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时政评论:中国要积极应对美亚洲反导计划
[打印本页]
作者:
嘎嘣脆
时间:
2012-10-31 11:03
标题:
时政评论:中国要积极应对美亚洲反导计划
中国要积极应对美亚洲反导计划
发布时间:2012-04-12 作者:任卫东 来源:环球时报 2012年4月7日
负责国际战略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玛德琳·克里顿3月26日在国防部参与主办的一个会议上表示,美国正通过与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及与日本和韩国的三边对话,以及与沙特、巴林、卡塔尔等国的合作,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体系。克里顿称此举有助于对抗来自伊朗和朝鲜的潜在威胁,以及在未来帮助美国防范伊朗和朝鲜可能研发的远程导弹。
这是美国东亚战略的又一重要动向。从客观效果看,美国这一计划将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三个重要影响:
第一,撒手锏失效。导弹是中国区域拒止和区域威慑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最具实战意义的撒手锏。美国亚洲反导系统建立后,中国遏制外部军事打击、威慑外部特别是周边军事威胁、威慑台湾独立的能力将严重削弱,使中国在亚太地区对美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处于战略无能地位。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周边国家在东海和南海等问题上必将采取更加肆无忌惮的态度。
第二,包围圈加强。在强化多个双边军事同盟的基础上,借建立亚洲反导体系,美国将进一步加快美日韩、美日澳两个三边军事同盟的建立,进而将其他国家纳入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体系,最终形成完整统一的对华战略包围圈。
第三,战略威慑能力丧失。美国亚洲反导系统最终针对的是洲际导弹,一旦建成,中国本来就有限的核反击能力几将彻底丧失,中国将出现对美国的彻底的战略失衡。而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不仅会对我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将极大削弱中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问题的能力,极大压缩中国制定内外政策的自由度。正是因为担心丧失起码的核反击能力,俄罗斯才毫不妥协地反对美国在欧洲建立反导系统。现在,中国已开始面临同样的危险。
可见,美国的亚洲反对系统决不不仅仅针对朝鲜、伊朗,其根本意图在于削弱中国战略能力,恶化中国战略环境和态势,并与欧洲反导系统相结合,牢固钳制中俄,全面控制欧亚大陆。对此,中国决不可掉以轻心,坐以待毙。亚洲反导系统不是单纯的战术问题,而是大战略的表现。所以,中国除尽快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军事力量外,塑造强有力的地区安全格局尤为重要。
第一,助朝强军。虽然美国打着针对朝鲜的旗号,但即使朝鲜放弃核和导弹能力,美国也不可能就此罢休。美国借朝鲜发射卫星大做文章,批评中国没尽到责任,明显是企图利用卫星问题分化中朝关系。这是美国的一贯做法,毫无新意。萨达姆、卡扎菲的教训反复说明,对美国抱有幻想就是战略误判,而自废武功必然招致灭顶之灾。对此,朝鲜、伊朗等国已有深刻认识,绝不可能后退。朝鲜不惜以美国终止粮食援助为代价坚持发射卫星,就是这种认识的具体体现。事实上,美国在亚太地区反复高强度制造紧张气氛的做法只能用相应的军事力量加以制衡,迫使朝鲜按美国要求行事丝毫无助于地区稳定。在亚太地区,朝鲜军事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中国安全,朝鲜军事能力的加强就意味着中国对美制衡能力的加强。我们对朝鲜的政策不应是替美压朝,而应是助朝强军,摆脱朝美关系升温焦虑,朝美关系紧张还焦虑的心态。
第二,联俄联朝。中俄同为美国全球性战略目标,面临相似战略处境,而中国目前作为美国头号对手,处境尤其险恶,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压力必将逐渐聚集,滚滚而来。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由于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中国战略压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与此同时,俄罗斯也积极向亚太方向发展,但俄罗斯在亚太同样受到美国及其军事同盟的挤压,与美国的矛盾大于共同利益,与中国的共同利益大于矛盾。而中俄共同战略利益的一个关键就是在东亚尤其是东北亚建立能够与美国同盟体系相制衡的战略关系,形成平衡的战略态势。中俄战略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而朝鲜作为外围堡垒,其地位也不可或缺。只要中俄朝的战略关系加强,东北亚地区就不会出现大的动荡,地区稳定就有基本保证。
第三,整合东亚。美国重返东亚以来,在其军事、经济、政治、外交全面介入和渗透下,东亚地区内部矛盾激增,原本顺利发展的合作走向受到严重干扰,面临脱轨危险。中国要改善安全环境和战略地位,首先就要改善东亚的地缘政治结构,改变外部势力操纵东亚地区事务的局面,全力推进东亚一体化。经济关系是东亚合作的基础,要坚决防止东亚经济合作关系被跨太平洋经济关系,如APEC、TPP之类架空和冲淡。中国要为进一步加强东亚经济合作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中国责无旁贷、无可推卸的责任。对此,中国必须有战略设想,从长远和战略角度加强与有关国家的经济关系,而不是以生意人的眼光顺市场之自然。此外,对地区政治、安全事务,中国也要加大干预力度,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合作,逐步成为处理地区事务的重要乃至主导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室)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