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英文表达:
There are many nationalities in China, each with her own unique sub-culture.
2.原句:
这幅照片让人们明白:现代社会中,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优秀的文化开始走向融合。
分析:
1)思路:
曾经问过许多人,“这个句子的意义是否清楚”?令人意外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清楚。一个实际上意义混淆,有着许多错误的句子,为什么会认为清楚呢?主要原因是,汉语的模糊思维,模糊表达的习惯使我们具有也许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相比的极强的“意会”能力。
“现代社会中”在此句中是一个混淆的概念。社会(society)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一个学校,一个小村庄,一个城镇,都可以看作一个社会。但是,泛指社会时,可以指一个国家的范围。实际上,在英语表达中,society, nation, culture, economy都可以用来表达一个国家(country)的概念,或者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国家这个概念。因此,若这几个词一块使用,就会使人感到概念重复。此处真正要表达的意义是“在这个现代世界”(in the modern world)。
为了意义清楚,也为了英语表达容易,可以按照英语结构的习惯来分析句子的后一部分。此句后一部分的主干是:文化开始走向融合。然后加上附加成分,看看概念是否清楚。不存在“国家与国家的文化”,也不存在“民族与民族的文化”。有的人意会为“国家之间的文化”,“民族之间的文化”。这也不通。实际上,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正在走向融合”。
2)结构:
“这幅照片让人们明白”真正要表达的意义是:从这幅照片我们可以了解到。
本句主干:From sth. we may learn that-clause (sth. begin to be merged)
或: From sth., it can be learned that-clause ( sth. be getting merged)
3)典型问题:
许多人都喜欢用make sb. do sth.来表达“让某人做某事”,而不理解这个英文句型的真正意义是“迫使某人做某事”,含义是:不做就不行,就要受到惩罚。比如:有的人表达“这个老师使我们对英语有了兴趣”,The teacher has made us have interest in English. 这个英文句子使人感到这个老师真坏,他非要我们对英语感兴趣,我们不感兴趣还不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The teacher has successfully aroused our interest in English.
4) 英文表达:
From the picture we may learn that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various nations are getting merged.
3.原句:
民族与民族产生的差异,决定着这个民族在服装上也有着不同的差异。
2)结构:
汉语基本结构:“民族有特点,包括不同服装”。
英语基本结构:sb. have characters/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costumes/differences in sth.
3) 英文表达:
Various nation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s, including their different costumes.
Various nation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costumes.
4.原句:
(据说是引用邓小平同志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分析:
1) 思路: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而在现代尤其喜欢引用领袖人物的话。这一习惯原本无可厚非(虽然,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喜欢引用专家的话)。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引用那些具有强烈汉语特色,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在特定情况下高度概括的话语时,如果照直用英文表达,会让使用英文的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有学生将邓小平同志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直接用英文表达为:Hold with two hands, and the two hands must both be strong and hard. 在脱离了现代中国大陆这个特定的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可能世界上很少有使用英文的人能够懂这句话的意义。
笔者问这位朋友,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他解释:只有那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有可能为世界所接受。笔者说:那么你现在就能够用英语表达这个句子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