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国际组织的成员资格采取两种原则,即普遍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ity)和选择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selectivity)。普遍性原则采取对所有成员开放的标准,如《联合国宪章》规定,“凡爱好和平之国家,接受本宪章所载之义务,经本组织确认确能履行义务者,皆为联合国会员国”;选择性原则采取资格审查的标准,规定成为成员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世界气象组织公约》规定加入世界气象组织的成员国必须在气象问题方面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与正式的国际组织在其基本文件中对成员资格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不同,G20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没有基本文件,因而也就没有一个成文的成员资格标准。1999年9月25日,G7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召开会议,[13]讨论即将创建的G20机制成员资格问题,会议没有制定出成员国加入新机制的明确标准,但达成下列共识:G20的成员国必须是世界经济中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并能够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做出重要贡献;G20的成员构成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事实,同时要考虑各地区之间代表性的平衡。
[4] Donald Puchala and Raymond Hopkins, “International Regimes: Lessons from Inductive Analysis”, in Stephen 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p.65.
[5] Kenneth Abbott, Anne-Marie Slaughter ,Robert Keohane, and Duncan Snidal,eds., “Legalization and Worl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4, No.3, 2000,pp.401-421.
[23] Anne-Marie Slaughter,“Government Networks, World Order, and the G20”, Paper prepared for conference “The G20 Architecture in 2020:Securing a Legitimate Role for the G20”,http://www.l20.org/publications/24_rU_g20_ottawa_slaughter.pdf.(上网时间:2010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