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第 17 题,···to __hold___ a pen either with their teeth-thereby creating an artificial smile - or with their lips, which would produce a(n) __17___ expression
17.[A]disappointed [B]excited [C]joyful [D]indifferent 一看选项,马上就可以分为两个阵营,AD 和 BC。首先确定感情色彩。因为实验的第一组是用牙齿夹住 一根钢笔使得自己保持微笑,属于正面意思,后面的一个 or 暗示后面的内容与前面相反,应为反面内 容。这也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讲到三大关联结构之相反式。显然 AD 属于此类感情色彩。又 D 选项的 indifferent 属于意思模糊的选项,不论是在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上都由于其太"冷漠"而不选。故 本题选 A
和 15 题考到了固定搭配,分别是 root in 和 flow from,根据文意理解应该不难做出。这次有一题值
得一提,就是第 16 题中表示用牙齿咬着钢笔的动作,到底是中文里更形象的 bite 还是更符合英文习惯的 hold。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出题点所在,即用中文的固定思维设计迷惑选项。这同 2000 年完形填空 中"施肥"的表述如出一辙,应为 feed the soil 而不是 mix the soil。这告诉我们在做英美人士所 写的文章时,一定要按他们的思维走,切忌中文思想的引入。
备考建议:
本文是摘自 2009 年 3 月 25 日《科学美国人》,标题为"How Humor Makes You Friendlier, Sexier"。 同样地,2010 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的文章来源于 2009 年 6 月 6 日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杂 志,原文的标题为"Questioning the Hawthorne Effect"。2009 年的完型填空文章是一篇关于动物智 能方面的科普文章,选自于 2008 年 5 月 7 日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题为"The Cost
of Smarts"。实际上,考研英语的很多文章,无论是完型填空还是阅读理解的文章,都直接来源于外 刊,包括《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今日美国》(UAS Today)等。建议同学们在考研的道路上早做准备,闲暇时间多读英文 报刊杂志,了解英美人士思维习惯。尤其在完形填空越来越偏向于阅读的趋势下就显得格外有用。同 时,这无论对完形填空、阅读还是写作都很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