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原创]反日情绪--庸民的对日哲学 [打印本页]

作者: Shaun    时间: 2005-4-9 14:40
标题: [原创]反日情绪--庸民的对日哲学
<font size="4">  <font color="darkblue">
<br>      如果说当日本踏入中国的领土内肆意妄为是,各种各样包括盲目的,非理智的反日情绪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那么,在中国摆脱了日本的奴役,在21世纪,中国以强国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较为有利的机会以及平等性与各国竞争,在这种时候,盲目的反日情绪就不但不必要,而且走到了它的反面.
<br>      
<br>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和框架下,情绪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台湾问题,不能帮我们解决钓鱼岛问题.相反,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情绪,失去了许多日本的投资,援助,以及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根本上,从长远上说,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一部分无知的,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盲目反日的后果.为什么,我要说是一部分无知的呢?因为,并非所有的反日都是盲目的,相反,有针对性的反日,是值得提倡的,也是表明我们中华民族气节的重要手段.譬如,在日本的教科书事件之后,中国官方和民间组织所作出的有组织,有策略,有分寸,有针对的斗争,就是这样.但是,为什么在事情平息之后,还有那么多无知的狂徒,试图泄一己的私愤--一种建立在盲目从众心理上的,没有意义的--毁掉从昔日敌人,日后敌手公平竞争以求自身强大的机遇.难道,这些人不止可悲,而且可恨吗?
<br>  
<br>       有谁,当今有那些青年和那些无谓的叫嚣者,能在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上,超过那些亲身以日本搏斗的老一辈的革命领导人呢?而他们,譬如说毛**,周恩来等,在抗日战争中,用智慧和大节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中国的日本.一旦日本战败,他们作为领导人,马上转变策略,主张宽容历史,着眼未来.难道,他们只是为了献媚日本人吗?当然不可能,他们是从中华民族的自身利益出发这么做的.他们深知,矛盾是会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的,不能任由盲目的情绪毁了社稷大业.须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同样可以这么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br>        
<br>        反思一下,虽然日本没有认错,而德国认错.但是,西欧各国在与德国的合作上远比中日合作走得远,甚至是天壤之别.而当年纳粹的屠杀教日本的残酷一点也不逊色.难道,当年的滔天罪恶可以用道歉来一笔勾销吗?当然不能.关键并不是道不道歉,而是当事国的理智和历史的远见.而且,德国与日本在认罪态度上的差异是有多方面原因的。\r<br>        
<br>        盲目的反日,只能说情绪持有者的无知,最重要的是,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日本一如既往的恐惧,深深的恐惧.真正的强者,敢于从朋友处学习教训,更勇于面对敌手的优点.如果我们中国要真正的强大,我们就必须多出一些直面现实的勇士,睿智之士,而不是盲目的叫嚣者.
<br></font>.</font>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9 18:09
鼓励原创、,加分!!!<br><br>但客观地说,在观点正确的同时论述不是很充分,也不够深刻。<br><br>在赞成一定程度的反日问题上,不应忽略别有用心的反日,另外就是反日民族情绪至此的深层原因,可绝不仅仅是历史与现实对中国人的倾轧。<br><br>再者就是我今天跟室友讨论的问题,日本与德国是不一样的,既不要总把感情加之于两者在认错程度上的天壤之别,也不能把日本视为不理智和没有远见,大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理智的,只是历史可以证明这种理智的对错而已。关键在于日本的诸多行为在目前来看成功大于失败,这才是它不断变本加厉,坚定不移的走此路线的原因。<br><br>还是希望shaun同学继续发原创贴,为学术园地带来更多的声音:)
作者: Sophokles    时间: 2005-4-9 18:47
不能提到“反日”就说是不理智。有时候“理智”也是会冲昏人的头脑的。<br><br>比如今天中关村的游*,就它的口号、目的、手段等等方式而言,在政治学上都不能解释为“理智”,但是这样的游*就真的“错”了吗?恐怕不能下这样的定论。<br><br>一个社会是多元的。社会上的人反对、或者赞成某观点,尽管结论接近,但其原因却是各个方面的。广义上讲我也反日,而且即使是“理智地讲”,我也是支持今天这场游*的。因为它反应了社会的基本心态,甚至侧面表达了官方的意见(游*得到了公安部门的批准)。同时根据我所学,这个时候民间爆发反日游*,对中国的外交是有益处的。<br><br>学者们不必参加这样的直接活动,也能够向社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庸民”们,除了在网上骂骂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将他们并不清晰的战略观表达出来。他们的口号和动机也许幼稚,也许“不那么学术”,但他们的行为却为政府对外形象的完整性做出了贡献。<br><br>反日情绪没什么不好,因为这属于一种极端性的社会心理,除非受到官方性质的积极引导,否则永远不可能在社会上成为一种主流心态。既然它不能成为主流民意,何妨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它呢。<br><br>有些人借着“反日”,抒发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有些公司借着“反日”做自己的小生意。有些网站借着“反日”扩大自己的点击率。这里面只有伦理上的适当与不适当、道德与不道德。<br><br>我们没有参加游*、烧太阳旗,也没有跟着愤青在网上骂人,莫非我们就因此而不是“庸人”了么?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9 20:29
sophokles少见的激动呀。
作者: 二加一    时间: 2005-4-9 20:52
当家的又开始了
作者: Shaun    时间: 2005-4-10 11:22
[quote=Sophokles,2005-04-09 18:47]
<br>
<br>((而“庸民”们,除了在网上骂骂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将他们并不清晰的战略观表达出来。"他们的口号和动机也许幼稚,也许“不那么学术”,但他们的行为却为政府对外形象的完整性做出了贡献。"))
<br>
<br>Sophokles的选词很精确,“对外形象的完整性”,这一点说明Sophokles暗示“他们的行为”没有具有绝对的正面意义,既然如此,难道SO兄认为负面的影响同样在为“政府对外形象”作贡献?假如从长远打算,我不这么认为。\r<br>
<br>((反日情绪没什么不好,因为这属于一种极端性的社会心理,除非受到官方性质的积极引导,否则永远不可能在社会上成为一种主流心态。既然它不能成为主流民意,何妨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它呢。))\r<br>
<br>SO兄怎么看待阿卡耶夫的政权更替?此次事件上的街头政治不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流民意,但却造成震撼性效果。\r<br>
<br>((有些人借着“反日”,抒发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有些公司借着“反日”做自己的小生意。有些网站借着“反日”扩大自己的点击率。这里面只有伦理上的适当与不适当、道德与不道德。))\r<br>SO兄怎样看待商业电影?作为行为艺术的结晶也并非是纯艺术的构造,这样的综合更增加了电影的生命力。我想说,“有些公司借着“反日”做自己的小生意。有些网站借着“反日”扩大自己的点击率”不能全盘否定,假如某一天,有必要,抗日成为一个产业,那它也将会更有计划,更有指向,更理智,更具积极意义。
作者: Sophokles    时间: 2005-4-10 18:17
“政府的对外形象”这个词是我硬造的,不是“选”的。我这么说是指,这样的活动表达了官方态度以外的内容,使得一个国家对外而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即民间”的浑然一体的状态。有了民间在对外事务方面的发言,一个国家的形象比起只是政府发言,会更加丰满。<br><br>对此我并没有表达褒贬的意思。每一个突发事件在尘埃落定以前就下结论是很容易产生偏差的。另外,不要把“政府的对外形象”做狭义理解。话说回来,这次游*是经过批准的,你怎么敢在没有大量资料的情况下确定官方的态度?<br><br> <br><br>中国不是吉尔吉斯。<br>如果什么事情都做简单类比的话,即使是想要推导出“中国20年内行将***”这样的结论都是非常容易的。<br>中国的特点是政府控制力强,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优势、劣势不一而足。反日尽管炒得厉害,但并不是主流社会意识,偶尔可能会因为某些事件有个爆发,但很快会回复为平时的状态。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极端社会意识不能得到官方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长期认同。加上中国政府的强大社会控制能力,就目前来看,国内很难产生具备引发社会大规模动荡的群众运动的条件。<br><br> <br><br>至于你最后一个类比,就更加含糊了。首先“抗日”与“反日”的内涵外延皆不相同。其次,利用民族感情和民族屈辱史,在商业上做文章,并将最终的目的落脚在“借此赚取更多利润”上,难道不应该受到伦理道德上的批评?<br>奇强洗衣粉洗干净太阳旗的那个网络广告大家应该都见过。如果奇强因此多卖出几包洗衣粉去,难道就是为“抗日”甚或是“反日”做了贡献了?这“贡献”是体现在金钱上还是体现在“升华民族精神上”?恐怕都没有。另外,那幅图片看似是“网友制作”,但谁又能肯定这个“网友”与奇强没有任何关系呢?<br>“反日”永远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商业产业,如果真的产生了并且壮大了,中国将走入民粹主义的深渊。因为,你所谓“反日产业”的基础,其实就是全民族对日本的厌恶与仇恨。<br>连“庸民们”以激烈的行为和语言表达一下自己的仇日和厌日情绪都觉得是“不理智”的,又怎么会认为“反日成为产业”是“有积极意义的”呢?<br><br>最后,关于你的“反日产业”,我还要说几句。中国的工商业要发展,首先要依靠企业爱国,增加R&D投资,从深度和广度上发展自己,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提上去、价格降下来。而不应该是企业去要求消费者们“爱国”。这种非常缺德的“爱国就要买国货”的宣传倾向,是与经济规律相违背的,将国内企业竞争力弱的缺点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br>不要跟我提什么韩国新加坡,那些民族成分简单的国家就像一个大部落,当然可以全国上下一心做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韩国经济危机时家家捐祖传的金首饰,中国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是说中国人不爱国,多民族、社会成分极其复杂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对台湾动武肯定有人反对(比如大陆台资企业的高级员工、与台湾商业关系密切的大陆公司等),可是你就能因此下结论说中国人不团结不爱国支持***?<br><br>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那就是绝对没有绝对的事。<br><br>很多人的思路都有个误区,那就是“对任何事情,只要绝对冷静,就是绝对理智的,也就是绝对正确的、至少是没有错的”。这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样的思路并不万试万灵,而且很容易像你顶楼的文章那样,错误地认为“只要不理智就是错的”。主观客观影响都要考虑到,看问题才全面。一棒子就把愤青之类的人打死,不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存在的就是合理的。<br><br><br>(我上面说的也不一定对,不过咱们就到此为止吧。在一个问题上纠缠过多,容易说错话,呵呵)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10 18:32
En,right!!!
作者: Shaun    时间: 2005-4-11 11:00
哈哈~看了
作者: 第二世    时间: 2005-4-11 19:26
看了~<br><br>~
作者: 幸运草    时间: 2005-4-12 19:17
好,你的留言道出了我的心声,不过你说的现在盲目的反日应该如何界定呢,真理往往是向前走了一小步就变成了错误。如果让全国人民都一个步调的反日,让他们按着上文所说的情况反日,我觉得那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所以我认为反日是必须的,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作用。DIZHI日货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日本人的收益,关键的是唤醒许多人现在麻木的对日神经,教育我们的年轻一代要时刻不忘那段令国人痛心的历史。难道说天天用着日货心里又想着反日,这种情况我想常人是不可能这样做到的,毕竟日货的优良品质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你的文章是很理智的,符合国家的对外策略,但不是老百姓的策略,我认为应该更理智一些。
作者: Shaun    时间: 2005-4-12 20:54
"DIZHI日货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日本人的收益,关键的是唤醒许多人现在麻木的对日神经"对,我认为这是DIZHI日货的意义所在!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13 09:14
第一,DIZHI日货的实际意义绝非楼上的理解,它更接近于幸运草所言。<br><br>第二,所谓唤醒更实际的说法是极端且不切实际的反日,使得中日在结构上可行的结盟变得根本不可能,即形成了过高的结盟障碍。
作者: Shaun    时间: 2005-4-13 13:02
一,晕~楼上理解的"幸运草所言"具体是指?
<br>
<br>二,任何一个国家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结盟都是其最安全的一种选择.同时,应该说中国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这种联合潜力,区别在于这个"结盟"可能性为多大,"结盟"后效果有多好.(我也不赞成"极端且不切实际的反日".)就目前而言,中日双方,高层互访中断3年之久,不知其实现结盟的可能有多大?我们不需要假设,国际关系就要把可能性建立在可行性的基础上,不然纯学术的理论,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其愿意,都可以在理论上外交"统一全球".看现在,我们先不归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日政治冷淡这一现状,先看中国在印度与日本两者之间选择了谁?难道只是中国的一相情愿?国际关系没有完美也不可能完美."中日结盟"的可行性有其可能,可能性1%或者更少.把结盟作为我们取舍和权衡的前提,我觉得,没有意义.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13 19:42
我的意思是说DIZHI日货实际产生的作用不是楼上所言,而是幸运草所要说明的,明白了吗?楼上那样的“觉得”才叫做主观臆断,具体说就是DIZHI日货或许有一点唤醒的作用,但是它的主要作用绝对是让中国人更恨日本人,更加不理智,特别是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违反经济规律的!!!<br><br>看你下一段写了那么多,本觉得会有点东西,实际上无非还是局限在中日结盟的可能性为1%那句话上。我告诉你:在结构上中日结盟是非常有可能的,在领导人的层面双方也都明白这一层的意义。但是在国家层次上这个假设被否定了,我的意思就是说中日因为双方人民相互仇视而不能形成短暂的结盟(从长期看特别是按照地缘政治理论中日很难完全“友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小于1%的说法楼上不觉得可笑吗?<br><br>我没有把结盟作为前提(实际上楼上在驳论的过程中甚至没有写出结盟的条件就说中日结盟的可能性如何小),只是说DIZHI日货的行为客观上加深了结盟的难度,至于结盟是否更有利于中国倒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作者: leon5299    时间: 2005-4-13 19:52
支持,要理性,不应太冲动。
作者: Sophokles    时间: 2005-4-16 11:58
现在的“日货”或多或少都有中国工人的劳动力、中国的资源在里面。很多“日货”其实就是国产然后运到日本组装(或者干脆就是去贴个牌)再返销国内的。在国际化大分工的趋势下、在中国日益演变为世界工厂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由一个国家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DIZHI日货根本就是变相地DIZHI国货。<br><br>如果真如某些愤青所言,全国人民DIZHI日货(其实是指日本品牌)半年(这还是比较“理智”的说法,更激烈的说法是DIZHI1个月),日本经济就垮了。可是别忘了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贸易国。真的与日本经济完全割裂半年,最惨的是中国自己。南方的那么多工厂有多少要停工?本来生活就没保障的打工仔打工妹怎么办?国内那么多依靠进出口或代工的公司工厂怎么办?DIZHI日货即使不是中国受的伤害比较大,也至少是两败俱伤的。<br><br>更何况,日本长期对华提供的ODA和其他名目的种种款项,早就深深地渗透到中国的国民经济之中,若按照愤青们的说法统统加以DIZHI,那么多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是否都要像韩国人那样拆了重盖呢?长虹算不算国货?可是它的生产线是哪里产的?国内有哪家电视厂商的生产线不是日货?中国几乎所有建筑工地上的重型设备,几乎都是日货,莫非也要统统砸掉去买奔驰的重工设备?全世界的摄像机几乎都是日本造,央视的全部影响设备几乎都是日本产,难道要砸了央视和其他电视台不成?数码相机除了日本的几个品牌外,只剩下性价比都略逊一筹的柯达一家(韩国有日本的技术,不算数),这到底是DIZHI日货还是在漠视消费者的选择权?<br><br>DIZHI日货绝对是不可行的,损人(倒是没什么)不利己(这才是不能DIZHI日货的关键)。<br><br>至于什么“唤醒国人”之类的冠冕堂皇的所谓“DIZHI日货的借口”,也是薄弱得不值一驳。真的想要“觉醒”,先把自己的工业商业水平发展上去,爱国要从厂商开始,不是从消费者开始。
作者: 8341    时间: 2005-4-16 12:38
呵呵。。。。仔细拜读了各位的大作。很长知识。<br><br>我个人认为近期的反日游*做为政府,是应当给予肯定的,首先他清晰表达了中国某个阶层民众的心声,其次,从另个侧面表明我们的民主在向前迈进。说真的,爱国是种很复杂的情感,在有些时候你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慨,有时又有种扬眉吐气的快意。别指望十个手指伸出来一样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个人表达爱国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因此希望政府能够正确引导民众的反日情绪,而那些所谓的“愤青”也好,反日志士也好。我们只能向他们表达敬佩之情,正如孔子一样,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利益至上的金钱社会里能放下手头的工作,振臂高呼,精神可嘉。只是希望他们不要纠枉过正,在保证我国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礼、有据、有节的活动,心甘情愿的与政府唱好一出双簧,在世界政治的大舞台上表现出一个大国国民的良好心态,为我国政府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外交斗争中取得主动权而努力!<br><br>      相反的在关键时候,我们能够更清晰的看清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国内谁是真的中流砥柱。谁又是投机取巧的不法之徒,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了共同的中华民族富强而做自已实实在在应做的事情。
作者: 毛毛小屁孩    时间: 2005-4-18 15:30
我不赞成如此反日,原因很简单:
<br>一:直接导致我们被封校\r<br>二:那天我在路上被堵了一小时
<br>
<br>结论:谁也没反着,苦了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18 15:59
……这样算水吧?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5-4-22 1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知曰    时间: 2005-4-27 00:05
看后体会:有水平。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4-27 17:01
反日情绪可以有……而且可以让日本人知道……日本不可能对中国做什么,就像中国不会对日本做什么一样……\r<br>只是反日行为最好不要有……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28 13:52
其实反日活动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属于恰到好处。<br><br>国家一方面利用民意的反日(我个人认为反日问题,大一点说就是民族主义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有意这样引导的)达到至少一下两个目的:1,国内民意强大,日本入常并非我政府对联合国改革开倒车,道义舆论上无可厚非;2,中国人权状况早已大大改善,美国不要总抓住这个不放;3,引起日本反思,争取改变日本一向强硬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加大日本入常的筹码(其实入常并非一次否决就可以阻挡的,美国要是真有诚心帮日本,完全可以“曲线救国”;另外上次杨伯江讲座之前我就认为中国实际的政策选择是建立类似舒曼计划一样的体系拴住日本,退而求其次也是要把可能的台海战争的中立地位作为筹码)<br><br>另一方面:国家压制反日运动的进一步膨胀,以防……<br><br>我的题外想法:这是新一届政府灵活运用中庸之道的结果,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世人总认为中庸之道是中国衰落的重要因素,我以为是大家误解了中庸之道的真正含义,特别是总以为不偏不倚是核心而背离了恰到好处这一关键!同样真正的外交政策都不是单一性质的,既不属于现实主义也不属于自由主义,而是两者的整合,至于谁多些就要具问具析了,标准很简单——恰到好处。虽然这很难办到,但是处理国际政治好坏的评判就从来不是谁更成功而是谁犯的错误更少。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4-28 14:45
我不觉得现在的行为恰到好处……砸了别人私家的日本车,日本又没有损失,受害的是咱们自己人……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28 17:47
这些小事避免不了的,做事就不能如此斤斤计较!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4-30 16:11
但如今是触及两国关系,不可不仔细想想……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4-30 16:47
楼上现在觉得影响了多少呢?<br><br>实际上这种影响很容易修复的,这几天的事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 8341    时间: 2005-5-2 12:23
我赞成007兄,成大事不拘小节。\r<br>一将成名万骨枯,国际政治更是如此吧。\r<br>只要结果,过程是次要的。
作者: NO.1    时间: 2005-5-13 0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5-18 15:35
<!--quote-8341+2005-05-02 12:23--><div class='quotetop'>引用:(8341 @ 2005-05-02 12:23)</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我赞成007兄,成大事不拘小节。\r<br>一将成名万骨枯,国际政治更是如此吧。\r<br>只要结果,过程是次要的。<!--quote2--></div><!--quote3-->
<br>现在传媒如此发达,很多事都会被曝光,也比以前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事成为最好,如果不能事成,或者进程不顺利,不可不拘小节……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5-18 20:42
传媒的作用太有限了!!!!!!!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5-20 21:53
如果中国像美国一样强势,传媒作用当然有限……但现在中国想确立好的形象……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5-20 22:29
美国媒体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须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都是说着自由主义的话做着现实主义的事!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5-20 23:05
所以更多是看强势程度……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5-21 13:54
<p>那楼上所谓媒体作用是怎么体现的呢?</p><p>怕媒体就什么也不敢做?可笑</p>
作者: 4EYEBROWS    时间: 2005-5-21 20:17
我说的是国家作事的强势程度……不是媒体!
作者: 8341    时间: 2005-5-21 22:08
呵呵。。。。二位不要争啦。好像论点不是很统一呀。\r<br>也许《007》里面有一集叫着《明日帝国》比较说明国家与媒体之间微妙关系吧。
作者: batigolzdy007    时间: 2005-5-22 13:51
<!--quote-4EYEBROWS+2005-05-21 20:17--><div class='quotetop'>引用:(4EYEBROWS @ 2005-05-21 20:17)</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我说的是国家作事的强势程度……不是媒体!<!--quote2--></div><!--quote3--><br>
<br>
<br>那么你所谓媒体的作用呢?放弃了?怕被暴光又是什么?<!--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batigolzdy007 在 2005-05-22 13:52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作者: 太春    时间: 2005-5-22 15:20
<p>  余以为反日可以,无论是反感 反对 反击 都无所谓,但是我们是中国,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做事似乎要考虑后果瞻顾全局吧.有情绪可以发泄. 可是,是否也应该考虑方式,掌握一个度.</p><p>  别人全民反日,是有别人的情况(人家至少比咱富),我们不能衣服还没的穿,就跟着有车的比谁快了吧!</p>
作者: Shaun    时间: 2005-6-3 19:13
恐怕现在全球度一般的中国大陆,外界了解它还是通过媒体多一点。不必追捧媒体,但也没必要把自己撕碎给他们看吧。
作者: nicole1027    时间: 2005-6-6 17:14
我坚决反对冲动地对日行为。而且在如今什么都是中国自造的前提下,伤人表皮,伤己肋骨的事情还是不要做。不过情绪还是要表达的,可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和地点,就说民国那次DIZHI是在什么的内外部情况下,就很不一样嘛。那是在北洋政府签定21条亡国条约的时候。而现在的政府还是很有能力,很有盼头的。就这次事情也有很多的种类,要具体分析。中国主体来说(也就是大多数)确实不存在反日情绪,可是互不信任的情绪是有的。唤醒国人这一点说得也真的太严重了,国之主体上没有问题。与其说是唤醒国人对日的盲目崇拜,不如说应该促使中国奋发图志,国产化,我们不能光拿,而是要借,要偷,要加紧自主研发,把他的东西的精华拿过来。\r<br>再说结盟的问题,我觉得很小的几率,因为这个不是民不民间的问题,是历史的综合问题让日本选择了美国。因为如真正认识历史,而不是在口头上就牵涉到了很大的现实领土问题,而日本在这方面也就等要将全面崩盘,和俄罗斯,韩国,中国,全都是遗留问题。而且还有日本国内机构的问题,把天皇置于什么地方,而且他的民族性不管是和亚洲临国这边靠,还是和美国靠,它都要受到致命的损害。既然都要有问题,至少一方不会在领土上有问题。唉,可悲至极的国家。这边真的很复杂,确实敏感。
作者: 昌明    时间: 2005-6-19 11:16
北京政府早期不敢对日本的安理会改革表明真实态度,就在游*初期暗中支持,正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媒体借题发挥指责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间接标榜德国自己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在国内民众强烈反对的声浪中和国际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暧昧的姿态转而成为较为强硬的立场,就出来表明自己对于安理会改革的态度了。继后为了不希望动摇日本投资者的信心,就结束了暗中支持的态度,并且开始逮捕一些破坏分子和关闭一些爱国网站和部分赔款,来搪塞日本政府。\r<br>不要看不起庸民的情绪,这些情绪是可以来利用的。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