们的墓地!可能因为他们是卑贱的农民身份的缘故吧……)
<br>
<br>     我们这一切的金钱、物资、鲜血和生命付出,换一个“友谊地久天长”应没有问题吧?但很遗憾!我们换来了国人在高呼“同志加兄弟”时绝没有想到的结果---反目成仇、兵戎相见!
<br>
<br>     最叫人恶心、叫人感情上无法接受的是:在越南人1978年发起的对华战争中,他们用中国人送去的枪炮作武器,用中国人援助的成袋成袋的大米作支枪的架子和掩体的材料,来射杀中国的军人!……
<br>
<br>    3、朝鲜:
<br>
<br>     为朝鲜,我们付出了几十万中华儿女的生命(没有可供引用的、公认的精确数字),支出了63亿元的战争费用,560万吨作战物资……付出同样是无法说清的。即使在朝鲜战争早已结束后的阶段,对朝鲜的饥荒援助也不知道有多少次。其中有印象的几次是:
<br>
<br>     1996年5月,援朝2万吨粮食;1999年6月,援助15万吨粮食,40万吨炼焦煤;2001年3月,朝在接待曾庆红到访时对我国“提供无偿援助表示感谢”。给的什么,给了多少,不详;2001年9月,朱邦造答记者时说,在中国元首访朝之际,要给朝方提供“粮食及物资援助”,数量不详。……
<br>
<br>     上面的列举援助,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因为稍后,又找到了新的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6月11日的文章说:中国对朝提供的实质援助,要比公众所了解的多得多:每年提供给朝鲜50万吨粮食,100万吨石油,250万吨煤炭---如果该报道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
<br>
<br>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中国人的血肉生命,中国人的血肉劳动挣来的财富,换来了怎样的“中朝友谊”?也就是说,我们玩命地送人家东西,我们博得了人家的欢心了吗?结论是:没有!
<br>
<br>     用中国人的血肉铸就的两国关系,在双方的利益面前,显得太脆弱了,绝不会、也没有像善良的人们想象的那样“牢不可破”!
<br>
<br>     当我们国家认为,与大韩民国建交符合我国利益,并采取行动后,朝鲜立马采取了反击行动:冰封两国关系;单方停滞高层往来,以示不悦---两国首脑间的“正式访问”因此中断了八年。
<br>
<br>     这些措施的制订者不是别人,是一直被中国人看作是自己的铁杆朋友、患难知交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我敢断定:将来有一天,我们会更加痛苦地发现:朝鲜人恨中国人,要比恨其他人---包括美国人---更厉害!
<br>
<br>     我们善心播下的所谓“友谊”,不仅会颗粒无收,还要迎接比“颗粒无收”更糟的结局!
<br>
<br>    3、“非洲兄弟”:
<br>
<br>     就从著名的“坦赞铁路”说起吧。1967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拉赞助,他在盛赞毛**是非洲人最景仰的“老者、勇者、智者”之后,又说了“中国的工作使世界变得有希望”的溢美之词,毛很潇洒地现场办公,拍了板:“这条铁路不过投资一亿英镑,没什么了不起”!
<br>
<br>     此情此境,在座的中国官员都不敢出声。中国负责修路工程的官员对铁路的评估结论是:1800多公里长度,近20亿人民币的投入。最后到底花费了多少,没有资料。不单单是钱的付出,也不单但是10年的艰苦施工。我们的同胞,78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其中最小的年仅26岁
<br>
<br>     他们的墓地,同葬身在越南的中国人的墓地一样:基本上,几十年间无人祭扫(包括非洲人),无人安魂。我们为这些“兄弟”援建的企业---如援坦桑尼亚的“友谊纺织厂”之类的什么厂,由于没有人会经营,由于坦方管理者拼命贪污,中国不断注入资金,最后还是没能救活它们。
<br>
<br>     我们“奋不顾身”地帮“兄弟”,我们得到了“友谊”了吗?也没有!我们得到了“兄弟”发泄的怨愤---中国人管我们,就该管到底!……
<br>
<br>     现在,我们当年唤作“兄弟”的国家,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作家文摘》429期的文章说,非洲人正在把日本人当作救星,当作他们的新财神。原因是,日本把许多廉价的二手车卖给了我们当年的“兄弟”,以致于坦桑尼亚首都的大街上,清一色跑的都是日本车;日本人为了筑牢这个廉价汽车的市场,还无偿为他们修了600公里的沥青公路。并且,相比于老铁路而言,公路更便捷……
<br>
<br>     请不要告诉我:援非、援外在政治上、在“战略”上是有好处的、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一类经典的故事。在价值的取向上,人民的福祉与国家的富强高于一切。
<br>
<br>     即使进联合国之类的事情很重要,但是为了一个目标我们可以舍弃一切吗?谁又能证明:无视民生艰辛而去大笔地对外撒钱,是我们实现“进来”目标的唯一选择?!……
<br>
<br>     如今,还有一些小国在对我们耍着惯用的伎俩:出台湾牌,以此来勒索经济援助。比如三年前,一个挨近澳洲的袖珍小国,人口只相当于北京的1/4,对我们的援助很高兴。但听到台湾有可能给它更多的好处时(15亿美元),就准备与台搞大使往来。后来又觉得金元到手的可能性不大时,又对中国抛来了媚眼。
<br>
<br>     国家的存在,国家的意志,国家的眼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一个经典,是国家间通行的博弈法则。
<br>
<br>     这个小国的决策者对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进行了选择,它没有错。它今后肯定还会这么做。但倒霉的,利益受损的,却是两岸的中国人。
<br>     从中国人的对峙中坐收渔利的国家还少吗?小国们无论是得到了大陆的物资,还是台湾的金钱,都是两岸中国人的血汗创造。
<br>
<br>    我们能找到使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少受损、不使外人常玩的“火中取栗”的伎俩得逞的策略吗?---这个问题至今依然在考验着中国领导人的智慧。
<br>
<br>     任何人企图通过说一句话:“我们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就指望能获得中国的一次资助或奖励的惯例该结束了!如果他们的类似行动能屡屡得到满足,他们的依赖将没有止境,我们的国力将不堪负担!   
<br>
<br>     就凭我们总体上人均所占世界人均1/4的资源拥有水平,就凭我们人均所得仍在区区几百美元的额度、处在世界100多位的排序,再加上9亿农民总体上赤贫的国情而言,我们没有资格、没有实力去援助任何国家。漠视国家整体利益、损害国家未来发展的援外行动应该立即停止!
<br>
<br>     至今,中国农民仍然操持着犁与耙、镰刀与锄头这类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宗发明的农具,他们完全处在世界的最不发达状态,处在世界最需要救助的状态!     
<br>
<br>     我们的主流社会、我们的决策阶层不能因为北京、上海等城市有发达国家那么发达了,就以为中国大体上发达了,就可以漠视我们主体的国民---农民正在经受、且一直经受着的苦难!这是一种令人难熬的、深重的苦难呀!……  
<br>
<br>     大家知道,国际上一直在帮助非洲国家的不发达群体摆脱不发达状态,参与向全球的贫困化宣战的运动,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在做的事情。     
<br>
<br>     可是我们的农民,他们是当今世界名副其实“最不发达”的群体,而他们的悲惨处境并未被外界了解,他们最迫切的、理应受到援助的地位还没有确定,就永久丧失了接受国际救援的资格!他们经受的苦难将没有尽头!
<br>
<br>     中国的农民到底有多穷?如果按联合国人均每天生活支出低于1美元的贫困线标准,农民中至少会有5亿的人口处在这个标线的下端!  
<br>
<br>     有一件事值得玩味:10多年前,我们的政府对国民义务教育投入感到力不从心,就鼓励民间财力来资助“希望工程”。运作10年后,到99年12月31日止,这个“工程”共收到的钱款折合成人民币是18.4亿元。区区之数呀!     
<br>
<br>     我们穷吗?我们穷到在为外国人办事时,可以上千亿千亿地给他们掏钱;我们富吗?我们富到当办自己的事情时候,却会为18亿为难……     
<br>
<br>     在这个国际上,在这个人世间,有一条普遍的规律:在涉及利益的分配上是有排序的。像北京市,它以前每年要发布一个公告,告诉外地人:哪怕是一个售票员、一个司机的就业岗位,它都要考虑北京人处在绝对优先的位置(当然,这是不象话的);还有,各国的继承法都有这样的规定:对一笔财富、和利益的分配,继承者们是会要求按照与被继承者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优先次序的排位。     
<br>
<br>     令人不理解的是:在世界许多需要救济的人中,我们为什么不优先救济我们的同胞,为什么不去拯救我们苦难的农民?     
<br>
<br>     最让人难过的还在于:我们的农民,作为世界上最穷困、严格说是最庞大的最穷困群体,不但在任何时候得不到任何方面的任何救济,就连他们运用自己血肉的劳动、运用最原始的农具创造的劳动成果,竟然常常被有权的人拿去援人!这种情况居然年复一年地存在着!     
<br>
<br>     我们的学者曾运用最激烈的措辞指责清朝的老佛爷:(在分配财产,或好处时)宁赠外帮,不与家奴;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是,我们对以上做法,对以前的英明领导们的决策,我们该用怎么的言语来解释呀?     
<br>
<br>     在2001年11月12日,我国的元首在会见卢旺达总统时,又给两国30周年建交送了一份厚礼:向卢国提供3,000万元无偿援助;豁免卢国1.1318亿元和270万美元的到期债务。     
<br>
<br>     从电视的画面来看,这位叫保罗-卡加梅的总统一脸不肖的表情。私下揣测,不知道他是不是对这个数额提不起精神来,内心有所不快。稍后,又在电视里听到朱总对这位总统解释说:您刚刚访问过的上海,是中国最繁荣、发达的地方。我们对你们只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还不富裕……     
<br>
<br>     迄今为止,我仍然是不明白:我们的援外决策是如何敲定的,要不要通过什么法律程序方面的批准步骤。在今年初的一则新闻中,我知道了一个细节:一次,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豁免俄罗斯的部分债务时,事先要得到国会的批准。我们对朝鲜的粮食援助,要一火车皮一火车皮地拉;我们对卢旺达免债,是整亿整亿地免。     
<br>
<br>     作为真正的富有者,慷慨助人是美德;可是,作为一个穷苦的人,作为在一个穷国、在一个穷苦群落中的长大的一个自然人,应知道贫穷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呀!所以,我对国家高层的这种举动不理解、不安、充满疑惑。     
<br>
<br>     我们的农民要挣回每一个硬币、每一个铜板,每一毛钱,在“锄禾日当午”的一类的原始劳动里,要付出怎样的血汗。     
<br>
<br>     有一次我们给朝鲜15万吨粮食,美国也援了17万吨。作一个粗略的核算:在我国平原的粮食主产区产量,及普通农户土地的拥有规模,一家在一年里大致可以出余粮0.75吨。凑足这些粮食需要20万户农民、60万个家庭成员,要通过体力肉搏的劳动,忙上几个月才能获得,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劳务量;而美国人凑足那么多的粮食,几家农场主、花费极少量的劳动工时就可以轻松搞定。     
<br>
<br>     为了援建阿富汗,我国送了1.5亿美元、3000万元的物资,以此作为给阿临时政府的礼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如果今后5年,阿富汗得不到100多亿美元的援助,阿富汗的人民会过得很悲惨……可是,阿国临时主席卡尔扎伊不同意安南先生的这个估值,他说,至少要450亿,才能够让他的人民过得“不太悲惨”……     
<br>
<br>     为什么阿国的领导人能如此尽力地为自己正在遭难的人民谋利益?而建国初的我们中国人遭受的苦难比他们更深,我们做了什么?  
<br>
<br>     还有,他们的人口才两千多万,我们的当年人口是他们的20倍,按秘书长先生的“保守”口径测算,我们至少需要2,00亿美元才能让我们的人民过上“不太惨”的生活。可是,我们得不到一分钱的援助,这倒算了,我们认命。问题是,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钱送给外人呢?     
<br>
<br>     为什么别人遭难时,要得到援助?别人贫血时,可以得到血液的输入?而我们的人民非但得不到,我们的当家人反而作出违背常理的决定,要在贫血之躯上大剂量地抽取血液,然后,再去救助别人?!  
<br>
<br>     难道就因为中华民族是个吃苦耐劳的民族,我们的领导人在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这种“精神”?!是不是说,中国人能够吃苦,善于吃苦,那么,干脆就让他们去吃吧!新政权已经建立50多年了。扪心自问,我们仍是一个“贫血的中国”。那些为塑造朝气勃发的“少年之中国”,为实现“可爱的中国”而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先贤、先烈见了此景,九泉有知,他们能瞑目吗?
<br>    
<br>     什么时候,我们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富血的中国,一个红润的中国,一个健壮的中国?因为只有健壮成为了中国的常态,我们才有与别人、与他国竞争的实力,才有在竞技场胜出的可能。     
<br>
<br>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如果人民有权对自己劳动的所得进行处置,有权对此发话的话,人民同意这么做吗?假定我们的援外决策要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才能生效,人大常委会里有60%的农民代表,农民们会在这种“宁可自己饿死,也要拯救他人”的决议案里投票赞同吗?
<br>
<br>     以前产生的决策败笔,能不能警示中国以后的决策人:作出的某个决策,人民答不答应?将来的历史会怎么评价?会不会有人挥着指头戳决策者的脊梁骨?最后的一句话,是壮着胆子对我们的权力阶呼号一句:终止一切对外援助,全力救助穷苦农民!\r<br>
作者: 孙悟彻    时间: 2005-7-23 22:26
“苏修逼债”真相小考\r<br>
<br>“苏修逼债”真相小考\r<br>秋 实\r<br>
<br>--------------------------------------------------------------------------------
<br>[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a href="http://www.xgc2000.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xgc2000.com" target="_blank">www.xgc2000.com</a></a>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br>
<br>--------------------------------------------------------------------------------
<br>
<br>  常有人提出“苏修逼债说”,指苏修逼债是大饥荒饿肚子的原因。本坛\r<br>许多网友因此呼吁对“苏修逼债”之真相作些考证。出于好奇心,本人作了\r<br>些初步查证,现将结果简述如下。\r<br>
<br>  一、中国欠多少债?据周恩来1964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
<br>作报告》以及李先念在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国家预决算报告透露,中国欠
<br>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十四亿零六百万新卢布,折合人民币约为
<br>五十二亿九千余元,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物\r<br>资的贷款和利息,按照协议应于1965年全部还清。照此说法,直到朝鲜停战
<br>十年之后,中国人民还在节衣缩食地归还这场战争中拉下的一屁股债务。\r<br>
<br>  二、中苏决裂在何时?苏联单方面中止对华经援协议,撤走专家,发生
<br>在1960年7月,当时大饥荒早已酿成,大规模非正常死亡已经发生。 此前虽\r<br>然中苏分歧扩大,苏联中止了几项军事援助,但苏联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援
<br>助一直在继续。1959年10月,中苏还签订了一项关于科学和技术合作的协定。\r<br>李富春在1960年3月的报告中,还称苏联在1959年继续给了我国巨大的援助,\r<br>对国民经济的继续大跃进起了重大作用。可见,把苏联决裂说成是大饥荒饿
<br>肚子的原因,是行不通的。网上有位鼓吹“饿死三千万是美帝苏修滔天罪行”\r<br>的先生,大概也是意识到了此点,于是在文章中偷偷将苏联决裂的时间往前\r<br>挪到1959年,倒是很费了一番苦心。\r<br>
<br>  三、谁提出提前还债?据周恩来透露,当时并不是苏联要求提前还清债\r<br>务,而是中国主动向苏联提出,用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全部\r<br>还清债务。这很符合...的性格。俗话说,拿人家的气短。...心高气\r<br>傲,既然跟苏联翻脸吵将起来,就不能欠人家一屁股债,否则他会觉得很没
<br>面子。因此上,哪怕再困难,就算饿肚子当裤子也要将债还清。虽然苏方并
<br>不要求提前还债,...却是一定要争这口气的。\r<br>
<br>  四、援外知多少?...要挣面子,不止于提前还债,而且让人民节衣\r<br>缩食拿出大把银子无偿地援助小兄弟。本来,1958和1959年,出于大跃进的
<br>需要,国内财政紧张,对外援助已经大幅度缩减了。中苏翻脸后,中国随即\r<br>大幅度扩大了对外援助的规模。大饥荒中的1961年,援外支出即已接近偿还
<br>外债的支出。自1962年起,援外更是大幅超过了偿债。大把大把的银子流水
<br>般散给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等等。据说,他们的建设工作做好了,\r<br>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增强了,就是对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援。\r<br>
<br>
<br>附录:\r<br>
<br>一、1950-64年中国偿还外债和对外援助支出(亿元)
<br>==================================
<br>年份    偿还外债  对外援助
<br>----------------------------------
<br>1950~55   6.80    12.60
<br>1956     5.97     4.04
<br>1957     6.08     4.67
<br>1958     7.23     2.76
<br>1959     7.11     3.50
<br>1960     6.73     3.63
<br>1961     6.58     5.19
<br>1962     6.42     8.54
<br>1963     2.86     9.61
<br>1964     0.96    12.16
<br>==================================
<br>资料来源:偿还外债数摘自《中国财政统计:1950-1991》\r<br>(财政部综合计划司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第
<br>135-136页。对外援助支出摘自历年国家预算决算报告。\r<br>
<br>
<br>二、周恩来1964年《政府工作报告》节录\r<br>
<br>  我们在经济困难期间,不但没有借一文钱的外债,而且把过去的外债几
<br>乎全部还清了。我们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十四亿零六百万新卢
<br>布 (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
<br>利息 ),已经按期偿还了十三亿八千九百万新卢布,剩下的尾数一千七百万
<br>新卢市,我们已经向苏方提出,用今年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r<br>全部还清。过去向苏联借的五十万吨食糖,今年已经还了二十万吨,其余的\r<br>二十万吨,准备提前在一九六五年全部还清。前几年我们对苏联和东欧社会
<br>主义国家的贸易欠帐,现在已经全部提前还清。\r<br>
<br>  不仅如此,这一期间我们还节衣缩食,拿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和物
<br>资支援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预计到一九**年年底,我国的
<br>对外援助共计支出人民币六十六亿七千万元,其中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年
<br>支出的为三十五亿五千万元,占百分之五十三。\r<br>
<br>
<br>三、李先念《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节录\r<br>
<br>  在1961年和1962年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既没有举借新的外债,也没
<br>有发行国内公债,并且还偿还了到期的债务。我国的建设资金,向来是自力
<br>更生、依靠自己增产节约来积累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r<br>时期,即从1950年到1957年,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外债收入,折合人民币计算,
<br>共为529,400万元,只占同一时期财政收入总数1,736亿元的3.05%。这就是
<br>说,96.95%的资金,是靠我们自己解决的。第二个五年期间,我国的财政,\r<br>已经没有新的外债收入,而只有偿还外债的支出。自1950年以来,我国向苏
<br>联所借的外债和应付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 共为574,300万元。到1962年\r<br>底,我们已经偿还了528,900万元, 只剩下45,400万元,将按照协定在1965
<br>年年底以前全部还完。内债方面,从1950年到1958年,国家发行的国内公债\r<br>和应付利息共为482,000万元,到1962年底,已经偿还了270,200万元,还有\r<br>211,800万元,将按照原来的规定,到1968年分年还完。\r<br>
<br>  这两年.尽管我们自己有很大的困难,我们还是根据可能的条件和量力\r<br>而行的原则,积极地援助了某些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和亚洲、非洲民族主义国
<br>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1961年和1962年,对外援助
<br>支出合计为137,300万元。连同前三年的对外援助支出,五年总计236,200万\r<br>元。其中:援助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古巴、蒙古等社会文义国家的部
<br>分,为186,600万;援助亚洲、非洲民族主义国家的部分,为49,600万元。\r<br>我们的援助是真诚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是真诚帮助他们在经济上实\r<br>现自力更生的方针的。这种国际援助又是相互的;一方面,我们在资金、物
<br>资和技术上支援了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的建设工作做好了,反对帝国主义
<br>的力量增强了,也是对我们的大力支援。\r<br>
<br>(送交者: 秋实 于 May 20, 2001 01:42:29:[新观察/xgc2000.com],
<br>收入本档案时有修改)
<br>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