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国际关系学系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5-6-16 12:51
标题: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国际关系学系介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广播学院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注重学生的国际时事政治方面的教育。1985年,广播学院申请成立了政治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的硕士生学科点,开始培养硕士生。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下,这一学科点被调整为政治学国际关系专业,并正式成立国际关系研究所,新的研究方向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又相对强调和突出我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特别是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r<br>  我们面临着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扮演了一个新的能动角色,积极参与塑造当今国际关系。卫星电视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组织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关系越来越丰富。从表达政府立场到沟通民间意愿,从促进经济交流到平衡文化冲突,从国际战略角逐到权力观念转移,大众传播手段的实践应用,效果评估和战略作用成为当代国际关系构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r<br>  2001年秋,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十五”规划的精神,在原来的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关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目前拥有7个教授、5个副教授,共计12名硕士生导师,并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社等单位的著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担任国际关系硕士点的外聘教授。国际关系学系在学术活动上与比邻的学术研究单位积极互动,这当中有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国际传播学院的中国-加拿大信息传播研究中心,整个教学科研活动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国际关系学系的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国际关系史论、中国对外关系研究、当代国际问题研究等。1999年以来完成(包括参与完成)各类课题12项,出版各类著作17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2项。其中《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和《渗透与互动》等著作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国际关系学系承担科研项目共12项,其中有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1项目,研究经费40万元目前,国际关系学系的硕士学科点注重学科的整体建设,在研究方向上的设置上不但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特色,也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瞻性和学术性。\r<br>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系毕业的研究生活跃在国际事务和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每年申请报考硕士生的考生越来越多。中国加入WTO,举办2008年AOYUNHUI等发展前景也对北京广播学院培养国际关系研究生带来人才的市场需求的强大动力。\r<br>  国际关系学系正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全力投入学科建设,为提高办学层次和学科水平努力奋斗。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5-6-16 12:51
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进程表(02修订版)
<br>   
<br>培养环节 类别 课程学习或工作内容 学分 周学时/总学时 适用研究方向 学期或时间安排 考核方式
<br>课程   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备注
<br>课  程  学  习 学 位 课 必 修 课 公共基础课程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必修    10学分 2 2/40 1-6 1 考试
<br>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2 2/40 1-6 2 考试
<br>3 外语语言基础 4 4/160 1-6 1、2 考试
<br>4 专业外文资料阅读 2 2/40 1-6 3 考试
<br>专业基础课程 1 国际关系基本理论 必修    8学分 3 3/60 1-6 1 考试  
<br>2 国际传播 3 3/60 1-6 2 考试  
<br>3 国际法 2 2/40 1-6 1 考试
<br>非  学  位  课 必 选 课 方法论课程 1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限选        2学分 2 2/40 1-6 2 考试
<br>2            
<br>研究方向类课程 1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必选         8-12     学分 2 2/40 1-6 2 考试
<br>2 国际关系名著选读 2 2/40 1-6 2 考试
<br>3 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 2 2/40 1,3,4,6 2 考试
<br>4 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2 2/40 1,3,4 2 考试
<br>5 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研究 2 2/40 1,2,5 2 考试
<br>6 当代世界与中国 2 2/40 1-6 2 考试
<br>5            
<br>任 选 课 本学科领域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 1 广宇经纬 任选    8-14    学分  注:可选非本研究方向的其它课程 2 2/40 1-6 1 考查
<br>2 大国与地区战略 2 2/40 1-6 2 考查
<br>3 比较政治学 2 2/40 1-6 2 考查
<br>4 美国新闻事业研究 2 2/40 1-6 3 考查
<br>5 西方社会思潮 2 2/40 1-6 3 考查
<br>6 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 1 2/20 1-6 2 考查
<br>7 科技发展与世界格局 1 2/20 1-6 2 考查
<br>8 中国外交史 2 2/40 1-6 3 考查
<br>9 外交学 2 2/40 1-6 3 考查
<br>10 国际组织 2 2/40 1-6 3 考查
<br>11 中美关系析论 2 2/40 1-6 3 考查
<br>12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1 2/20 1-6 3 考查
<br>13 政党政治研究 1 2/20 1-6 3 考查
<br>14 英美报刊评论 2 2/40 1-6 3 考查
<br>15 英语新闻采写 3 3/60 1-6 2 考查
<br>16 英语新闻编译 3 3/60 1-6 3 考查
<br>17            
<br>补修课 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 1 国际关系史 以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录取的硕士,须补修两门以上,不计入学分。 1-6 1 考试
<br>2 国际政治学 1-6 1 考试
<br>3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1-6 1 考试
<br> 我校国际关系学学科在如下6个研究方向上培养硕士研究生:
<br> 1. 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
<br> 2.国际关系史论
<br> 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br> 4.国际关系与科技发展
<br> 5.中国对外关系研究
<br> 6.当代国际问题研究
<br>
作者: stone    时间: 2005-6-20 1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