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湖北民族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打印本页]

作者: 林の声音    时间: 2006-7-14 00:12
标题: 湖北民族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始建于1938年,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支流—清江河畔,校园面积1500亩,校舍总面积36万平方米。学校集山川之秀美,汇人文之灵气,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层次办学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代码为10517。
我校建于山水之间而富有灵气,不在喧嚣的大都市而显幽静,校园依山傍水,丛林掩映,独具民族风格的校园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学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财经政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共12个二级学院和预科部以及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各一所。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林学、园林、英语、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社会学、舞蹈学、日语、应用化学、法学、编辑出版学、康复治疗学、社会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等40个本科专业,覆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八个学科门类。学校2006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民族学、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等六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
校内有异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动,设有大学生艺术团、文学社等五十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每年还举办大型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校学生个人出版专著8部,学生自编自导制作的DV影片和学生个人演唱会的举办受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
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361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有高级职称人员近300人,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聘请兼职教授5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教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5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57人,在读博士34人,在读硕士112人;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4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0人、学术骨干8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46人,教师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学校自200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3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2项,完成技术开发项目50多项,鉴定成果4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省部级奖11项,出版专著、教材132部,公开发表论文2749篇,被SCI、EI、TSTP收录62篇。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版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 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并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学报发行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FaGuo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图书馆面积近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83.9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0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3个,长期订阅各类期刊1500余种。馆内建有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开通了采访、编目、流通和读者检索查询等系统,师生可通过校园网查阅馆内外图书资料。
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1998年以来连续三届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1999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民族体育模范单位”,被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2000年被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教育厅党组表彰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过我校的办学事迹。学校2004年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良好”。



二、学科专业介绍
(一) 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依托于学校民族研究所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该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其中有博士6人,硕士生6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学科下设有土家族研究中心、南方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武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艺术研究所、《土家族研究》编辑部、民族文献资料室、民族文物陈列室,有民俗文物1000多件,民族文献资料室藏书5000余册,长年订阅国内外各类期刊60多种,还在湘、鄂、渝、黔边区建立了12个田野调查基地。近几年来,学科成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3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民委课题4项、湖北省教育厅重大课题2项,湖北省教育厅和民委课题30多项;学科成员出版著作35部,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民族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有1项成果获国家文化部等4部委第十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有2项成果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20多项成果获恩施州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教育、南方民族社会、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民族生态学等5个区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土家族研究已走在全国的前列。2007年,民族学科有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教育、民族社会学、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民族生态学5个方向招生,欢迎报考。
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方向:运用考古学、历史文献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南方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重点研究武陵地区各族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构建等。
民族教育研究方向:运用民族学、教育学、跨文化比较、历史学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南方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民族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研究西南地区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民族社会学研究方向: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着重研究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点问题。
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研究方向:运用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特别是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民族生态学研究方向:运用民族学、人类生态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环保、生态问题,重点研究武陵地区生态、环保、资源问题,为地方决策提供依据。
(二) 文艺学
湖北民族学院文艺学是拥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湖北省重点学科。学科点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助教8人,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本学科研究立足于理论结合实践,走集中研究和多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路子,取得了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创见的成果。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省和学校课题30多项,主办了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文艺学主要培养有扎实的文艺学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能够胜任文学和文化研究,教学工作,文艺策划、宣传及采编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文艺心理学研究方向:主要运用西方现代心理学成果及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观照、透视中国古代诗学及中国现代文学。
文艺思潮与文艺批评研究方向:立足现当代文艺思潮和文学批评及其理论,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元立体的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影视批评、文化批评等研究维度。
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方向:立足于中国古代文艺思潮和文学批评及其理论进行研究,强调现代转换,突出经典阐释。
文艺与传媒研究方向:研究文艺在传媒中的主要形式,变迁过程,主要特征及其基本原理和策划操作等,注重文艺研究与社会生活,与传媒的结合。
民族民间文艺学研究方向:立足于湖北西部地区的文艺现象及文艺成果,结合地域特性进行研究,注重研究文艺学的民族民间性。
(三)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学科点所在数学系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1989年在原专科教育基础上开始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1996年开始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联合招收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建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本学科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6 人、副教授12 人、博士7 人、硕士19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人,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
本学科现有一支年青有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他们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在本学科领域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稳定的五个研究方向。
代数学方向:该方向重点研究同调代数、代数表示论和逻辑代数。在代数表示论方面,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对拟遗传代数的研究,重点探讨一类特殊的拟遗传代数的Ringel对偶问题;在同调代数方面,侧重研究环和模的同调性质及同调维数;在逻辑代数方面,侧重研究模糊逻辑代数的结构理论。
非线性动力系统方向:在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研究方面,侧重讨论系统的持续生存性、时滞差分方程解的线性振动性、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在生物资源的控制与管理方面,考虑脉冲出生、脉冲捕获、脉冲放养、脉冲迁移、害虫综合管理等因素作用,讨论系统的边界周期解存在性问题。
凸几何分析方向:凸几何分析方向是以微分几何、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点集拓扑为基础的现代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方向主要研究:经典Brunn-Minkowski理论和Lp-Brunn-Minkowski理论,特别是Lp-Brunn-Minkowski理论,它是近十多年来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研究领域;Banach空间的局部理论,它是凸体几何与泛函分析结合的最引人注目的产物;几何断层学,它研究如何从几何对象的低维信息重构该几何对象或对该对象的性质作出推断,它是凸体几何与医学CT及体视学、几何刺探等的交叉学科。
优化理论及算法方向:优化理论与应用软件是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的热点研究领域,是数学及计算机应用于高科技领域的有机结合。该方向侧重于研究排序问题的复杂性与近似算法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两个方面的问题。
泛函分析及应用方向:在基础理论方面,侧重研究算子代数,运用代数的方法,探讨泛函分析中的一些性质;在应用方面,泛函分析在机械、航天技术、自动控制、非线性程序设计、经济平衡、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等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近20多年来发展很快,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科学领域。
(四)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是化学化工学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极其广阔的领域,它与物理、生物、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其研究内容已涉及到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衔接纯粹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其特点是用化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工程技术中涉及的一些化学问题。应用化学学科是综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和工业化学等化学知识的工程技术学科,是近年来化学化工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之一。
湖北民族学院应用化学学科是湖北民族学院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硕士点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开始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届,现有在校研究生6人。本学科已有应用化学硕士点和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和化学本科专业,具有硕士和学士授予权,学科下设应用化学研究所。
本学科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3人,在读硕士6人;教授5人,副教授19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7人,学术骨干3人;留学回国人员1人,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1人,被聘为核心期刊、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及中国精细化工协会会刊《精细化工》杂志编委1人,在大连化物所、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外聘客座教授4人。自1999年以来本学科研究人员已在《中国科学(B辑)》、《Applied physics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J.Mater.Chem》、《Analytical Sciences》、《Thermochimica Ac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Microchim. Acta》、《Talanta》、《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Food Chemistry》、《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食品科学》、《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学报》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收录。取得鉴定成果5项,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4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政府“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6项,获恩施州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受理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2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6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项,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项,省教育厅重点11项,恩施州科技局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校内项目34项,研究经费92.30万元。另外,本学科拥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1799 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4 台(件),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值455万元,本学科现有美国NICOLET公司AVATAR37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6890N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6890N/5975i气-质联用仪、日本岛津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珀金埃尔默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日本岛津LC-10AVP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国南通华安萃取实业公司Ⅱ-1A型超临界萃取装置、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WRT-2P型微量热天平和CDR-4P型差动热分析仪等教学科研设备。
本学科已有26年的专业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已培养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1102人,在校本科生连续六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论文奖,本科生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2004年4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对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该专业抽调的6篇论文中,有4篇在选题上有相当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毕业生有80多人已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近几年研究生录取率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4%。2001年开始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届,现有在校研究生6人。湖北民族学院应用化学学科目前有5个研究方向。
材料化学及应用: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学校所在地武陵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学科优势,主要进行天然产物的改性和功能材料的合成、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用高温碳热还原法、有机热分解法、气—液—固催化技术等方法设计和制备具有特殊结构的非碳纳米结构功能材料;(2)利用恩施州极为丰富的魔芋资源,采用化学与物理改性的方法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改性制备增稠剂和水处理絮凝剂;(3)利用恩施州极为丰富的生漆资源,采用化学与物理改性的方法对漆酚改性制备高分子催化剂、阻燃剂、吸附树脂及新型装饰涂料。
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应用: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有:(1)武陵地区特色天然香料植物和食品香气成分研究及新型天然香料香精的研发;(2)新型香料的合成及新催化剂在合成香料中的应用;(3)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
有机及生物电分析:主要研究药物、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性质、食品中有机物的电化学分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资源与环境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有:(1)生物活性成分的筛选与分离鉴定;(2)丰产天然产物的化学改性及改性产品的应用研究;(3)天然产物的化学全合成研究;(3)环境分析化学。
薄膜材料制备与性能。
(五)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湖北省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4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了一支有6名教授、18名副教授,13名博士和20名硕士的学科队伍,是一支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自1993年开始创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以国家“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方针为指导,以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目标,广大科研人员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武陵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现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共36项,企业委托技术攻关项目共31项,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301 篇,出版专著5 部,鉴定成果10 项,获省部级奖3 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5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该学科长期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本学科队伍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已形成了“野生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民族植物与生态”和“天然产物开发”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明显,实用性强,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学科点自1996年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研究生10人,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共15人,有丰富的办学经验。2006年1月本学科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有院内试验基地1个,实验设备总值达810万元,有院外固定教学试验基地3个,有湖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本学科专业点培养具备生物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可在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环境保护、林业、农业、园林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大型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和市场策划等方面的工作。
(六)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有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师资力量雄厚, 带教和科研经验丰富,设备仪器先进.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学科点下设一个教学研究室、一个中医药研究所、一个中医药综合实验室,实验室面积600m2,实验设备有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智能脉象仪、CO2超临界萃取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基因扩增仪等一大批科研仪器,设备价值800多万元。为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学实验提供了有力保证。目前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国家级国务院部门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团队重大项目1项,其它项目15项,省卫生厅项目4项,其它各类项目10项。出版专著与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80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他各类奖项8项,转让科技成果11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2000年开始已与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已培养了多 届毕业生,为研究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积累了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经验。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是湖北民族学院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从2007年开始招收以下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中医抗衰理论与老年病防治研究、风湿病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治疗研究、《内经》的妇科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民族医药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研究。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与民族(土家族)医药理论相结合,把现代药理学、免疫学、老年病学、风湿病学等学科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结合,针对常 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开展基础理的挖掘、整理、和医学动物实验及临床验证、总结的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多学科、多层面的探索该领域中的相关理论与作用机制,培养出基础理论机扎实、临床技能熟练、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区位优势。

三、招生简章
(一)考试方式及科目:
2007年我学校只以全国统考方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考试科目:四门考试科目详见招生目录,其中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参见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4.考生还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③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生,以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三)报名
1.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部实行网上报名,通过互联网提交报考信息,所有报考人员都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指定的网站进行报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凭报名号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缴费、照相。
具体报名时间和报名网站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2.网上报名时须按照规定选择报名点:
①设立了报考点的学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该校报考点报名;
②在外埠的考生须选择所在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名点就近报名,按照报名点的要求照相、缴费。
3.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并牢记网上报名系统自动生成的报名号和密码,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4.报考人员的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资格。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复试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等信息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4.复试包括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我校的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两门主干课程,加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或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5.复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五)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
(六)录取
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四种类型:
1.录取为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和自筹经费(培养费由本人负担)研究生的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2.录取为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和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毕业后回委托培养单位工作)研究生的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及我校三方签订协议书。
(七)学制
目前我校各专业学制均为3年。
(八)招生优惠政策
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复试合格,国家计划内免收学费。
2、正式录取的学生,每人每月发放人民币280元的普通奖学金。
3、学校设立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4、研究生可申请“助教、助研、助管”岗位。
5、生活困难者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九)其他事项
1.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内附有参考书,不详者请直接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专业课考前复习班;
3.联系电话:
湖北民族学院研究处办公室:0718-8437485  联系人:李老师、谭老师
作者: 林の声音    时间: 2006-7-14 00:13
标题: 湖北民族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p>  一、考试方式及科目:</p>
<p>  2007年我学校只以全国统考方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br />
    
  考试科目:四门考试科目详见招生目录,其中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p>
<p>  二、报考条件:</p>
<p>  1.拥护中国***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br />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br />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参见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br />
  
4.考生还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br />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应届本科毕业生;   <br />
  
②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br />
  
③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生,以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p>
<p>  三、报名</p>
<p>  1.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部实行网上报名,通过互联网提交报考信息,所有报考人员都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指定的网站进行报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凭报名号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缴费、照相。 <br />
    
  具体报名时间和报名网站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br />
  
2.网上报名时须按照规定选择报名点:   <br />
  
①设立了报考点的学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该校报考点报名;   <br />
  
②在外埠的考生须选择所在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名点就近报名,按照报名点的要求照相、缴费。   <br />
  
3.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并牢记网上报名系统自动生成的报名号和密码,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br />
  
4.报考人员的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资格。   </p>
<p>  四、考试</p>
<p>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br />
    
  2.初试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br />
  
3.复试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等信息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br />
  
4.复试包括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   <br />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我校的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两门主干课程,加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或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br />
  
5.复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p>
<p>  五、体格检查</p>
<p>  体格检查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 </p>
<p>  六、录取</p>
<p>  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四种类型: <br />
    
  1.录取为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和自筹经费(培养费由本人负担)研究生的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br />
  
2.录取为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和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毕业后回委托培养单位工作)研究生的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及我校三方签订协议书。   </p>
<p>  七、学制</p>
<p>  目前我校各专业学制均为3年。 </p>
<p>  八、招生优惠政策</p>
<p>  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学生(包括国家计划和自筹经费),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br />
    
  2.正式录取的学生,每人每月发放普通奖学金280元,国家计划内和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均可享受。 <br />
  
3.学校设立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br />
  
4.研究生可申请“助教、助研、助管”岗位。   <br />
  
5.生活困难者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p>
<p>  九、其他事项</p>
  
1.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内附有参考书,不详者请直接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br />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专业课考前复习班; <br />
  
3.联系电话:湖北民族学院研究处办公室:0718-8437485  联系人:李老师、谭老师<br />
     
湖北民族学院各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电话: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500" align="center" bgcolor="#999999">
  <tbody>
    <tr>
      <td width="201"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strong>招生专业</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strong>招生学院</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10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strong>联系人</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182"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strong>联系电话</strong><strong> </strong></p></td>
    </tr>
    <tr>
      <td width="201"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民族学 </p></td>
      <td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民族研究所 <br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p></td>
      <td width="10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黄柏权 <br />
        吴 茜 </p></td>
      <td width="182"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13872743862<br />
        0718-8437536</p></td>
    </tr>
    <tr>
      <td width="201"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文艺学 </p></td>
      <td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文学院 </p></td>
      <td width="10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毛正天 <br />
        柳倩月 </p></td>
      <td width="182"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0718-8960606<br />
        0718-8960602</p></td>
    </tr>
    <tr>
      <td width="201"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基础数学 </p></td>
      <td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理学院 </p></td>
      <td width="10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向大晶 <br />
        王卫东 </p></td>
      <td width="182"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0718-8960710<br />
        0718-8960711</p></td>
    </tr>
    <tr>
      <td width="201"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应用化学 </p></td>
      <td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p></td>
      <td width="10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余爱农 <br />
        米远祝 </p></td>
      <td width="182"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0718-8437531<br />
        13477940039</p></td>
    </tr>
    <tr>
      <td width="201"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p></td>
      <td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p></td>
      <td width="10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艾训儒<br />
        李玉英 </p></td>
      <td width="182"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13477918666<br />
        0718-8438261</p></td>
    </tr>
    <tr>
      <td width="201"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中医基础理论 </p></td>
      <td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医学院 </p></td>
      <td width="105"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袁德培 <br />
        陈龙权 </p></td>
      <td width="182" bgcolor="#ffffff" height="25"><p align="center">13337497880<br />
        13337497933</p></td>
    </tr>
  </tbody>
</table>
作者: 林の声音    时间: 2006-7-14 00:15
标题: 湖北民族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table border="1" align="center"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tr>
    <td width="158" bgcolor="#ff9900" height="20"><p align="center"><strong>(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60" bgcolor="#ff9900"><p align="center"><strong>拟招</strong><strong>人数</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115" bgcolor="#ff9900"><p align="center"><strong>初试科目</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118" bgcolor="#ff9900"><p align="center"><strong>复试专业科目</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119" bgcolor="#ff9900"><p align="center"><strong>同等学力加试科目</strong><strong> </strong></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8" bgcolor="#ffffff" height="141"><p><strong>001</strong><strong>民族研究所 </strong><br />
            <strong>&nbsp; </strong><strong>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7536</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30401</strong><strong>民族学 </strong><br />
          01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 <br />
          02民族教育 <br />
          03民族社会学 <br />
          04少数民族区域经济 <br />
          05民族生态学 </p></td>
    <td width="60" bgcolor="#ffffff"><p align="center">15</p></td>
    <td valign="top" width="115" bgcolor="#ffffff"><p>①101政治<br />
      ②201英语<br />
      ③311民族学通论④411中国古代史 412教育学原理413社会学概论414发展经济学415人类生态学(任选一)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8" bgcolor="#ffffff"><p>01①南方民族史 <br />
      ②少数民族文化概论 <br />
      02①南方民族史 <br />
      ②民族教育学 <br />
      03①发展社会学 <br />
      ②民族社会学 <br />
      04①区域经济学 <br />
      ②民族经济学 <br />
      05①少数民族文化概论 <br />
      ②文化与生态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9" bgcolor="#ffffff"><p>①民族理论与政策 <br />
      ②中国民族志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8" bgcolor="#ffffff"><p><strong>002</strong><strong>文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9473-602</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50101</strong><strong>文艺学 </strong><br />
          01文艺心理学 <br />
          02文艺思潮与文艺批评 <br />
          03中国古代诗学 <br />
          04文艺与传媒 <br />
          05民族民间文艺学 </p></td>
    <td align="middle" width="60" bgcolor="#ffffff">15</td>
    <td valign="top" width="115"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101政治<br />
          ②201英语<br />
          ③312文学理论④416文学史基础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8"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文学批评 <br />
          ②文艺传播 <br />
          (任选一)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9"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写作 <br />
          ②现代汉语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8" bgcolor="#ffffff"><p><strong>003</strong><strong>理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7732</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70101</strong><strong>基础数学 </strong><br />
          01代数学 <br />
          02非线性动力系统 <br />
          03凸几何分析 <br />
          04优化理论及算法 <br />
          05泛函分析及应用 </p></td>
    <td align="middle" width="60" bgcolor="#ffffff">15</td>
    <td valign="top" width="115"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101政治<br />
          ②201英语<br />
          ③313高等代数④417数学分析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8"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综合考试(包括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等)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9"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近世代数 <br />
          ②常微分方程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8" bgcolor="#ffffff"><p align="left"><strong>004</strong><strong>化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7531</strong><strong>) </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081704</strong><strong>应用化学 </strong><br />
          01材料化学及应用 <br />
          02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应用 <br />
          03资源与环境化学 <br />
          04有机及生物电分析 <br />
          05薄膜材料制备与性能 </p></td>
    <td width="60" bgcolor="#ffffff"><p align="center">15</p></td>
    <td valign="top" width="115" bgcolor="#ffffff">01-03①101政治 <br />
      ②201英语 <br />
      ③314有机化学 <br />
      ④418物理化学419化工原理(任选一)
      <p>04①101政治 <br />
        ②201英语 <br />
        ③314有机化学 <br />
        ④420分析化学 </p>
      <p>05①101政治 <br />
        ②201英语 <br />
        ③315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br />
        ④421量子力学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8" bgcolor="#ffffff"><p>专业英语、实验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9" bgcolor="#ffffff"><p>①有机化学<br />
      ②物理化学<br />
      ③化工原理<br />
      ④分析化学<br />
      ⑤无机化学<br />
      ⑥电动力学<br />
      ⑦热力学统计物理 </p>
        <p>(不与初试重复的科目选二)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8" bgcolor="#ffffff"><p><strong>005</strong><strong>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8261</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90705</strong><strong>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strong><br />
          01野生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br />
          02   民族植物与生态 <br />
          03 天然产物开发 </p></td>
    <td width="60" bgcolor="#ffffff"><p align="center">15</p></td>
    <td valign="top" width="115"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101政治<br />
          ②201英语<br />
          ③316普通生态学④422植物学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8" bgcolor="#ffffff"><p>&nbsp;</p>
        <p>01-02 ①植物资源学 </p>
      <p>03 ①生物化学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9" bgcolor="#ffffff"><p>&nbsp;</p>
        <p>①普通生物学 <br />
          ②林学概论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8" bgcolor="#ffffff"><p><strong>006</strong><strong>医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9504</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100501</strong><strong>中医基础理论 </strong><br />
          01《内经》的妇科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br />
          02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应用与药理学研究 <br />
          03 中医抗衰理论与老年病防治研究 <br />
          04<strong> </strong>风湿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方济的开发应用<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60" bgcolor="#ffffff"><p align="center">15</p></td>
    <td valign="top" width="115" bgcolor="#ffffff"><p>&nbsp;</p>
        <p><br />
          ①101政治<br />
          ②201英语<br />
          ③306西医综合307中医综合(任选一)④423中医基础理论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8" bgcolor="#ffffff"><p>&nbsp;</p>
        <p><br />
          ①中医内科学 </p></td>
    <td valign="top" width="119" bgcolor="#ffffff"><p>&nbsp;</p>
        <p><br />
          ①中药学、方剂学综合 <br />
          ②中医诊断学</p></td>
  </tr>
</table>
作者: 林の声音    时间: 2006-7-14 00:17
标题: 湖北民族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table border="1" align="center"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tr>
    <td width="195" bgcolor="#ff9900" height="20"><p align="center"><strong>(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strong><strong> </strong></p></td>
    <td width="529" bgcolor="#ff9900"><p align="center"><strong>备注及(初试、复试、加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95" bgcolor="#ffffff"><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001</strong><strong>民族研究所 </strong><br />
            <strong>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7536</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30401</strong><strong>民族学 </strong><br />
        01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 <br />
        02民族教育 <br />
        03民族社会学 <br />
        04少数民族区域经济 <br />
        05民族生态学 </p></td>
    <td valign="top" width="529" bgcolor="#ffffff"><p><strong>初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叶澜主编:《教育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④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⑤孙久文、叶裕民主编:《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⑥周鸿主编:《人类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br />
            <strong>复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胡绍华主编:《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探索》,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②徐万帮,祁庆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③哈经雄等编:《民族教育学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张琢:《发展社会学》,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马戎主编:《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⑥施正一主编:《民族经济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⑦毕世杰主编:《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⑧杨庭硕等著:《民族文化与生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br />
      <strong>加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图道多吉主编:《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br />
    ②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95" bgcolor="#ffffff"><p>&nbsp;</p>
        <p><strong>&nbsp;</strong><strong>002</strong><strong>文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9473-602</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50101</strong><strong>文艺学 </strong><br />
        01文艺心理学 <br />
        02文艺思潮与文艺批评 <br />
        03中国古代诗学 <br />
        04文艺与传媒 <br />
        05民族民间文艺学 </p>
      <p>&nbsp;</p></td>
    <td valign="top" width="529" bgcolor="#ffffff"><p>&nbsp;</p>
        <p><strong>初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②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③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br />
            <strong>复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李彬主编:《传播学导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br />
    <strong>加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洪威雷、毛正天主编:《应用写作学新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②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95" bgcolor="#ffffff"><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003</strong><strong>理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7732</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70101</strong><strong>基础数学 </strong><br />
        01代数学 <br />
        02非线性动力系统 <br />
        03凸几何分析 <br />
        04优化理论及算法 <br />
        05泛函分析及应用 </p>
      <p>&nbsp;</p></td>
    <td valign="top" width="529" bgcolor="#ffffff"><p>&nbsp;</p>
        <p><strong>初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石生明等编:《高等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br />
      <strong>复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王高雄、周之铭等编:《常微分方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张禾瑞主编:《近世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周民强主编:《实变函数》(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张恭庆主编:《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⑤梁之舜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95" bgcolor="#ffffff"><p align="left"><strong>&nbsp;</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004</strong><strong>化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7531</strong><strong>) </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081704</strong><strong>应用化学 </strong><br />
        01材料化学及应用 <br />
        02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应用 <br />
        03资源与环境化学 <br />
        04有机及生物电分析 <br />
        05薄膜材料制备与性能 </p></td>
    <td valign="top" width="529" bgcolor="#ffffff"><p><strong>初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②天津大学编:《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第二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④武汉大学编:《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⑤漆安慎 杜婵英主编:《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梁灿彬主编:《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⑦周世勋主编:《量子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br />
            <strong>加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大连理工大学编:《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br />
      ②郭硕鸿主编:《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br />
    ③汪志诚主编:《热力学统计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95" bgcolor="#ffffff"><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005</strong><strong>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8261</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090705</strong><strong>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strong><br />
        01野生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br />
        02   民族植物与生态 <br />
        03 天然产物开发 </p></td>
    <td valign="top" width="529" bgcolor="#ffffff"><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初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②中山大学编:《植物学》(上、下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br />
            <strong>复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戴宝合主编:《植物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版 ②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br />
    <strong>加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②马履一主编:《林学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p></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95" bgcolor="#ffffff"><p><strong>&nbsp;</strong></p>
        <p><strong>006</strong><strong>医学院 </strong><br />
            <strong>(0718-8439504</strong><strong>) </strong></p>
      <p><strong>100501</strong><strong>中医基础理论 </strong><br />
        01《内经》的妇科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br />
        02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应用与药理学研究 <br />
        03 中医抗衰理论与老年病防治研究 <br />
        04<strong> </strong>风湿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方济的开发应用<strong> </strong></p></td>
    <td valign="top" width="529" bgcolor="#ffffff"><p>&nbsp;</p>
        <p><strong>初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br />
            <strong>复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br />
    <strong>加试参考书目</strong><strong> </strong>①雷载权主编:《中药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②段富津主编:《方剂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③文峰主编:《中医诊断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td>
  </tr>
</table>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