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标题开始陈志国:楼市调控必须直击既得利益群体
[打印本页]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2-2-13 11:19
标题:
标题开始陈志国:楼市调控必须直击既得利益群体
内容开始
陈志国:楼市调控必须直击既得利益群体
只见携款逃跑的,没见纵身跳楼的;
只见持币观望的,没见血本甩卖的。
- ——我看房地产市场调控是否卓有成效,不必看公布的数据对比,也不必看出台了多少政策措施,只要随便听听外面的“跳楼”声和“甩卖”声就足够了,而且感觉更直接,更真实。上面两句话所描述的情形告诉我,当前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尚未到位。
只见携款逃跑的,没见纵身跳楼的。看到一些烂尾楼了,已经封顶了,老板不见了,很可惜,据说银根收紧,后续资金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又怕与购房者惹是生非,一跑了之。
烂尾楼可惜,老板逃跑可恨,预定者焦虑可以理解,但这是楼市调控必然会出现的一幕,且从调控效果的角度衡量,这一幕还不够悲壮,还很少听到四处呐喊的“跳楼”声。
我并不是真的要看人跳楼,其实即使在房价暴跌的时候,也没见人真跳,但那时“跳楼”、“断供”之声确实是不绝于耳的,面对房价大跌,确实有人痛不欲生。这就是楼市调整带来的阵痛,也是调整到位的一大信号。
只见持币观望的,没见血本甩卖的。楼市成交低迷,说明持币观望的心态占了主导。观望是对于需求者而言的,不是供给者。
需求者稳定了抢购的情绪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供给者应该有紧迫感危机感。
我这里提及的供给者重点还不是开发商,而是指拥有多套房产的中介机构和炒房者囤房者及房产富余户,这是楼市人气的“风向标”。时下我感觉这些人的情绪还过于“淡定”。
“淡定”的原因有二。一是对于楼市调控的长期性和实际效果不认同,觉得依然是“口头禅”、“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只要“阵痛”过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是还没有真正触及既得利益,甚至“阵痛”都还未感觉到。
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中的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长效机制缺乏,应急的、时效性的措施比较多。譬如限贷、限购等,虽然严厉,管用,但一看便知是暂时性的,不可能长期坚持,一旦情况好转便将适时退出。
另一个问题是很少触及既得利益群体。以前我例举过多种楼市怪象,“购房价格高,持房成本低”是又一怪象。而我们的现行政策对于囤房者、持有多套住房者来说依然是心安理得。
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只有直击既得利益群体,才能使集约化用房得以形成广泛共识,才能有效警示后来者。拥有过多房产必须付出经常性的费用开支,房地产交易增值必须缴纳较高的税收,民间租借市场必须纳入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房地产业真正摆脱暴利行业的利益驱动走上正轨。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