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请继续说说客观题。50分的客观题我感觉要拿全也是很不容易的。好象都会,却又“似是而非”,有什么好办法提高准确性吗?
鲁:解答客观题,有几点需要特别说明:
一是单项选择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如果我们知道四个选项中的三个肯定是淘汰项,那么,应选项就间接地断定了。当然,如果应选项与淘汰项同时直接认定,则本题的解答题就有了极大的胜算。不定项选择题是无法使用排除法的,对这类试题的解答需要原理的掌握过硬。
二是选择题的选项到底是应选项还是淘汰项,并不取决于题项所表述的判断是否正确,而是取决于题项与题干是否具有解证性或因果性的关系。
例1:(不定项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从而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本题答案为C、D,有些考生认为A、B也是应选项,他们会问,难道马克思主义不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吗?难道马克主义哲学没有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吗?诚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但这些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性,而是一切哲学的共性。因此。A、B表述的判断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由,故而为淘汰项。
三是选择题的淘汰项往往“似是而终非”,有着较大的干扰性和诱惑性。考生要有辨别能力,从而排除干扰抵御诱惑。
例2:(单项选择)假象是
A. 人的一种错觉
B. 不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C. 人对事物本质歪曲地反映
D. 非主观范畴的客观存在
本题A的干扰性较小,可以比较容易地判定为淘汰项。B和C都有一定的干扰性和诱惑性。要想淘汰B,必须懂得无论真象还是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真象从正面如实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要想淘汰C,必须懂得人对事物本质歪曲地反映不是假象,而是错误。假象与错误都有“歪曲”的成分,但错误是人歪曲事物,属于主观范畴;假象则是事物自己歪曲自己,即事物的现象歪曲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属于客观范畴。在这里,选项C中的“歪曲”是正确的成分,有着诱惑性。考生只有懂得错误与假象的区别,才能抵御诱惑。由于假象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故而D为应选项。
四是近几年来选择题已不全都是纯粹的原理题,往往题干是材料,题项是从材料中归纳出的原理,尤其是哲学部分的试题。这就要求考生要仔细审题,切实找准应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