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国资委问责中冶恒通或以经济处罚为主 [打印本页]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1-8-6 16:44
标题: 国资委问责中冶恒通或以经济处罚为主
  中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民营资本能否进入到国企垄断的一些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却似乎是很少有人问津。现在就有这样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大型国企的中冶集团投资一家民营企业组建了一家新的公司,叫中冶恒通,不幸的是发生了巨额亏损,对于中冶集团的投资亏损该不该问责,又该如何问责引发了社会的争议。
  中冶恒通是在2007年9月重组唐山亨通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在去年8月11日中冶恒通成为中冶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但是就在上个月的11日,香港媒体披露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冶集团最终将要承担高达46亿元的亏损。目前国资委对于中冶恒通巨额亏损的审计已经完成,而且初步确定了问责的处理方案,可能会以经济处罚为主,中冶集团董事长和相应的领导班子将会发生一些人员上的变动,两任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和经营高管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降薪处罚。在查证核实和责任认定之后,除了集团高层以外,包括中冶恒通在内的一些主要的负责人也同样会被问责,近期中冶恒通内部将会召开会议,并且将尽快公布讨论确定的方案。
  其实,在这之前很多的央企都被曝出因为投资失误而造成巨额的亏损。今年初审计署对17家央企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几乎都被查出了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中冶集团投资民企会遭到国资委的问责?经济处罚到底能不能够有效抑制央企连年亏损的情况?而这次的问责又是否意味着国资委对于央企的整肃风暴已经开始了呢?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将对此发表评论。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11-8-6 16:45
主持人:之前您曾经说过,中冶集团对于这次投资亏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现在问责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您怎么看待这次处罚的结果?
  叶檀:从两个方面看,国资委的管理和处罚或者已经太晚了,因为中冶恒通出现这样的乱局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延续了很长时间。第二个方面,他的处罚第一是比较轻的,第二是以经济为主,第三调动职位,即便是不处罚高管也有调动职位的可能性,那么是不是处罚个人?如果仅仅只是降薪,是否能跟56亿这么巨额亏损相当?除了经济处罚之外,我觉得也是有必要追究是不是涉及刑事责任。
  主持人:现在大家在质疑中冶接手之前,恒通就已经亏损的比较厉害了,当初投资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为什么明知是亏本的买卖还是要接手呢?
  叶檀:其实这是在并购市场经常会看到呃情况,也就是以低价接手市经营不好或者有问题的一些企业,第一价格比较低,第二他跟企业之间会形成一条产业链条,比如像一些企业不好,但是上游有资源,作为下游的企业就愿意去并购,这个是市场经济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关键问题在于,第一,你并购的时候知道他有问题,并购价格就不应该高。第二,在并购之后发觉亏损更大了,这就说明很难形成完善的链条和组合,所以他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融合性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此时你应该尽早止血,剥离这部分亏损,但是很多不光是中冶恒通,很多央企都没能够做到。
  主持人:接着来说这次的问责,目前国资委对中冶恒通的审计已经完成,已经初步确立了问责处理的方案。对于今后来说,这种处罚能否有效地抑制众多央企连年亏损的现象呢?你刚才显然认为这种处罚力度太轻了。
  叶檀:这个处罚力度比较轻,而且来的比较晚。有处罚比没处罚好,但是关键问题是他不能解决治理上的根本矛盾。央企需要及时的做一些调整和决策,此时他必须要自主决策,但是央企决策方面存在着人浮于事,大家负责相当于没人负责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体制,一旦出了事,又找不到真正的责任人。最后除了经济处罚还有行政处罚,事实上这两种处罚都是国资体制内部的一些处罚,他的规则是否合理,处罚是否公平,然后行政处罚能够带起社会规则的外部处罚,包括法律处罚、法规处罚都是不能代替的,所以现在的处罚来取代外部的一些责罚,来取代市场机制,是说不通的。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11-8-6 16:45
主持人:有没有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来解决这样的根本矛盾呢?
  叶檀:事实上央企是在改革,央企包括地方国企在改制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股份制、董事会的形式,然后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形成一种信托关系,管理层自负盈亏。然后你拿钱去做,并且不用事事汇报,但是必须要保证营收和资产收益率能够达到标准,如果达不到,必须要解聘。一旦发现从中有余地的情况,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法律会解决,目前来看建立这样一种信托机制是最好的方法。
  主持人:央企问责第一单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这种问责怎么做才更有效果呢?
  叶檀:现在的央企有一些管理的结构体制,比如监事会是否让外部的这些独立的董事和监事们负起责任,然后跟管国资委的监控体制能够形成一个框架,随时可以知道内部的动态,而且应该随时随刻都在进行审计。国资委每年都有对央企成绩的考核,随时都可以跟进。还有监管的及时性和处罚的公平性,处罚不能太低,也不能跟社会规则相违背,最后建立一个信托责任机制,有这三重体制做保证,央企的内部的管理结构以及类似中冶恒通这样的悲剧和闹剧才能减少。 (责任编辑:王思翔)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