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时政评论:中美关系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打印本页]
作者:
嘎嘣脆
时间:
2012-10-22 23:30
标题:
时政评论:中美关系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关系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发布时间:2012-05-15 作者:陈文鑫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12年5月8日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传世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提出一个著名论点:雅典和斯巴达间的战争最终之所以不可避免,乃因雅典实力的增长及其在斯巴达所引起的恐惧所致。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格雷汉姆·埃里森将此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并将其引申为“两大国战略判断与感情好恶的致命结合,年复一年,会使良性竞争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敌对”。
中美关系历经四十年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美关系能否避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和“大国政治悲剧”,便成为中美两国高层和学界不断思考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凸显了两国高层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强烈愿望。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呼吁,“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对话期间也一再声称,中美两国正在共同寻找一个“史无前例”的解决方案,对一个千百年来一再遇到的问题给出答案。中美两国高层的这种愿望能否变成现实,从而走出“修昔底德陷阱”,造福全人类?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使我们有理由对此保持乐观:
政治上,两国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但中美关系4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这并不妨碍两国互相尊重、和平共处。且两国高层面对新形势展现出合作的新意愿,这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经济上,经贸关系作为两国关系“压舱石”和“润滑剂”的作用虽有所削弱,但两国经贸的互补性仍很强,可继续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助力。军事上,两国虽缺乏战略互信,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仍可能频生龃龉,但军事冲突是两国“不能承受之重”,两国将致力于危机管控。在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两国还开展了第二次战略安全对话,致力于增进两国战略互信。对话刚结束,国防部长梁光烈应邀访美,美空军参谋长施瓦茨也于日前表示希望中国空军司令7月访美。两军交流的增多与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密切相关。民间关系上,中美两国不存在历史宿怨,且通过数十年的教育和人文交流,两国民间的相互了解增多,为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创造了条件。最后是机制上,两国迄今建立了60多个对话机制,这些机制为解决分歧、增进了解、促进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综上所述,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并不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但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这要靠两国“奋发进取”。值得注意的是,“修昔底德陷阱”本身就是一个思维陷阱,若两国抱持“崛起国”与“守成国”必将冲突的思维定式,也就陷到陷阱里面去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