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北京大学 国际政治概论 王联笔记(1) [打印本页]

作者: likunyiu    时间: 2012-11-1 00:48
标题: 北京大学 国际政治概论 王联笔记(1)
国际政治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第一讲 学科发展(6学时)
主要内容:课程介绍、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范畴、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及其学科特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国际政治学的现状、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
第二讲 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6学时)
主要内容: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和演变、国际政治格局、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政治秩序的发展与演变、冷战后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讨论
第三讲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16学时)
主要内容: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利益与国际道德、综合国力及其判定、国家对外战略、影响外交政策的基本因素、外交政策的决策
第四讲 国际冲突与合作(16学时)
主要内容:国际危机、冲突及控制、军备控制与扩军备战、权力平衡与集体安全、战争与和平、国际战争、恐怖主义、当代国际政治的主题、相互依存与国际合作和发展、和谐世界的理论
第五讲 国际政治中的经济、社会与文化(6学时)
主要内容: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安全联盟与地区经济共同体、跨国企业的经济渗透和政治影响、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南北关系、文化宗教与国际政治

第一讲 学科发展
主要内容
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
国际政治的学科内容及特点
理论建设的主要困难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讨论话题
学科名称  
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relations)、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含义接近,并且与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相通。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混用时常见的现象。但是,严格说来,这几个概念的用法还是有区别的:国际关系比较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世界政治则含义更宽泛,既涉及国家间关系,也涉及各国国内政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全球政治;国际研究强调的是对各种国际问题的研究,其中不仅包括与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相关的研究内容,而且也包括对其他国际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各种理论问题以及跨学科问题的研究。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建立某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确保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理论和理论建设
理论是科学的根基,理论扎根于观念。
理论涉及各种规则和不断再现的事务,而且只有将其分辨清楚,理论才可能成立。一个理论是对某种行为领域的组织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一种理论要说明某些要素比另外一些要素更为重要,并且要详细阐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实中,任何事务都与其他事物彼此关联,国际关系领域是不能与其它领域分开,从而对其艰难性科学的探讨。通过把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与这一体系中相互作用着的单位分开,我们就能够建立一门国家政治的理论。
——肯尼斯•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1)国际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
什么是理论
以下内容选自《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理论是思维的工具,帮助我们决定知识的方向和结构,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指导我们安排研究项目的轻重缓急,制定出研究方案。理论使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应用科学的调查方法。理论越来越全面,就能使我们把本领域的知识同其它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说明现实。(第20页)
在论述科学哲学的著作中,理论一词有特殊的含义。理论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符号结构,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假设,并有定义、定律、定理和公理。理论提出一系列具体说明各种现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命题或假设,借此系统地阐述对各种现象的观点,从而对这些现象提出说明或作出预测。(第29页)
理论在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不同含义
理论一词在一般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这门具体学科中,却有几种不同的涵义。理论可以是:
(1) 一种演绎系统,其中包含若干命题,并应具有自身的逻辑一致性。虽然这种国际体系可以同现实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可以与现实世界相比较。卡普兰的系统模式就是这一理论概念的例证。
(2) 一种分析系统,即分类方法或概念框架,通过它对资料进行有条理的编排和研究。可以把从现实世界搜集来的资料分成各个范畴或类别,置入概念框架之中。帕森斯的社会系统,阿尔蒙德和伊斯顿的政治系统,以及斯奈德的决策框架就是这种分类方法的例证。
(3) 一系列关于政治行为的命题。它们或者是从经验研究中归纳出来的,或者是从过去的实例材料的比较研究中归纳出来的。多伊奇机器助手对于北大西洋地区诸国家单位的遗体化历史所作的比较性研究,是就各种形式的遗体化的必要条件提出一系列命题的一种尝试。
(4) 对在权力主导动机的基础上发生的理性行为提出一系列陈述。这种理论表述理性行为者的政治行为。然后,可以把这种行为模式同一个或一个以上历史时期中的现实加以比较。例如摩根索就提倡这样一种理论,它“描绘出一幅政治情境的理性图画,显示出实际的政治情境与似将出现、但绝不可能完全实现的政治情境之间的差别。”
(5) 一组表明政治行为者行为应当如何的规范或准则,即从“合乎道德的迫切需要性”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大部分传统的政治哲学都是这种理论组成的。规范性理论规定出一组准则,可以用来衡量现实行为,并为政治行为规定力求达到的目标。
(6) 一组为政治家提出的行动建议。这些建议一般是(a)关于国际体系的假设,如假设存在势力均衡,根据这些假设,政治行为者要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动路线,以期实现某种目标;或(b)在对某一特定政治行为的一个或若干实例进行研究之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政策建议。(第31页)
总之
无论西方学者给出怎样的关于理论的定义,它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一项政治学理论应是试图解释社会现实的一个或一组命题。总体来看,西方的某项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理论未必需要为外交政策提供指导思想或理论依据,或者提出某种旨在改造国际现实的政治主张;但任何在学术界得到承认的理论,都必须能够有力地解释国际政治的现实。这与中国国内学术界对理论的理解和要求有很大不同,后者往往会要求理论要为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

国际政治的学科内容及学科特点
国际政治理论的任务是把一般政治学原则运用到国际领域中去,并按照国际政治的独特性质,对这些原则加以重新表述、修改和规定。国际政治应当表现一般政治学理论所规定的主题,但它是用那种从国际社会的特有性质引伸出来的基调与变调来表现的。由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国际均势的不稳定性、国际道德的软弱无力、国际法的非强制性、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国际组织的内在矛盾、对外政策的民主控制、外交研究、战争问题--所有这些现象和国际政治理论问题,都必须按照在国际背景中得到特殊表现,并承认现有国际社会的特殊性的一般政治学原则来考虑。
——摩根索:《政治学的困境》

理论建设的主要困难
人的干扰因素
自我意识的偏见;下意识的倾向性和感性认识的失真;野心:个人和组织
资料的特性
认识过程
– 关键术语或核心概念的界定单位难以一致
– 建立假设的例证缺乏普遍使用性
– “以史为鉴”
– 研究者本人对环境的干扰
转引自《权力与正义》,第44-50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1、研究国际政治学的指导思想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推进世界革命出发,运用阶级分析、经济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做过大量的论述,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尽管其中某些论断已经过时,或者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是许多理论观点仍对我们学习、观察和研究国际政治具有指导意义。
–        附:国际政治的分析框架







现代国际政治分析框架
        列宁主义范式        依附论范式        相互依存范式        国家系统范式        文明冲突范式
主要
行为



        国际资产阶级和国际无产阶级
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和第三世界外围国家        国家和非国家组织
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        按文明划分的民族集团和国家集团
基本互动形式
        阶级和阶级国家的联合与对抗        剥削与被剥削支配与反支配        跨国合作处理全球问题        国家间的对抗、竞争和合作        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征        社会主义和帝国
主义两大阵营及
中间地带        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结构        受规范控制的国家和跨国组织的全球网络        国家间无政府状态,不断变动的力量组合(几极)        文明断层
西方文明对抗非西方文明
理论创立者的目标        推翻帝国主义,
解放全人类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消除国家间
冲突,人类
共同繁荣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和经济利益        维护西方文明的生存和主导权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观点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了宇宙体系和“国家体系”的理论
2、列宁创立了关于时代和帝国主义的理论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先后提出了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民族、两个营垒和三类国家
的理论
4、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5、马克思和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趋势和战争
不可避免的理论
6、列宁提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社会主义国家的两
种倾向的理论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关于战争根源和性质的理论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密切联系的理论
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自张季良著:《国际关系学概论》,第10—22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学科的影响:
– 打破自维也纳和会以来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大国均势与欧洲协调,使人们对世界事务的态度发生变化,兴起了探寻战争根源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方法原则的努力,人们为了未来的和平区了解和研究过去的战争与和平。
– 战争引起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使西方世界迫切需要在理论上让世界相信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主义理想与抱负。
– 战争使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一方面它要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实力均衡的传统旧秩序,另一方面也要反对布尔什维克革命。1919年5月30日,在巴黎和会期间,英美代表为推动战争与和平研究,寻求资本主义国家间合作的可能性,一直同意在本国建立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机构。于是,一些学者将这一天定为国际政治理论或学科产生的纪念日。

西方理论的学派分歧

关于理想主义
    20世纪20年代的理想主义的特点:
确信人性论是指导原则,认为“人类是一个真正合作的生存物,人性是信仰献身的目标,
道义责任的指南”,人类行为本性可日趋完善;
崇尚理性,忽视现实,认为精神和理想是最高的实在,追求普遍的原则和空幻的目标;强调道义与伦理的规范作用,强调“对忠诚原则的忠诚”高于一切。认为政治学不过是伦理学的一种机能,其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规范。国际道义就是所有的国家和政府都会去遵循同样的行为标准,履行同样的责任。
在假定国际关系中普遍利益的和谐与国际共同体存在的前提下,坚持人们有可能通过国际组织的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动,避免冲突的发生。
威尔逊主义的要点:
1、欧洲内部的民族自决将实现“没有偏爱,不分贵贱,只讲民族平等”的正义统治,这是导致和平与进步的关键;
2、公开的协议公开达成,不得有秘密的国际协定,这是避免战争的重要途径;
3、摒弃传统的均势体系,代之以集体安全体系是实现和平之道;
4、建立普遍的安全机构——国际联盟,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石;
5、新的世界秩序“建立在世界各地普通民众思想的基础之上”,它必定得到公众舆论的支持,而公众舆论则是维持世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人类的自然状态        和谐、平等、人性善
        互相竞争、残杀、人性恶
世界和社会        持乐观态度,遵循理性原则
        重视现状、遵循实证原则
国际间关系        在道义、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各国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
为权力而斗争
竞争、无政府状态
一致时合作,矛盾时冲突
对外政策的动因                权力、利益
以均势、地缘政治为支柱,实力为基础,均势为目的
国际组织和国际法        推崇、有力的工具、代表人类的利于、伦理道德        离开了权力和利益,不起实际作用


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摩根索)
摩根索认为,现实主义理论是一种“关于人性实际上是怎样的和历史进程实际上是怎样发生的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六项原则:
– 1.现实主义深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认为政治学是受深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的。
– 2.政治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在国际政治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主要标志是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
– 3.权力规定利益的概念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客观概念。利益的概念是评价和指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
– 4.不能混淆政治与道德的界限,普遍的道德原则不能以其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而必须渗透到有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具体客观过程中。
– 5.不能把某一特定国家道义上的愿望同支配人类的道德法则混为一谈,
– 6.政治现实主义坚持政治领域的独特性,坚持权力规定利益的思想政治标准,其它标准均应服从这一标准。
行为主义
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对立
        传统主义        行为主义
政治学是否科学        政治学最终可以成为对政治现象加以结实和预测的科学
注重可加以实际观察的政治行为为研究对象
探索政治行为的规律及相关变量进行分析性研究        政治学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政治行为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变数和历史的偶然性太多
对规律的一般说明,达不到科学的严密分析
国际政治可否定量        国际政治存在相似性
国际政治现象是各种参数和变量的关系
数学命题、数学运算        国际关系是历史的进程
政治科学不具备精确的概念和可靠
的计量
如何看待价值观        超越价值评估
进行纯粹的学术研究
发展抽象、普遍的理论        政治问题必然涉及道德和伦理
政治学必须关心是非
跨学科研究        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吸收研究技术和理论概念,减少价值偏爱        保持政治科学的特点和完整性
法律和哲学是国际政治的基础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关于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上区别(I)
        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
国际关系的角色        国家为中心,最重要        承认国家的重要性,更重视
其他角色(MNC、IO等)
军事安全        权力、安全和生存是第一位的军事实力最重要        国际关系缓和,军事实力的作用相对减弱
国际合作领域明显扩大
经济因素(都重视)        国家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为维持在国际上的地位,可以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        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质疑“自助”的观点
研究方法或层次        体系结构(structure)层次角色间的权力分配        体系过程(process)层次角色相互作用的权力模式

关于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上区别(II)
        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
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后果        强调无政府状态,忽视相互依存        无政府状态的重要性在于缺少政府
世界政治的持续性特点在于允许国家互动的各种模式存在
国际合作        更难实现、更难维持和更依赖国家权力        不反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将成为对国际合作论的重要验证
相对获益对绝对获益        强调相对获益        重视绝对获益
国家的优先目标        权力、安全和生存        福利经济领域比军事安全领域更可能开展国际合作
意图对能力        实力是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基础        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的意图
机制和制度        不否认,但反对夸大制度的作用        国际制度对世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
• 学科发展的主题: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 学科的发展主线:以重大理论为标志的理论发展轨迹
• 学科发展趋势:追求宏理论、以西方为中心
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
• 1840年以来对国际局势的观察
• 中外关系的发展变化
• 1949年以来的发展
学以致用;
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偏重政策科学,主动与现实政治挂钩;
成为政府决策的注释者而非建议者
讨论话题:
• 讨论1.1: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与西方国家的国际政治理论有何异同?
• 讨论1.2:中国的国际政治理论(或理论建设)主要有哪些特点?


作者: 司徒宇乾    时间: 2015-6-3 01:57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作者: 司徒宇乾    时间: 2015-7-22 09:02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作者: seek8394    时间: 2015-8-11 18:22
看看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