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所涉及的东亚国家政治转型主要是指战后的东亚发达国家和世界银行认可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 具体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国。本研究成果由韩国基金会提供基金支持。
[2]霍华德·威亚尔达:《新兴国家的政治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95
[3]同上,p102-103
[4]李路曲:《东亚模式与价值重构》,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p307
[5]同上,p309
[6]张蕴岭主编:《亚洲现代化透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p241-245
[7]李文主编:《东亚宪政与民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p287
[8]李路曲:p308-309
[9]加藤节:《政治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150-151
[10]同上,p150
[11]David Eaetion and Jack Dennie,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NY:McGraw-Rill, 1969,p7
[12]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p30
[13]玛莎·费丽莫:《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中文版自序”第6页。
[14]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p113
[15]李文:《东亚社会变革》,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p302
[16]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学者共同编著:《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p225
[17]In T.M.Shaw Edited,Covernraeru-NGO Relations in Asia-Prospecu and Challenges for People-Center Development, ST.Martin's Press,1995,p22
[18]冯久玲:《亚洲的新路》,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p410
[19]具海根:《韩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文化与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p246
[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65
[21]具海根:p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