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2014考前重要论文分析之三】
[打印本页]
作者:
冥雾2012
时间:
2014-1-2 19:17
标题:
【2014考前重要论文分析之三】
依旧是你们的老朋友 姚亿博师兄(可百度之,QQ374078419)这个论文考前重温 看看即可 不要深究!
杨光斌:第三波改革其实没那么难
只有利益阻力,没有观念阻力
人们对今年两会关注最多的自然是新一届政府的人事安排以及全社会盼望已久的大部制改革问题。学界和媒体关于中国改革的流行说法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遇到的利益集团阻力越来越大,改革越来越难,甚至认为应该放弃“改革”话语转而论述如何建设“公平正义”。其实,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看法。无疑,作为触动自己阵营利益的改革,从来没有不难的时候,它甚至是一项比革命更加困难的事业。因为,革命的对象明确,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泾渭分明,做法比较简单;而改革的反对者却来自自己阵营,而且反对者是不确定的力量,可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中外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革命而少有成功的改革。
尽管如此,中国改革取得的丰功伟绩举世瞩目,而且如果放在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上比较,可以说,目前这轮可以称为第三波的改革已经进入相对容易的时期。为何如此放言?
中,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确实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上观念的桎梏,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出现政治不稳定,改革的目的地确实很难明确。为此,邓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改革的具体做法,也是活生生的改革故事。经过10年以“开放”为主的改革,中国对世界有了基本了解,因此在第二波次的改革中,基本目标就有了,比如国家的实力不是其直接拥有多少产权,而是看其财政汲取能力,为此需要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现代国家的一般税制都是分税制;市场经济必须是贸易自由的体制;政府部门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央行的职能是政策和监管而不是直接从事经营业务,等等。这样,第二波改革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比较而言,现在我们有了两个波次改革的历史遗产,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学习和成长起来的新领导集体,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比如行政体制上的大部门制、政治与市场关系的合理化如多元经济主体的机会平等问题、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合理化如社会自治问题,以及更多层面的分权问题。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这些问题都给予确认,需要的是执行路线图的时间表。
放慢改革步伐,矛盾就会激化
再次,社会矛盾只能在大力改革中解决,这已经形成新政治共识。我们都说目前形成了“改革再出发”的政治共识,那么这些共识从何而来?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实践告诉我们,很多社会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放慢改革的步伐或遇到矛盾绕道走,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比如,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中国,依然存在那么多计划经济时期按行业和产品而设置的政府主管部门,它们自然会利用公权力而谋取部门利益,增加进入市场的门槛,导致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平等地位,管理不好市场秩序而出现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再如,在形成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市场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对的却是固有的权力体制,必然会形成官商联盟而侵害百姓的利益,因而“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维稳”也就成为不得已之策,并进而威胁进一步改革的进程。
所有这些,都使得上下、官民重新想起邓小平在20年前的警告: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如果一个政治集体没有改革的观念,那么就肯定不会有改革的政治行动;反之,有了改革的政治共识,以及中国过去三十几年改革的正负遗产,强力改革就值得期许。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多“变化”,但“变”是在“不变”的制度结构下发生的,即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变,其优势所在就是做事有力。很多“变化”不仅剔除了改革观念的束缚,也大大削减了利益阻力。因此,要更好地回应社会的改革诉求,要想再次启动改革而释放新能量,在做事有力的体制保障下,需要的仅仅是推动改革的政治决断力。(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重点分析:了解改革的概念、特点 这些教材都有涉及 通过这篇文章弄清楚中国目前改革存在哪些挑战 真正的问题难点在哪 应该怎么坐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1-3 05:45
责决议,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以多数
作者:
whx776
时间:
2014-1-3 12:21
试试
作者:
江弋鱼鱼
时间:
2014-1-3 14:19
谢谢
作者:
marvin
时间:
2014-1-4 14:56
可能看!
作者:
清悠
时间:
2014-1-4 17:25
谢谢
作者:
jarry1234
时间:
2014-1-18 07:42
太感谢loe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2-15 06:24
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3-21 22:16
谢谢 谢谢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3-24 11:28
简述新制度主义的主要流派
考察内容比较多,涉及到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4-9 20:44
说你在为何战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4-26 11:01
牛逼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5-12 10:08
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patickliew
时间:
2014-7-2 16:57
作者:
冥雾2012
时间:
2014-9-9 20:14
危机的“民主”概念的根源,近代各种“主义”与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以及二战后西方的压力与对“民主”概念的改造对其影响深远。前者“斯大林模式”等极端
作者:
小北极
时间:
2014-9-28 09:16
式民主,但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还是来自战后西方国家对其的建构。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人类正大步进入社会主义。”二十年代
作者:
mocmoc.
时间:
2014-11-17 17:39
作者:
lyxx82
时间:
2014-12-5 23:16
谢谢
作者:
LIUYANG250211
时间:
2014-12-5 23:28
作者:
占士邦_NMpci
时间:
2015-11-29 20:50
!!!!
作者:
占士邦_NMpci
时间:
2015-11-29 20:50
!!!!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