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网络问政的政治学原则
[打印本页]
作者:
z625476
时间:
2012-2-20 22:59
标题:
网络问政的政治学原则
互联网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政治生态环境。在中国,网民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庞大且仍在快速扩大的群体,一个“巨型网民社会”正在形成。分析网络问政的政治学原则已成为现代政治生活的现实课题,有助于促进现代政治文明的健康有序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
网络问政是政府与民众的政治公共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各级政府顺利完成公共管理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双向沟通与互动的重要管理活动。网络问政也是“网民社会”的普通民众参政、议政、问政的民主表达,展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网络问政的基本精神和现实要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基础之上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体现。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来看,人民群众才是网络问政的主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阐释,为各级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指明了道路。从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温Jiabao总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再到省级官员问计于民,网民问政、议政蔚成风气,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和政府的执政“新思维”。网络问政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通过网络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利益主体性的发展,实现人民利益的主体性、至上性和发展性。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原则
网络问政是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途径,开创了信息时代民主政治的新形式。网络问政的不受时空限制、传播成本低廉、传输速度快捷等特点,激发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正以新的民主形式进入公众的政治生活,形成了新的民主表达方式——网络民主。
从民主政治技术看,网络问政是民主政治的技术创新。网络问政开辟了中国公众参与政治的新渠道,并为“协商性民主”或“参与式民主”进入中国的日常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从民主政治的运行看,网络问政是民主政治的机制创新。面对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多样性的利益表达,网络问政要求政府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以满足网络政治生活有效、有序和稳定运行的需要,这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看,网络问政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网络问政是畅通民众表达渠道、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网络民主未来发展的方向。尤其在加强网络问政的回应性方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有助于对公众意见进行及时的反馈、沟通,发挥了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网络问政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众化的新形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丰富和发展。但是,网络问政具有增进民主和诱致公共秩序失范的双重性。网络信息的无限性和可操纵性,使其可能引起公共秩序的紊乱,并导致网络语境下网络公共空间的法理缺失。为实现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常态化和科学化,推进有序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网民自律与政府良政善治的网络问政法治。
首先要从立法层面认识和促进网络问政,完善网络问政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网络问政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如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网络发言人条例》,以党和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利用为基本诉求,以赋予政府义务为主要形式,以对网络问政扶植、鼓励、指导、规范、保护为主要方法,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为基本出发点,把网络问政建设成为一个公众积极参与的公平理性、组织有序、守法文明的网络民主表达秩序和政府汇集民意、科学执政、为民勤政的民主执政平台。其次要从政府层面推进,在法治政府的框架中推进网络问政,切实解决公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再次要加大网络问政的法治宣传,做到依法治国。从网络中汲取法治力量,核心任务是培育网民理性的公共精神,以在网络公共空间形成有序的意见力量。总之,网络问政的法治化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空间的重要内容,对于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问政环境具有基础性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江胜尧
作者:
昌飞二
时间:
2016-11-4 14:16
不错哦!!!
神级仙医在都市
异常生物见闻录
醉迷红楼
傲古帝尊
重生之村长传奇
全民大学霸
誓不为妻:全球缉捕少夫人
人生奋斗路
女总裁的特种保安
民国大道尊
太阳神的荣耀
超位面穿行
三国英雄谱
超级神相
天域苍穹
铁幕降临
极品全能狂少
神话版三国
我就是太平洋
我在末世有套房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