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讨论蒙古与中国之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0 12:43
标题:
讨论蒙古与中国之未来
小弟开了这个话题就是想借助大家的力量献计献策,来探讨一下蒙古的问题,\r<br>重要以下几个方面:\r<br>1、我们是否应该收回蒙古\r<br>2、如果我们要收回蒙古,全球的各个战略力量国家的态度及具体应对措施会是怎么样的
<br>3、我们应该具体采取什么手段来实施这种收回过程,具体的应该从蒙古国内外两方面来提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0 12:50
我首先说一下小弟的观点,我认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考虑我们都应该收回蒙古,之前在其他论坛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也看过,其中的反对意见主要是说这种回收的成本太高,但就像韩国人回答美国人的“为什么韩国人要求和贫穷落后的北朝鲜统一”时所回答的一样,我们的统一时不计成本的
作者:
balas1983
时间:
2005-6-20 17:15
收回它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是很有地缘政治价值啊 !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0 21:11
说得对,看来在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大家没有分歧,那么就来谈谈具体的手段吧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6-21 13:14
不可能在这谈手段,在这就是说意见……谈了手段谁实行去啊?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1 13:17
如果什么东西只有政府去想,那还要那么多智囊干什么呢
作者:
balas1983
时间:
2005-6-21 15:32
等中国强大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
作者:
yyyy1238
时间:
2005-6-22 09:09
一群白痴,收蒙古不是现在的问题
作者:
yyyy1238
时间:
2005-6-22 09:10
蒙古是中国与俄国的缓冲
作者:
12345678
时间:
2005-6-22 15: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2 20:32
收回蒙古是不是现在的问题,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大家有大家的看法,中央有中央的看法,在这里我们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与空间,把各自的想法谈出来,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3 15:38
蒙古在21世纪中何去何从?
<br>
<br> 阮次山\r<br>
<br> 提到蒙古,一般人脑中浮现的往往是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r<br>
<br> 其实,在北纬46度以北,俗称外蒙古的“蒙古国”,才是国际社会中的蒙古。\r<br>
<br> 这个国家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面积大于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
<br>论面积,蒙古应列“大国”之林。\r<br>
<br> 可是,蒙古国的人口只有两百四十多万人,比新加坡人口还少了近40万人,\r<br>再加上经济落后,外汇存底还不到两亿美元,从人口、从国力而言,蒙古国又是
<br>个地道的“小国”。\r<br>
<br> 在人类已迈向21世纪的科技时代,这个仍以游牧、农业为主轴的蒙古国的现
<br>况到底如何?它要迈向何方?\r<br>
<br> 基于这一片好奇心,我在8 月19日代表香港凤凰卫视前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r<br>试图在几天内探出个简单的答案。8 月20日下午3 时,我也在蒙古总统府和刚在
<br>今年6 月当选连任的总统巴嗄班迪进行了45分钟的面对面访谈,这项访谈节目9
<br>月中旬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中播出。\r<br>
<br> 发生“角色”错乱\r<br>
<br> 从飞机上鸟瞰,在土拉河河谷建立的乌兰巴托是一个标准的“逐水草而居”\r<br>的游牧文化城市,蜿蜒美丽的土拉河今年虽然因为干旱而水浅岸窄。但是,土拉
<br>河谷的草原依然青葱翠绿,我抵达乌兰巴托那天刚好下了点今年雨季末的小雨,\r<br>整个乌兰巴托在一片俄罗斯式建筑的“霸占”之下,在零星的西式楼群中,在由
<br>许多小山丘的贫民住宅,在蒙古包的衬托下,显得有些“角色”错乱。从象征科\r<br>技文明之一的DC10型飞机鸟瞰乌兰巴托,不禁使人迷惘的要问:在现代社会中,\r<br>蒙古国到底会何去何从?\r<br>
<br> 这就是我想从蒙古总统巴嘎班迪口中得出的解答。\r<br>
<br> 从乌兰巴托的总统府广场前十多栋大楼的建筑外形可以看出,前苏联从50年\r<br>代到90年代之间,不但提供钜额外援经费援助蒙古,也把俄罗斯文化带进蒙古。\r<br>举个例子:蒙古人的平均收入远低于中国许多城市,但是和东欧人民及俄罗斯人\r<br>一样,蒙古人民,尤其乌兰巴托人对服装的品味、衣着西化,时髦的程度,对衣\r<br>着考究的程度,远超过中国内地的一般百姓。\r<br>
<br>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摄影人员进入总统府之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扰:蒙古外\r<br>交部的工作人员要所有的男摄影师都得穿上西装上衣,不能穿牛仔裤,女职员要
<br>穿套装衣裙,这么一道通知使我带去的六个工作人员折腾了许久,四处张罗西装\r<br>和衣裙。\r<br>
<br> 进入蒙古国总统府又是另一种不同的景象,喏大的总统府,寂静无声,而且
<br>极少见工作人员走动。但是,对于我们带去的摄影器材的检查程序,又是我经历\r<br>过的各国元首(包括美国白宫)的办公室的安全检查中最严格的,巴嗄班迪总统
<br>的贴身侍卫不但腰间的手枪明显突出西装上衣,而且不让我们的工作人员为总统
<br>配戴无线麦克风,其贴身侍卫把麦克风拿出去检查半天后,才回到客厅亲自为巴
<br>嘎班迪佩戴。此外,其安全人员也不准我们的摄影机超过巴嘎班迪的背部,使我
<br>们无法拍到“过肩”的镜头。\r<br>
<br> 一切要照本宣科
<br>
<br> 在我们的工作人员和蒙古总统府安全人员忙着安排访问现场时,巴嘎班迪的\r<br>女新闻秘书达兰黛一直叮嘱我:“不能问私人问题,提问只限于中蒙双边关系,\r<br>而且提问次序要在我事先提出的问题范围之内。她的手中握有一份照我提出的问\r<br>题作出的书面回答内容。\r<br>
<br> 换句话说:我和巴嘎班迪在访谈中,只不过是照他所事先安排的“脚本”,
<br>大致照本宣科而已。\r<br>
<br> 但是,我当场告诉达兰黛,我可以照原来提出的问题范围发问,但是不能照\r<br>本宣科。其实,根据我多年的采访外国政要经验,“小鬼难缠”,真正的政要们
<br>未必那么拘谨。因此,这天和巴嘎班迪展开对谈后,我提出了至少七个“出轨”\r<br>的问题,巴嘎班迪面对三架摄影机,并未拒绝回答。\r<br>
<br> 上唇留着两撇地道蒙古式小胡须的巴嘎班迪出身食品工程技师,今年才51岁,
<br>身材矮小,不苟言笑,为了使访谈轻松一点,我曾经在访谈中提出轻松的问题,\r<br>想使他笑几声。有好几次,他的翻译都不禁笑出声,但是,巴嘎班迪依然一副扑
<br>克面孔,正襟危坐和我四目相对,就是未展笑颜。\r<br>
<br> 蒙古是个内阁制的国家,行政大权操在总理手中,但是,总统巴嘎班迪也并
<br>非纯粹的虚位元首,他曾当过国会议长,也是蒙古执政党人民革命党的重要成员,
<br>两度当选总统,自有其声望,对国家与人民当然有重要影响。我对他的访谈集中\r<br>在三方面:一、中蒙关系;二、蒙古的外交关系与政策;三、蒙古何处去 .
<br>
<br> 蒙古和中国不但接壤四千六百多公里,在历史上也有深厚渊源,但是,独立\r<br>后的蒙古从1962年开始与中国交恶,一直到1989年才恢复正常关系,对蒙古政府
<br>与人民而言,心中存在的一个老疙瘩,便是:怕中国有一天要收回蒙古。\r<br>
<br> 澳门回归中国后,蒙古一家大报曾在其头版头条新闻中说:“港澳已回归中\r<br>国,在台湾与中国统一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蒙古。”换言之,虽然中国当局未\r<br>必愿意收回蒙古这个穷亲戚,蒙古上下却极具戒心。正因为心中这个疙瘩,蒙古\r<br>在迈向21世纪时,极力避开最可能帮助它的近邻——中国。\r<br>
<br> 从国力而言,目前蒙古的两大邻国——中国与俄罗斯,只中国有能力支援蒙\r<br>古,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自身难保,对此,蒙古在心存对中国戒心的状况\r<br>之下,要推展“第三邻国”的外交,目的在于争取美国、日本的支援(当然欧洲\r<br>也在其拉拢的目标之列,但是以商业利益着眼的欧洲国家对蒙古的兴趣不大)。\r<br>这种舍近邻而追远亲的外交政策,十足说明蒙古政府及人民对于现状和未来发展
<br>的彷徨。\r<br>
<br> 正因为心中有着这种疙瘩,巴嗄班迪和我谈论中蒙关系时,措词谨慎,吞吞
<br>吐吐,他一再强调,蒙古会和中国维持友好关系,对于蒙古去年与美国进行的\r<br>“边界安全演习”,巴嗄班迪一再强调,这种演习“不针对第三国”,但是,在
<br>中蒙边界进行这种演习,中国方面当然不会视若无睹。\r<br>
<br> 然而,一谈到蒙古与美国、日本及俄罗斯的关系,即使言语依旧拘谨,有些
<br>谈话也带有“文件语言”味道,巴嗄班迪的谈兴、内容立即有明显的不同,非但
<br>侃侃而谈,内容也较深入。\r<br>
<br> 在政坛上,一直提倡民×、民族主义的巴嗄班迪和其他蒙古领导人一样,希\r<br>望以民×化过程吸引美国、日本以及西方国家的援助,美国也视蒙古为发展中国
<br>家民×化的典范。既然民×化,市场自然也得自×化,而且由于蒙古已加入世贸\r<br>组织,其市场门户也得大开,这种以西方模式大开市场门户的结果,不但使蒙古\r<br>的轻工业为之受挫,难以翻身,连农畜业及其产品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r<br>
<br> 举个例,在乌兰巴托的餐馆、市场内,目前大都售卖从荷兰、纽西兰进口牛\r<br>油、乳酪,当地产的畜产品则包装低劣,品质差;市场内几乎90% 的日用品,包
<br>括洗衣粉,都从国外进口,如此的市场结构再加上半数属赤贫的人民,它难在经\r<br>济领域发展与生存。\r<br>
<br> 令人讽刺的是,一向反对计划经济,力主各国不分贫富一律要开放市场的国\r<br>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在评估蒙古的经济表现时,其评论之一却是:其政\r<br>府对经济发展并无可行的计划。\r<br>
<br>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我问起巴嗄班迪希望把蒙古带向21世纪哪个方向时,他\r<br>竟然认为,蒙古应保持其文化中的两大支柱:一、游牧文化;二、农业文化。\r<br>
<br> 不再发展将坐以待毙\r<br>
<br> 问题是,好几千年以来的游牧文化已成现代社会几近绝迹的生活方式,蒙古\r<br>的农业受到世贸组织的冲击,又出现几乎无法生存的危机,蒙古若不在这两大传\r<br>统文化中找出现代化可行之路,岂非坐以待毙?\r<br>
<br> 蒙古固然有贮藏量颇丰富的天然矿产如铜、铁、金、煤及各种稀有有色金属,
<br>但是,由于基本设施如交通等条件差,又欠缺出海口,各国大量投资的意愿不高,\r<br>何况,即使靠卖资源过日子,蒙古也难登富国之林。因此,过去10年,蒙古虽然
<br>曾表示,在短期间内,要加入“亚洲四小龙”之林,成为亚洲第五条小龙,但是,\r<br>由于各届政府领导无方,这个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梦,至今也仅仅是梦想而已,其
<br>他国家从未当此梦为一回事。\r<br>
<br> 蒙古政界人士在筹划国家大事时欠缺远见的另一佐证是:过去几年,突然有
<br>人异想天开,提倡把国都迁到距乌兰巴托三百多公里外人口只有两万多人的哈和
<br>林市,并希望在2020年前完成迁都工作,但是,此计划迄今只限于说说而已,蒙
<br>古政府许多官员和我谈及此事,大都摇头不愿多谈,因为这个计划本身已被大多\r<br>数人认为不可能。\r<br>
<br> 在笔者对蒙古的观察中,最令我不解的是,如今对蒙古无偿援助最多的国家
<br>是日本,过去两年,日本已援助蒙古十多亿美元,目前还准备斥资数亿美元,为\r<br>蒙古修补其破旧的公路系统。\r<br>
<br> 日本的动机耐人寻味
<br>
<br> 在表面上,日本对蒙古的巨额援助理由是:日本对当年属满州国范围的蒙古\r<br>仍有感情;二、日本人对蒙古的神秘色彩仍有憧憬。\r<br>
<br> 但是,身为精明的经贸动物的日本,不会只因为对蒙古的怀旧之情及憧憬而\r<br>给予数额远超过美国的无偿援助(目前美国对蒙古的援助只限于百万美元计。)
<br>
<br> 许多政界人士认为,由于冷战时代已结束,日本及美国在地缘战略的考虑上,
<br>对蒙古的期望已不那么高,即使美国及日本不希望中国对蒙古发挥支配性作用,
<br>美、日两国也不会斥巨资把蒙古当作制衡中国的桥头堡,因为蒙古被夹在中、俄
<br>之间,距美国又遥远,从地缘经济的角度衡量,蒙古又非一个可以获巨利,或若\r<br>不加拉拢会造成巨大损害的地方。因此,国内经济已如强弩之末的日本,还一直\r<br>积极援助蒙古的内情,也颇值得研究。难道,日本是美国想在中国北方边境插一
<br>手的马前卒?
<br>
<br> 对于蒙古来说,即使是内心对中国有千千结,但是,其未来的经济及国力的\r<br>唯一出路,恐怕还是与中国亲善交往,争取中国对蒙古的支援,因为中国与蒙古\r<br>不但存在近邻关系,广大的内蒙古地区和蒙古国也有同文、同种的渊源,蒙古若
<br>能放开胸襟与中国交往,把中国当成靠山,共同提升国力,其现代化的展望,远\r<br>比依赖其他国家强多了。\r<br>
<br> 在三周前,一个中国民航总局的高层访问团到蒙古参加双边通航的纪念活动。\r<br>某夜,这些中国官员在乌兰巴托一家酒吧喝酒时,遭蒙古醉汉打了一顿。蒙古警
<br>察据报抵达现场时,由于语言不通,竟然也加入殴打行动,把这些中国官员殴打\r<br>致伤。从这些小事看,蒙古人民及政府,由于担心中国“收回”蒙古,其内心深
<br>处是极其排斥与中国拉近距离的政策。\r<br>
<br> 失掉中国这座与世界企业文明接轨的大桥,蒙古面向21世纪的未来,自然路\r<br>途坎坷,而且目标模糊,其现代化目标也遥不可及。\r<br>
<br>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蒙古人民是否想现代化,是否要追逐现代化文明呢?
<br>
<br> 这些问题,巴嘎班迪总统没向笔者说明清楚。恐怕蒙古国内,也没有人说得
<br>清楚。\r<br>
<br> 因此,对于“蒙古何处去”这个问题,也就谁都说不清楚了。\r<br>
<br> 回程时,从空中再度鸟瞰这个由成吉思汗后世子孙建立的国家,这块和中华\r<br>文化有根深蒂固渊源,如今却又避中国唯恐不及的土地,一种“惜”情油然而生。\r<br>
<br> 我为蒙古未能跟上全球21世纪的脉动,真感到可惜。\r<br>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3 17:38
蒙古搭车北京奥运 吸引游客“发现蒙古”
<br>
<br>
<br> 新华网 ( 2005-06-09 11:18:53 )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br>
<br> 国际先驱导报驻乌兰巴托记者郝利锋报道 不仅中国人关注2008年北京夏季AOYUNHUI,北方邻国蒙古也想借此“东风”,从中国奥运大餐中分一杯羹。\r<br>
<br>运动员到中国热身
<br>
<br> 先说体育上的。能在北京AOYUNHUI上收获一枚金牌是蒙古的最大梦想。蒙古自1964年参加夏季AOYUNHUI以来共获奖牌15枚,但始终未圆金牌梦。蒙古约有250万人口,体育后备人才是薄弱环节,资金匮乏和技术落后使蒙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赛场上难有出色表现。\r<br> 蒙古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负责人表示,北京举办AOYUNHUI,蒙古将占尽地利、人和。乘飞机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到北京只需两个小时,蒙古柔道、自由摔跤和射击等项目较具优势的运动员都将到中国训练,一是向中国取经,二是适应环境,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r<br>
<br>吸引游客“发现蒙古”\r<br>
<br> 通过北京奥运吸引游客到蒙古旅游也是蒙古面临的一大机遇。蒙古政府一直把旅游业当作蒙古的主要产业之一,蒙古2003年开始开展旅游年活动。今年即被定为“发现蒙古”活动年。\r<br> 蒙古拥有原始风貌的草原和林地,受人为因素破坏较少,是现实生活中的“世外桃源”。但蒙古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每年旅蒙游客仅为20万左右。据了解,蒙古的一些旅游公司已经开始与中国的旅游公司开展合作。在北京奥运期间,它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赴蒙旅游。\r<br>
<br>百姓想到北京看奥运\r<br>
<br> 2005年4月,蒙中第一个边境自由经济区,蒙古扎门乌德自由经济区举行了奠基仪式。按照蒙古的设想,自由经济区将成为中蒙两国间的金融、商贸和旅游中心,特别是蒙古希望这里能成为宣传蒙古、吸引外国游客的平台,能在北京奥运到来前做好各项准备。\r<br> 扎门乌德-(中国)二连浩特口岸间有连接欧亚大陆的便捷铁路通道。蒙古希望这里担负起中国出入境货物及沟通欧亚大陆的“陆港”,不用再绕行马六甲海峡,并充分利用北京奥运的商机,做好准备工作。目前该自由经济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3年左右建成。\r<br> 对于普通蒙古民众来说,2008年能到北京看奥运就是最大的愿望了。记者每与蒙古朋友聊天,他们几乎都要询问关于北京奥运的信息,有的表示不看北京奥运可能会成为人生的遗憾。蒙古人短期赴中国为免签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赴中国旅游、看病、拜佛,他们大都对中国的发展赞不绝口。\r<br>
<br>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3 17:41
蒙 古 国 概 况
<br>
<br> 国名:蒙古国 (Mongolia)
<br>
<br> 独立日:3月13日(1921年)
<br>
<br> 国庆日:7月11日(1921年)
<br>
<br> 宪法纪念日:1月13日(1992年)
<br>
<br> 春节:蒙语称“白月”,日期与我国藏历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以前称为“牧民节”,只在牧区庆祝。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春节为全民的节日。
<br>
<br> 国庆节-那达慕:7月11日。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7月10日,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蒙后定其次日为国庆日。1997年6月13日,蒙古国庆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蒙国庆易名为“国庆节-那达慕”。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现指一种按着古老的传统方式举行的集体娱乐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1922年起,定期在每年的7月11日举行,成为蒙古国庆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r<br>
<br>
<br>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三个垂直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两边为红色,中间为蓝色。左边的红色长方形中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旗面上的红色和蓝色是蒙古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胜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黄色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火、太阳、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兴隆永生;三角形、长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与协作;两个垂直的长方形象征国家坚固的屏障。
<br>
<br> 国徽: 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中间的图案与国旗上的相同,马之下是一个法轮。圆周由褐色和金黄色的花纹装饰,下方饰以白色的荷花花瓣,顶端是三颗宝石。
<br>
<br> 国家政要:当选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 (Nambaryn Enkhbayar) ,2005年5月当选, 总统那楚克·巴嘎班迪 (Nachagyn Bagabandy) ,1997年6月任职,2001年连任;大呼拉尔主席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 (Nambaryn Enkhbayar),2004年8月当选;总理额勒贝格道尔吉,2004年8月当选。\r<br>
<br> 自然地理:蒙古领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有长达4670公里的边界线。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有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溪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境内有大小湖泊3000多个,总面积达1.5万余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至-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r<br>
<br> 人口:250.4万(2004年9月)。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等。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语言主要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系法》的规定,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
<br>
<br> 首都:乌兰巴托(Ulan Bator)。常住人口94.2万 (2004年底)。平均气温为-2.9℃。
<br>
<br> 行政区划: 除首都外,全国划有21个省: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
<br>
<br> 简史: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 ofmongolia)。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
<br>
<br> 政治: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国家大呼拉尔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并将以下问题置于自己特别权力之内予以解决:批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的基础;宣布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及其成员的选举日期;决定和更换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颁布认为总统已经当选并承认其权力的法律;罢免总统职务;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结构、成员及权力;决定赦免等。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其成员由有选举权的蒙古国公民在普遍、自由、直接选举的法律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任期四年;国家大呼拉尔主席、副主席从国家大呼拉尔委员中产生,任期四年。政府为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
<br>
<br>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铝、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同类企业之首。森林面积为18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8. 2%,木材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水蕴藏量为60亿立方米。畜牧业是传统的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渡假胜地、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出口产品主要有铜钼精矿,羊毛、山羊绒、皮张、地毯和其他畜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器设备、燃料油和日用品等。货币名称:图格里克(togrog)。
<br>
<br> 自然资源保护: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采取措施拯救濒危野生动物。截至1999年底,先后建立4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800多万公顷,其覆盖率为12%,其中面积最大的达530多万公顷,最小的有1600公顷。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戈壁熊、野马和野骆驼等濒危野生动物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稀有野生动物戈壁熊从20多只增加到30多只。野马绝迹后又从国外引进,已繁殖到130多匹,成为世界上拥有野马最多的国家。野骆驼的数量增加到600多峰。被列入世界红皮书的野驴在蒙古已大量繁殖,在戈壁地区上千头野驴经常成群出没,仅哈坦布拉格县境内就有3万多头野驴。蒙古野生动物中数量最多的是黄羊,全世界共有黄羊100多万只,而生存在蒙古的就达80多万只。辽阔的蒙古草原已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野马原本产于蒙古高原,学名“普热瓦利斯基马”,是世界上唯一未经任何驯化的野马种群。19世纪末俄罗斯人普热瓦利斯基将军发现了这种马,并以他的名字命名。20世纪初,大批蒙古野马被俄罗斯商人贩卖到欧洲国家的动物园里。60年代,由于天灾人祸,野马在蒙古绝迹,仅在国外一些动物园里有少量野马生存,供游人观赏。为使野马这种濒危野生动物回归自然,重返故乡,蒙古于1991年4月专门成立野马回归委员会,同年6月,16匹珍贵的野马从荷兰用飞机运抵蒙古。为增加野马数量,并防止其近亲繁殖,蒙古还先后从乌克兰、瑞士、澳大利亚和德国引进野马进行繁殖。
<br>
<br>
<br>
<br>2004年11月25日,蒙古在首都乌兰巴托\r<br>的苏赫巴托广场举行向蒙古开国元勋苏赫\r<br>巴托的雕像敬献花圈的仪式。11月26日是
<br>蒙古第一部宪法诞生、改制共和80周年。\r<br>
<br> 军事:总统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19966年起实行文职国防部长制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独立于国防部。实行义务兵役制,1998年起增加了替代、合同兵役和抵偿服役制,1992年起服役期改为一年。
<br>
<br>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日报》、《世纪新闻报》、《今日报》、《真理报》(蒙古人民革命党机关报)、《索音博报》(军报)、刊物《明报》、《民主报》和《蒙古新闻报》等。创建于1921年的蒙古通讯社(简称蒙通社)1957年10月改为国家通讯社。创办于1931年的蒙古广播电台(乌兰巴托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蒙古电视台(国家电视台)于1967年9月建台。还有乌兰巴托电视台。1994年12月,蒙俄合资“太空电视公司”在蒙开播第二套俄罗斯电视节目。1995年8月开播有线电视节目。1996年4月建立的“鹰”电视台为蒙美合资私营电视台,只在乌兰巴托市范围内播放节目,其中30-40%的节目是蒙语节目,其余主要转播美国CN*节目。1996年9月建台的“MN-25频道”是蒙古最早的私营电视台。\r<br>
<br>
<br>
<br>紧邻中国的蒙古国边境小城——扎门乌德\r<br>
<br> 外交: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开始奉行“多支点”外交政策,即在与俄罗斯、中国两大邻国发展均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重点加强与美、日、德等西方大国的交往,以获取外援发展经济。2000年蒙古议会通过的政府施政纲领规定,积极推行与民族根本利益和稳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独立、开放、多支点的外交政策。保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继续坚定不移地巩固蒙古国独立、主权和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br>
<br> 与中国关系:1949年10月16日,蒙古与中国建交。1960年5月31日,中蒙在乌兰巴托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同年10月12日生效。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94年4月两国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998年12月,巴嘎班迪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阐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方针的《中蒙联合声明》。1999年7月,江**主席对蒙古进行国事访问。2003年6月,国家主席胡**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并发表联合声明。2004年7月,巴嘎班迪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发表联合声明。2005年5月,吴仪副总理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
<br>
<br>
<br>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4 22:41
蒙古的未来在于中国
作者:
共和国星落
时间:
2005-6-25 00:56
蒙古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但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收回的话对我国实际意义不大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5 02:00
新人呀,实际意义还是有的,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收回的成本,如果成本过于巨大,收回当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
共和国星落
时间:
2005-6-25 12:28
我是新人,还请多多关照,谢谢。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7 10:18
希望能多多来此版块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6-28 21:07
我最近发现好多国家地驻华大使馆都同时负责中国和蒙古事务\r<br>嘿嘿
作者:
gongtao
时间:
2005-7-2 22:02
蒙古要收 那俄国抢去的呢 还收不收呢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7-2 23:55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问题要一步一步地解决
作者:
lsya5732
时间:
2005-7-6 23:34
[quote=4EYEBROWS,2005-06-21 13:14]
<br>不可能在这谈手段,在这就是说意见……谈了手段谁实行去啊?\r<br>[/quote]
<br>我们应该作好收回蒙古的若干准备;
<br>1.建立对蒙电台,广泛宣传回归的好处.
<br>2.对亲中人士予以优待.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7-7 20:41
^_^,积极培养亲中人士
作者:
lsya5732
时间:
2005-7-9 10:28
[quote=4EYEBROWS,2005-06-21 13:14]
<br>不可能在这谈手段,在这就是说意见……谈了手段谁实行去啊?\r<br>[/quote]
<br>同意收回,具体办法可以考虑.
<br>统一是中华民簇的强大意志.蒙古的***是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结果,
<br>强大的中国应该收回自已的权利.
作者:
国关专家
时间:
2005-7-26 09:49
[quote=balas1983,2005-06-20 17:15]<br />收回它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是很有地缘政治价值啊 !<br />[/quote]<br />同意,毫无价值!
作者:
aixinyi521
时间:
2005-7-29 19: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ogzsu
时间:
2005-7-31 15:07
蒙古和台湾不一样,它已经是个国际承认的独立国家了,很难很难,而且到时俄国一定会打压,美国也会插一脚,以中国要吞并它国为由,驻军蒙古,那到时中国反而被团团围住了。本来蒙古是中国和俄国的一个缓冲地带,结果可能成为别国的军事基地。要收回蒙古除非蒙古国民和政府都强烈自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可以考虑组成高度自制的联邦。
作者:
naarrow_999
时间:
2005-8-11 22:18
应该,完全应该收回,但是现在完全不可能,以后也不太可能
作者:
zue
时间:
2005-8-12 10:19
看来民族主义情绪在膨胀
作者:
rn222_2001
时间:
2005-8-15 00:00
[quote=国关专家,2005-07-26 09:49]
<br>同意,毫无价值!
<br>[/quote]
<br>
<br>
<br>谁说没有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啊??
作者:
huanghaiup
时间:
2005-9-2 10:22
蒙古投靠俄罗斯了,你呀还缓冲的P呀,中俄能在蒙古境内打吗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5-9-27 11:16
蒙古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缓冲?
<br>那为什么不是北亚共和国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缓冲呢?
<br>蒙古是中国未来一个深深的阵痛,想未来台湾回归以后,研究蒙古的问题就会民间的提上日程
作者:
bear
时间:
2005-9-29 2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5-9-30 08:29
新中国在外交上是有失误的
作者:
蓝星
时间:
2005-9-30 1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5-9-30 11:38
先解决台湾\r<br>然后研究蒙古
<br>就象原来是香港澳门以后才是台湾的顺序一样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10-2 21:49
先从文化和经济上使蒙古附属于中国,在进一步使其外交跟随我们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5-10-6 13:10
我觉得以后最合适的国家方式是中国与蒙古邦联
作者:
蓝星
时间:
2005-10-6 14: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夜游神
时间:
2005-10-6 14:38
楼主开什么国际玩笑啊。。。。你是国关的学生不?提的问题太可笑了,你要不要问问越南是不是&中国统一?
作者:
high
时间:
2005-10-6 14:54
好象根本没必要讨论耶,台湾才是迫在眉睫的!
作者:
allbarcelona
时间:
2005-10-6 15:18
一步步来
作者:
死神的白眼
时间:
2005-10-6 16:09
蒙古回不回归倒无所谓\r<br>鄙人倒确实希望远东那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够回到中央的治下
<br>那是多少的资源啊......
作者:
如风岁月
时间:
2005-10-6 20:05
现在好多人觉得要收回蒙古是因为国境线离北京太近,这好办啊,迁都不完了吗,何苦在这个没有水,还刮沙尘暴的地方呆呢
作者:
asdf
时间:
2005-10-8 19:10
[quote=balas1983,2005-06-21 15:32]<br>等中国强大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br>[/quote]<br>同意,\r<br>希望我能看见蒙古回来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5-10-9 08:20
中国的民族自信的最终回归是国土的收复
作者:
asdf
时间:
2005-10-9 22:50
对,
<br>楼上的说的很对~
<br>
<br>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5-10-10 09:17
什么都可以重新建立
<br>惟独国土是永远的伤痛和历史的耻辱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