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20世纪的《悲怆》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 [打印本页]

作者: xcleanerx    时间: 2003-2-18 20:44
标题: 20世纪的《悲怆》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
科普兰曾经把现代作曲家按理解难易划分为三类,普罗科菲耶夫即划入较难理解的一类里去。但一个作曲家的作品往往也有特例。对于普罗科菲耶夫来说,他的第三交响曲也是较易理解的。只要熟悉一、二十年代苏俄的历史,了解那激烈的社会动荡和革命风暴,以及苏联知识分子的处境,这部交响曲便不难理解。可以说,这部交响曲正是那个年代流亡者精神的写照,炮声与硝烟、被侮辱被损害的、焦土、废墟,这一切深深地触动着作者每次一根神经。
<br>     
<br>    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的引子便先声夺人,铃钟大作,低音铜管哀鸣,弦乐奏出小二度主题尖锐嘶鸣,仿佛黑夜里的墓地群鬼出动,又好像无数冤魂在深渊中的尖叫。之后引子渐轻,在凄厉的风声中,弦乐奏出第一主题,它气息悠长,充满了愤懑和哀痛,平和的回忆只是在哀痛的背景下偶闪过。其后是大段无奈的徘徊。当第一主题渐弱,木管和铜管以跳音互相应和,奏出了含有邪恶意味和诙谑风格的第二主题。这种诙谑的程度,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状态。如与之比较,那么贝多芬、德沃夏克的谐谑乐章简直是太“正常”了。诙谑主题不断发展,铜管在第二主题基础上又引导出一个新的动机,凶暴而又得意洋洋。其后进入展开部,第一主题被进一步加强。而诙谑主题在定音鼓的敲击下愈演愈烈。不久两者相互交织,直至并列发展,在此,作者展现了惊人的对位技巧,也把两个主题之间的矛盾推向尖锐,紧接着便是壮观的几个大回合的较量,把矛盾推向极至,当第二主题占尽上风,引子主题突然出现,把一切又重新推回到黑暗之中。此时已愤怒无比的第一主题在弦乐的高把位上总爆发,随之整个乐队成了抗争与悲愤的海洋。可是诙谑主题的阴影又笼照过来,第一主题则已筋疲力尽,长笛奏出的第一主题,犹如天边的一个梦影。诙谑终又压倒了一切,第一乐章在渐弱的引子主题中结束。
<br>     
<br>    第二乐章,Andante。从夜幕中的庄园之外传来弦乐的低吟,那是充满俄罗斯民歌韵味的曲调。悲伤似乎淡了许多,在低吟的旋律背后掩藏着。小提琴奏出恬美安祥的第二主题,与长笛竖琴相和,恍如仙子在林间翩翩起舞。小提琴随后在高把位上奏出大音程却甜如歌的旋律,好像是心灵为美好的憧憬而颤抖。阴森、暗晦的气氛慢慢涌来,终又黯淡下去,只剩下带着怀疑的吟唱。
<br>     
<br>    第三乐章让我们重新面对严酷的现实。开始的音乐急峻无比,有如地狱之火扑腾而来。其后加上钢琴的整个乐队奏出粗悍野蛮的和弦,一副万劫不复的景象。接着小提琴奏出一种闻所未闻的音响,这绝对是普罗科菲耶夫天才的笔触——这种音响极其不和协,飘忽游移,惶惑恐怖,仿佛千丝万缕的神经细丝在夜风中抽搐抖动。同时进入的还有一个由铜管奏出的不安旋律,与飘忽游移的音响一起构成一个鬼蜮世界,此处人的精神和意志已经到达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在这鬼蜮世界中,令人感动地出现了一段充满人性的抒情旋律,并试图生存下来。可不久又是急峻的扑腾,铜管怒吼,宛如宣判死刑。
<br>    第四乐章,Andante mosso,悲哀的倾泻。在铜锣、定音鼓的轰响中,铜管咆哮着奏出一支葬礼进行曲。其后,弦乐奋力向上模进,把紧张度推向高峰,整个乐队不断爆发出凄厉无比的声响,打击乐掀起的声浪使人如遭雷殛。巨响之后是木管在旷野中无助地呜咽、思维、回忆。突然,铜管打破沉寂,再次带领整个乐队发出绝望的咆哮,不断让声响扩张,使得音力达到无以加复的强劲。最后,定音鼓骤如急风暴雨,铜管以无限的恸的长鸣结束了全曲。
<br>     
<br>    这就是惊心动魂的《第三交响曲》。无疑这部交响曲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不过论成熟高深,无疑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交响曲》,但其思想内涵就更难触及到。就此而言,第三交响曲不失为一条走近普罗科菲耶夫的路径。
<br>     
<br>    由于系冷门曲目,我仅听过且仅知道小泽征尔1993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版本。在小泽的指挥下,柏林爱乐的演奏有了极强的爆发性和压迫性,与平时的温暖如歌截然不同,这就是伟大的乐团。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