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失落在卖酒人家 [打印本页]

作者: yangpch    时间: 2006-7-25 14:38
标题: 失落在卖酒人家
淡淡的暮色里,几楼山风,丝丝细雨,山城的秋意很浓了。我漫步在街头,想寻找一家酒店。

在山城要办的事,总算“已尽事宜”。偷得这半日之闲,街头喝上一杯,为自己一壮行色吧!

街头寻酒店,信步悠然,当想到盖第十枚大章时,使人又得掩口想笑。那位胖科长竟冲着我说:“你要知道,这人才交流还是个进口货呀!要不是这儿年党的政策对外,你能掉的动吗?”“是的,人才交流是个翻译名词,是佐罗讲的。”我答对的很快当,他点了点头,有会,他忽瞪着一双眼睛,嘴角吃力地抽动着,半响,才摆了摆手,意思是要我赶快走......

近年来,我很中意在小店里独酌。这些个体小店,两块钱可以入内,适合没有搞活的知识分子。小店里的菜乡土味也浓些,店家也热乎些。

门前飘动着酒旗,面街而立的柜台,坐着笑容满面的老板娘,招呼往来的行客,这又是失落了多年的街头小景。

小店独酌,挑一个*窗的座位,打量着窗外的景色,几杯酒下肚后,有时会使人文思如潮,多彩的人,多彩的物,多彩的事,会逐渐在你的脑海中交织出一幅多彩的画面。

遥想当年杜牧,为了寻找失落的诗句,雨中借问牧童,系马杏花深处,“炉边人似月,皓腌凝霜雪”。这是当日纯衫年少的韦庄在江南小店饮酒的诗句。古今多少诗句,是失落在卖酒人家。

信步走着,忽然迎面一块招牌吸引了我——听海楼酒家。多富有诗意的店名!在这遥隔大海千里的山城,竟可登楼听海!招牌是一手仿何绍基的字体。这提字的芳子是谁?不管怎样,能在这小山城见到这样一手逼真的“何体”字,也足令人叹为止步的了。

进入店门,店堂不大,楼下四张小方桌已客满,*柜台的后方有一架板梯,我径直登楼听海了。

“店家,来一壶酒。”应声而来的是随我身后上楼的的一位年轻漂亮女郎,顶多十八九,秀丽眉目间带有几分稚气。

“您要点什么?”

要了一壶酒,一碟豆腐干,一碟盐水豆,很不阔绰,但不失典雅。

望着她下楼去的身影,我想起了日本电视片《三口之家》中的栗原小卷。她太像栗原小卷了。我想起一位离休老干部酒后愤愤然的话:“现在的男孩弄的钱多,读的书少;女孩漂亮的多,读的书少......”

楼上听不到那富有诗情哲理的海涛声,漂来的是楼下录音机播放的《垄上行》。虽听不到海,细雨山风暮色中,把酒依窗听《垄上行》,也确有一番风味。

独酌之际,脑海中又浮起了一些片断。这几年来公司林立,经理满街,三日不见的阿贵,也当上了×××信息公司经理,着西服,递名片,指夹“健牌”香烟......;五楼的的胡记者,早已不在楼上窗口倒尿了,致富有放,写怪侠、奇案发了财,5万元买了栋房子,听说不久前又当上了文联委员,挂上了个“通俗作家”头衔,新居门庭若市,每日忙于接待访者,忙于参加会议,忙于指导青年,忙于写回忆录......

许多店名确也怪的出奇:一架铁皮棚子面食店,取名竟是“赛巴黎”;一家油货铺,居然取名为“天鹅湖油货座”。几根油条在锅里翻滚,何以又会诗人联想那绰约多姿的芭蕾舞!正想着,楼上的灯亮了。上楼时入窗的暮色太浓,灯亮时,我看清了窗前的一副对联,隶书字体写的苍劲有古意:

巴黎唐纳店;五湖范蠡舟。一九八六年春日高龄太郎悬腕

这一发现,令人吃惊。看来这店子绝非“天鹅湖”之类的店铺,店主任也绝非阿胡阿贵等群体。套用阿胡‘打斗文学’中的术语:今番遇上了“武林高手”!

看到我招手,她笑着从对桌走了过来。

“您还点什么?”

“酒菜是不要了,倒是想了解一下你这店子......”

“哦!您是位记者。”

我摇了摇头:

“这招牌的字写得很有根底,能写得这样一笔何字也真难得;这副对联的隶书也写的极有古意,但为什么这题字的人都要取个日本人名字?”

“哦!您是位书法家。”

我又摇了摇头

“你这店名取得颇有诗意,但这楼上并没听到那富有诗情哲理的海涛声呀!当然,也可以把窗外叫做海,人的海,物的海,钱的海,美与丑的海,文明与愚昧的海,诗的海?”自己感到酒后的牢骚最为快意。

“您是位诗人!”说着她随势坐在我对面,双手撑着腮,秀丽眉目间,闪烁热情。被她问住了,心中不无感慨,多年不写了,倒是现在又想吐丝。”

“看样子你就像诗人。”

“哦!样子像,难道诗人还有一个统一的规格的包装吗?”

“我很喜欢诗。‘赢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我很喜欢这样清丽的诗句。我想象的曼殊大师也是瘦瘦地,嘴上有那么点苦味的笑,眼神又有那么点忧愁。”

想不到她给诗人来了这么个包装,更没料到眼前这个漂亮的女服务员会喜欢诗,还读过苏曼殊的诗。

“看来你对诗人很感兴趣,但你要知道,写诗是小本生意,发不了财。一行诗要编辑看中了才植几毛钱,还不够一壶酒钱。”望了望她,我继续说,“你懂吗?诗是要穷而后工,诗人要穷诗才写的好,写的工整,越工整字句越短,越短越不值钱,穷而后工,工而后穷,越穷越工,越工越穷......”

“你的诗一定写的很好,但牢骚太多了!牢骚是不能出好诗的,你说呢?......只有愤怒才能出好诗。”

“......”

“我很喜欢旧体诗,也喜欢新诗,有许多题材又是旧体诗所不能表达的有些愤慨也只有用新诗才能表达......诗如果以长短去定价,这是你的牢骚话,现实中也是不公正的。好的诗不管不管旧体或新诗,不论长短都会留传千古的。”

“......”我很想听她说下去。

“愤怒可以出好诗。如果写‘**’,小说家可以写几十卷,在诗人的笔下只几句。”

“......”

“早些时候我纠正一家报刊上读过一首诗,只几句就把‘**’的灾难、人民苦难的心理勾画出来了。”

“哦!”

“记得这首诗是这样:‘我在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听到里面有人在吼!/不要惹我,你不要惹我/让我在里面躲一躲。”读了这首诗,我和父亲都哭了......”

听着她的诉说,听着她读给我的这首诗,这首从石头里迸出来的血和泪的诗,一阵悲凉袭上心头,我极力压抑着自己,但却无法控制住自己战栗的双腿。我感到她眼眶红了。窗外街灯下,雨也凉了,随风飘进窗来,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了,不由得也掉下几滴泪来。相对无言,一阵沉默。

“**”的灾难太深远了,后世人真会相信那样个年月吗?“**”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国土上?又为什么不会发生在历史其他一个朝代呢?过去的又毕竟过去了,人之所以要活,大概都是向导了还有一个明天......

这时楼梯响起了脚步声,又来了“听海者”。

“等下我再来。”说着她便起了身。

她再来时已无半点忧愁,仍上那样活泼热情。她告诉我,她姓姚,这店子是她们六个女待业青年开办的,写得一手好何体字的芳子年龄最大,二十一岁,是店里的经理,芳子的父亲是位书法家,受“**”之灾成了折臂翁,自己不能悬腕便培养了女儿。为了给残疾基金会集资,月前芳子和店里的三个伙伴去省城参加时装表演去了。这副对联确实是位日本友人写的。这位高龄太郎先生是位企业家,也是路过这里看了这块招牌进店来的。高龄先生喜欢中国书法,偏爱何绍基的字,并收藏了不少何字真迹,芳子为高龄先生书写了一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高龄先生便题赠了这副对联。更有意思是高龄先生讲:范蠡与唐纳,一古一今都是两位聪明绝顶的生意人。还说他自己许多经营方法还是学了陶朱公的......

听到这里,我真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小姚说的那样认真,她也决不可能在向我编织一个动听的故事。生活告诉我——伪善者在说谎时,讲的动听的时候,眼神却黯淡了。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翻阅过一本文学史,这位写中国文学史的作者青木正儿,就是位日本人。日本有汉学家,但这位高龄先生是位商人,汉学到如此的高龄先生,也够令人瞪目了。

“你不信?”她望着我吃惊的神态。“信......当然信。”

“你信,又会讲中国的文化自己不学却被外国人学去了。”她总感到我有牢骚。确实,高龄先生是生意人,推崇范蠡和唐纳也是有道理的,台北版有本书《东方人的智慧》,书中采访的是一些功成名就的日本企业家,这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承认自己的待人接物、经营办法,是学了中国古人的。范蠡和唐纳,一古一今,是两位有才识的生意人,又是两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范蠡帮越王灭了吴国,放着宰相不当放舟江湖做生意去了,发了大财,成为后世人人赞叹的陶朱公。唐纳是江青的前夫,解放前夕从香港去巴黎开了家餐馆,也是个有官不当搞个体户发大财的人物。

能避大祸者能做大生意,能避小祸者会经营小生意。这也不无道理,如果早些年既搞运动又搞开放就好了,自己虽不敢说放舟江湖成为陶朱公,开个小店的智商还是有的。莫说发大财,至少也可以避免一身冤、假、错。

杯酒小楼,与小姚的一番交谈,可以说的相见恨晚,感慨良多,早些时阿贵阿胡编织丑恶致富,心里总不免愤愤如有所失。

这古老的国土,有着人类精华所在,禁锢了这么久,一旦开放,当然会鱼龙混杂......但毕竟是开了闸门啊!

这小楼的窗外是海,是人的海,毕竟又有许多美好的心灵,在追求美好在编织美的诗——高龄先生爱书法,姚老先生免费行医,芳子的父亲自费育才,这几位漂亮的女青年自食自学......还有那些为残疾人忙碌的人们。

更贵有一批斗士,在这时代改革的浪潮中流击水,摧枯拉朽,谱曲新歌!

留连惜别小楼时,已是十点多钟了。柔和街灯下,在清风细雨里,伴随身后小楼播来的《你就像那冬天的一把火》滚动的音符,脚步也显得格外轻快。

什么时候能来呢?我心中的小酒楼。古今多少诗句啊,是失落在卖酒人家.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