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揭开下一场中日大海战的导火索《中国海洋报》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5-7-23 11:19
标题:
揭开下一场中日大海战的导火索《中国海洋报》
<font color="#333333">揭开下一场中日大海战的导火索《中国海洋报》 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评析 </font><p></p><p><font color="#333333" /></p><p>《中国海洋报》理论探讨版 2005年1月14日</p><p> 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评析<br /> 陈尚君</p><p> 东海大陆架划界直接涉及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关系到中日两国关系的走向。因此,分析与判断东海大陆架争端的现状及前景,对于我国灵活应对并最终和平解决中日大陆架划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 东海大陆架争端的由来</p><p>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是指其领海以外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宽度如果不足200海里,则可以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由于大陆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沿海国甚至可能因为拥有了大陆架而从资源贫乏国家一跃成为资源大国。因此,自该公约诞生之日起,各国之间关于大陆架划界的争端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陆地资源的急剧减少以及人类开发海底资源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各国对大陆架的争夺日趋激烈。</p><p> 我国是个宽大陆架国家。东海海底有2/3的面积为大陆架,沉积物主要来自中国黄河、长江及其他河流。东海大陆架最大宽度不足400海里,最小宽度仅为 167海里。因此,中日两国在大陆架上的要求必然会产生重叠。我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冲绳海槽以西的大陆架源于我国领土的自然延伸。因此,依据“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我国主张冲绳海槽中心线即为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天然分界线。日本则认为中日为共同大陆架,冲绳海槽不过是紧密相连的中日大陆架之间的偶然凹陷,要求采用等距离方法划界。如果按照日本的方法划界,其所攫取的大陆架将至少相当于我国浙江省面积的3倍。</p><p> 长期以来,日方无法提供支持其大陆架共架理论的地质学依据。但是,1982年日本驻华使馆却向中国交通部递交了一份地图,提出中日之间海域应当按所谓“中间线”的方法划分,从而为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埋下了伏笔。</p><p> 东海大陆架争端的现状</p><p> (一)我国建设海上油田,开发大陆架合理合法</p><p> 1996年5月,我国政府批准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8年6月,全国人大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从而为我国开发大陆架资源提供了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双重依据。</p><p>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预言,“中国海上石油的远景在东海”。20世纪末,中外专家预测东海油气资源量将达200亿吨甚至更多。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了海洋综合普查性质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1998年,东海“平湖”油气田成功投产,每天为上海80万户居民供气,极大缓解了我国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2003年8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荷壳牌公司、美国优尼科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东海5个合同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合同,合同四方将按照中海油30%、中石化30%、壳牌公司20%、优尼科公司20%的比例投资并享受收益。这一合同的签署,标志着我国拉开了大规模开发东海大陆架资源的序幕。而前些时日本媒体所大肆炒作的“春晓”油气田就是其中的一个开采合同区。</p><p> “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由4个子油气田组成,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浙江省和上海地区输送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实际上,“春晓”油气田也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一部分,那里已经先后勘探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7 个大型油气田群。我国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已经由勘探试采阶段进入了规模开采时期。</p><p> 针对中日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争议,我国在开发东海油气田时充分体现了和平解决争端、避免激化事态的原则。“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南 188海里处,西离中国有关领海基点约150海里,东离冲绳海槽中心线约175海里,显然处于中国大陆架范围内,甚至距日方提出的所谓“中间线”也有一定的距离。自1995年起,“春晓”油气田就已经开始试采,近10年的时间内日本方面并未提出任何异议,现在日方却在“春晓”问题上大做文章,其动机的确发人深思。</p><p> 总的来说,在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问题上,目前我国掌握了较为详尽的海洋地质资料并已经开始商业开采,形势相对有利,但仍必须密切关注日方的动向并做好应对预案。中日“钓鱼岛”之争中,日方通过一系列行动逐渐控制了“钓鱼岛”水域,使得我国在日后解决“钓鱼岛”问题时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在东海大陆架问题上,这一幕应避免重演。</p><p> (二)日方借助媒体炒作,致使争端骤然升温</p><p> 自1982年第一次提出所谓东海大陆架“中间线”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问题上并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2004年,日本媒体的一篇报道,却使得中日大陆架争端骤然升温。</p><p> 2004年5月28日,日本《东京新闻》连续刊出报道和述评,称我国“春晓”天然油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所谓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公里,和1998年建成的“平湖”油气田相比,距离向东一下子靠近了65公里,惊呼“中国在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p><p> 随后,东海大陆架争端开始提升到官方层面。6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对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提出,要求中国方面尽快提供东海专属经济区调查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的相关数据。对这一无理要求,中方予以坚决拒绝。6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设立一个由首相小泉亲自领导的委员会――“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这个机构的责任是制定综合性海洋权益保护措施,尽早在“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展开海洋资源调查,并指导民间企业在这一海域开采天然气等资源。6月21日,在青岛出席亚洲合作对话会议的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与中国外长李肇星会谈时,拒绝了中方提出的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p><p> 7月7日,日方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派出调查船逼近中国“春晓”油田进行为期3个月的所谓“勘探调查”。中国外交部对此事件立刻做出反应,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希望日本慎重行事。而日本媒体则为这次日本政府到“春晓”油田的行动叫好。8月7日,日本制定了“为确保蕴藏着矿物资源的大陆架的权益而尽早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方针。</p><p> 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日本的媒体与官方行动一致,配合可谓十分默契,迅速将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炒得沸沸扬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位教授曾指出,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日本并未在东海大陆架问题上采取主动”。现在我们可以说,日本政府已经有计划、有预谋地将触角伸向了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并且在积极扭转它目前所处的被动局面。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实质性争夺正式开始。</p><p> 东海大陆架争端的前景评析</p><p> (一)双方立场分歧严重,大陆架争端必将进一步考验中日关系</p><p> 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来讲,东海大陆架丰富的海底资源都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将成为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强力推进剂;如果失去了东海大陆架,则意味着我国将失去了一块可靠的油气来源,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主权权利的丧失。从这一角度上说,中国在东海大陆架问题上无退路可循。而对日本而言,以所谓“中间线”掠取东海大陆架则可能改变其资源纯进口国的地位。日本媒体宣称,按“日中中间线”分界,仅日方一侧就埋藏着至少 1000亿桶原油和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因此,中日双方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均不会轻易让步。</p><p> 此外,海洋划界较之陆地划界具有更强的敏感性。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将进一步考验两国政府的决策能力。近年来,中日两国高层政治交往几乎停滞,“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军遗留毒气事件”“钓鱼岛之争”已经使中日关系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冰霜。如果说“参拜靖国神社” 与“日军遗留毒气事件”是源于历史,那么“东海大陆架之争”则是面向未来,或许它将成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又一个十字路口。</p><p> (二)日方行动咄咄逼人,不排除发生中日海上摩擦或冲突的可能</p><p> 在东海大陆架的争夺上,中日之间将更具对抗性。事实上,本次东海大陆架争端在日方的媒体炒作阶段就充满着火药味,日本媒体甚至叫嚣在大陆架问题上“将不惜与中国一战”。而日本官方的一系列言论与行动更是使我们有理由怀疑日本在东海大陆架问题上是否有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意。</p><p> 去年6月中旬,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推出了《保护海洋权益9项提案》报告书。该报告强调要整备危机管理体制,强化“平时”到“有事”之间“灰色地带”事态的对应能力,动用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巡视船及海上自卫队的“P-3C”警戒机 “应对中国的海洋调查船”。</p><p> 无独有偶,在日本内阁去年7月发表的最新“防卫白皮书”中,除了指出日本将整合海陆空自卫队军力,以应付目前以反恐为主的“新威胁”外,还极力宣扬要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做出高度警惕。9月,日本首相小泉的智囊团在一份国防评论报告书中指出,应把中国视为日本的军事威胁,而此前日本从未正式指出中国为“军事威胁”。</p><p> 日本军方及政府机构的这些言论与行动,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东海大陆架争端引发中日海上摩擦与冲突的可能。回顾中日“钓鱼岛”之争中日本的行动:舆论造势 ――日本民间(右翼团体)登岛――海上保安厅驱逐我“**”船只――实际控制“钓鱼岛”海域,环环相扣,计划相当周密。2004年3月24日,日本冲绳县警方竟然以违反日本《入境难民法》为由,在钓鱼岛上非法逮捕了我登岛的“**”人员。随后,日本海上保安厅就引进了搭载若干橡皮摩托快艇的新型巡防舰艇,以防止中国“**”人员再次登岛。这一系列行动已经充分表明了日本政府不惜在中日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大动干戈的准备与决心。</p><p> (三)着眼两国长远利益,对话与合作才是解决争端的最佳途径</p><p> 归根到底,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不外乎有三种途径:武力、双边谈判、提交国际司法解决。对我国而言,武力解决东海大陆架问题并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家战略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对日本来说,现阶段也没有作好在大陆架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准备。从国际司法实践上看,用法律手段解决国家争端通常是在争端国家长期谈判未果的情况下使用的方法。因此,对话与合作理应成为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的最佳途径。</p><p> 我国老一辈领导人曾指出,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东海大陆架之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对能源的争夺,同为能源进口大国的中国和日本应该有相当大的合作需求与空间。目前,中日之间也有了一些能源合作项目,包括节能、环境技术以及培养相关产业人才等等,这些项目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和清华大学相继进行。</p><p> 2004年10月25日,中日双方在北京围绕东海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中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日方团长为日本外务省亚太局局长薮中三十二。可惜此次会谈并没有对解决东海大陆架争端有何建树。</p><p> 当然,双边合作与对话解决东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不仅需要中日两国决策者具有理性、互信以及面向未来的开拓精神,同时也需要两国国民为政府营造相对宽松的谈判环境,从而将东海大陆架争端由一个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转变为两国加深互信合作、携手迈向明天的一大历史机遇。 <br /><font color="#000000">输入指定颜色的文本</font></p>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