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课程
本科生
一、1大学语文;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3鲁迅小说精读;4新马华文文学;5,1990年代以来长篇中的身体政治;6鲁迅小说的现代性及其问题等。
二、1 First Year Seminar;2电影、文学中的当代中国;3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Bard College)
研究生
1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海外部分);2小说理论与鲁迅小说;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4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等。
2004年
1 To See and to Be Seen: Mutual Reflections between Chinese Women and Singapore--reflections of Singapore in “New Immigrant Literature”, The Arts, NUS, Singapore, 2004, Apr-May No.13 .
2〈复活区域华文文学本土性:活力及限度——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当代》(台北)2004年5月号,总201期。
3〈“小说性”与鲁迅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亚洲文化》(新加坡亚洲研究协会)总第28期,2004年8月号。
4〈暴力书写:狂放莫言——以《红高粱家族》为中心〉,台北《文讯》杂志,2004年8月号。
5〈华文文学:离散中国性与流动本土性〉,《香港文学》2004年11月号,总第239期。
6〈陈瑞献——(被)“延异”的本土现代性〉,见《联合早报》2004年11月23、25日副刊连载,一个半版的篇幅刊登9000余字。
7〈诗学抵抗:悲壮而沉重的文学肉身─评许文荣《南方喧哗─马华文学的政治抵诗学》〉,《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4年12月。
8〈破解另类与吊诡:看长袖如何善舞?——李碧华《青蛇》的N种读法〉,《人文杂志》(吉隆坡)2004年6月号(脱刊,实为2004年底出版)。
9〈从概念批判到本土关怀——略论世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收入黄万华、戴小华主编《全球语境·多元对话·马华文学——第二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