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引自david.easton,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tructure, 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 inc., 1990, p46-47。
2 d. easton,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tructure, 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 inc., 1990, p57。
3 (以色列)s?n?艾森斯塔德:《帝国的政治体系》,阎步克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
4(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0页。
5 须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原因不是非民主政权维持的必要条件,使这些政权维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应当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力量的弱小等。
6 d?easton,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tructure, 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 inc., 1990, p66。
7 这里用“推断”一词,表明从权力作用的结果来推断权力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从同一经济增长率上我们是无法判断是在民主政权下的经济增长还是在权威主义政权下的经济增长,还必须结合其它的结果综合地考察后作出推断。否则,我们就会在逻辑上犯简单“回溯推理”的错误。
8 leonardo morlino, 转引自anton bebler and jim seroka,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classification and typologies, lynne rienner publisher, inc., 1990,p99-100。
9 (美)弗雷德?w?里格斯:“第三世界各种政权的脆弱性”,《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4年5月。
10 charles d?corbett, politics and professionalism: the south american military, 转引自brian loveman and thomas m?davies, jr.,主编, the politics of antipolitics:the military in latin america,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78,p15。
11 (德)沃尔夫?格雷贝道尔夫:《拉丁美洲向何处去》,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页。
12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39页。
13 o'donnell, toward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south american politics, 转引自 peter f?klaren and thmas j?bossert, ed., promise of development: theories of change in latin america,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86。
14 (美)弗雷德?w?里格斯:“第三世界各种政权的脆弱性”,《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4年5月。
15 (美)罗伯特?韦德:《驾驭市场——经济理论和东亚工业化中政府的作用》,吕行健等译,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
16 转引自giovanni sartori,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vol.(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p9。
17 萨托利认为,代议功能有两个主要的困难:第一,政党是否真正代表选民在技术上是存疑的,尤其说代表选民还不如说代表党的成员,甚至党的少数精英分子;第二,没有政党照样存在代议活动,因而代议不是政党的独有特征。参见giovanni sartori,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vol.(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第27-28页。
18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381页。
19 h?j?wiarda and harvey f?kline, ed., latin 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westview press, inc., 1990, p87。
20 philip a?mundo, interest groups: cases and characteristics, chicago: nelson-hall publishers, 1992, p6-7。
21 转引自(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7页。
22 (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顾昕、朱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00页。
23 h?j?wiarda and h?f?kline, lat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westview press, p57。
24 转引自(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晓珏、刘北成、宋伟杰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25 陆国俊、金计初主编:《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发展》,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0-181页。
26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张华青、孙嘉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78页。这里笔者将奥罗姆关于社会运动的三个要素用完整的句子表述了出来。
27 参见(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手册》下卷,储复耘译,商务印书馆,第189-195页。
28 这里的政权分类在形式上参照f?w?里格斯的分类。之所以把一党制作为一种形式是因为一些国家如新加坡,似乎实行内阁制,但行政权远大于议会,这与其一党独大的体制紧密相关。参见f?w?riggs, a neo-institutional typology of third world politics, 转引自 anton bebler and jim seroka, e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ystems:classification and typologies, lynne rienner publisher, inc., 1990。
29 o'donnell, tension in the 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 state, 转引自peter?f?klaren and thomas?j?bosset, promise of development: theories of change in latin america,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86, p280-281。
30 (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杨衍永、齐海燕、毛金里、白凤森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26-428页。
31 官方党指政党不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建立,是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而建立,一般长期执政。
32 转引自曾昭耀:《政治稳定与政治现代化——墨西哥政治模式的历史考察》,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页。
33 在政治实践中,唯一能将全民纳入一个政党框架的可能是使官方党国家化,但这时的政党已失去了发生学意义上的政党性质,不成其为一个政党。 34 o'donnell, corporitism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state, 转引自 james m?malloy编的, authoritarianism and corporatism in latin america,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77, p48。
35 这里,自由资源的生长尽管不是统治阶层的最终目标,但却是统治阶层的工具性目标。因为自由资源的生长扩大了社会福利,一方面可以凭政权的政绩提供来自社会的政治支持和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税收体系间接促进政权财政的最大化。但是,这两方面的利好因素并不能掩盖一个根本性的事实,即自由资源的生长在私有产权和市场制度条件下意味着社会拥有的自主资源的扩张,这将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阶层的组织化、自主意识的增强,从而对政治体系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在没有经过“契约化”过程的政治社会中,推动自由资源的生长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