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保民张宇驳"国进民退":现在情况是国民"共进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9 18:2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保民、张宇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 郝洪波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9日讯(记者 李方)"国进民退"、"与民争利",这些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被频频提及的概念一经亮相,就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表示,"国进民退"并没有如实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现在的情况是国民"共进退"。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宇认为,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总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国进民退"并不存在,相反存在的是"民进国退"的趋势。
  李保民在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时表示,"国进民退"这种说法并没有如实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要求下有进有退。他说,"如果非要说'国进民退',某种意义上是在抬杠。"
  李保民进一步举例说,2003年国务院给国资委授权的中央企业是117家,行业上授权从21个板块集中到现在的8个板块,从大的行业版权来讲民营企业是"进来"的。
  实际上,李保民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共进退",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国营企业改革取得的成效之一。
  同样做客中国经济网的张宇表示,将"国进民退"的提法作为对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合。
  统计分析证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有经济的总量不断扩大,但国有经济的比重一直趋于下降。张宇强调,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总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国进民退"并不存在,相反存在的是"民进国退"的趋势。
  从微观层面来看,张宇表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进与退都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基于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个案而做出所谓"国进民退"的判断,甚至认为是政府的政策对民营经济进行有意打压,不符合客观事实。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张宇强调,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部分国有企业是多元化的,民营经济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张宇表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在相互作用,在国有经济大量退出的许多产业和领域,往往被具有诸多优势的跨国公司所占据。因此,张宇认为,一味地鼓吹"国有企业退出"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发展,而是跨国垄断资本的占领。
  对于"与民争利",张宇纠正道,所谓的国有企业"与民争利"的概念并不准确,"与民争利"的"民"指的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法律上讲是私营经济,不能代表全部人民。
  链接标记[经济热点面对面]:专家解析国企改革下一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8 07:30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