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美战略均势时代的到来2 [打印本页]

作者: 独孤铸剑    时间: 2011-7-11 19:46
标题: 中美战略均势时代的到来2
中美战略均势时代的到来2

竞争与妥协
——中美协作下的世界和平

美国霸权像所有曾经的帝国一样逐渐衰落。经济没落毁灭了美国霸权的根基。布什8年美国陷入了灭顶的战争泥潭与经济衰退,单极目标全线失守。冷战胜利的和平红利与新经济效应促成的回光返照消失无踪。60年独占鳌头的经济风光不在,遍及全球的联盟体系濒临瓦解,美国霸权的合法性与西方价值的正统观念被颠覆。衰弱的美国企图继续依靠千疮百孔的经济维持整个世界的安全,维持在关键战略地域的军事存在,它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不合时宜。60年美国体系穷途末路。美国霸权在其存在程中自我挫败,它延续并凸显了大国兴衰的经典模式。
中国在冷战中成长为独立的一极,在后冷战时代单极霸权遏制与和平演变的威胁下脱颖而出,成为与美国比肩的世界力量。中国挺过了苏联解体的大动荡与单极体系最黑暗的岁月,在美国遏制锋芒的缝隙中实现了经济起飞,20年卧薪尝胆,迎来了国家大发展的良机。中国崛起维持了国际体系的稳定,挟经济崛起的中国没有陷入昔日美苏军事对抗的冷战巣窠,而是和平地融入现存世界秩序,恢复了在漫长世纪中一直占据的历史地位。潜心发展、积聚国力的韬光养晦期已经结束。角逐地缘政治利益、稳定全球市场与战略能源供应必须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对崛起的中国来说,赢得大国地位,结束二十年单极统治,是历史的召唤。
中美权力消长处于冷战后大国权力转型的核心,全球格局演变集中地通过中美关系呈现出来。美国错失了冷战获胜蕴含的战略契机,20年独揽世界权力而无所作为,背负失信于天下的政治尴尬。美国主导国际体系的有效性越来越差,战略上的短视和军事上的不足加剧了这一困境。迷恋武力的美国不能阻挡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权力转移,而金融危机加快了此一进程,两极世界的轮廓隐约可见。如今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崛起,而是寻求与中国分享权力。长期霸权带来惰性与利益攫取,需要新的政治力量与之展开权力竞争,克服困境的方式,就是创建一个中美主导的全球合作框架。
中美力量消长并行不悖,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美实力消长的源泉。中美力量转换不是源于老式帝国的军事扩张或传统的地缘政治争夺,而是依赖不断变迁的经济力量。经济力量始终处于中美权力消长的核心。经济力量变迁不可避免地影响中美政治与战略优势对比,最终打破了单极体系的权力结构。金融危机是中美经济力量转换的分野。它释放出腐化的美国经济所潜藏的破坏力,侵蚀美国权力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同时赋予中国经济独立发展的机会。启动内需,摆脱依附性发展自行驱动,中国将缔造独立的经济空间。经济力量转移预示着政治权力和文明秩序的转换,中国以此恢复自身文明的合法地位。
中美建设性依存是全球稳定的基础。中美战略均势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中美关系在相互威慑和制衡的基础上确立,而确保相互稳定即成为两国关系的核心。作为大国,中美将继续就权力、影响力和资源展开竞争,但核均势下大国兴衰是一个可控过程,不会有大国战争及失控的经济竞争。美国衰落是权力再分配的过程,建立在力量和利益均衡上的中美关系,可以就共同游戏规则达成协议,以规范权力转移进程。中美既竞争又合作,同时支持双方均受益的国际体系。中国兼具新兴大国与保守大国的特征。中国接受全球秩序,而在经济领域保持进取之势,既融入世界,也塑造新秩序。对美国而言,明智的选择是为另一个大国崛起让出空间。让渡权力意味着现存秩序的效率更高,而中美关系更加权宜灵活。
中美权力交替将是渐进的长时段过程。中国将继续支持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同时建立政治和战略影响力以避免全球秩序崩溃并保护自己的经济成长。中美合作下的世界仍按部就班地运转,全球稳定有利于中国力量的继续成长,为中国经济模式转型提供喘息,也为中国争取政治和战略空间提供契机。中国内需市场将逐渐成长起来,人民币逐步向储备货币转变,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出口,持有美元信用的需要消失。而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经济增长与工业竞争力削弱。对美国来说,经济衰弱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丧失,而国际资本断流将迫使美国像普通国家那样平衡贸易。在此过程中,中美政治与军事力量优势对比不断地与变化的经济力量趋同。
美国霸权将依然存在貌似强大的幻觉。经济力量转换为切实的战略实力,存在滞后期,亦即衰落霸权在丧失了经济支撑之后,依然可能短暂地保有既得战略实力。在核武力奠定的时代,既得霸权的整体实力不能在一次或几次决定性的战争中被摧毁,只能借助经济力量的消长缓慢冲消,决定了大国衰落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球一体化时代变化持续加快,经济力量的战略效应空前提高,经济力量转化为战略实力的速度急剧提升,但依旧存在这个缓冲期,在此期间,霸权运转不灵但死而不僵。有利于既得霸权的机制、联盟与观念都成为既得霸权的维系因素。因此,中国拥有财富与经济力量,而美国主宰世界政治的趋势将短暂并存。
在此一阶段,东亚将成为中美权力转移的最前沿。中美协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结构性冲突。东亚逐渐成为脱离美国自行驱动的经济区域,而中国成为区域经贸的重心。经贸流向的转变,冲销安全对立的冷战结构。中国启动内需,美国大市场对东亚诸国的羁绊将逐渐衰竭,这种经济效应缓慢但不可阻挡地改变全球政治权力重心,引发东亚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经济衰落也将继续强化此一政治效应。日本政权更迭带来的对外政策突变即是明证。东亚引领权力是中国大国地位的起点,也是中国不能逃避的地缘政治宿命。美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东方扮演的角色,顺应时势,从而在有尊严的收缩中,与东方实现真正的和解。

结语:美国霸权之后

中美关系在本质上是竞争性的,这种关系支撑下的国际体系不具备持久性。中美均势体系的形成阻止任何大国垄断世界权力,确保战略稳定,但它的代价是,中美战略竞争一刻也不会停止。战略相持阶段是中美关系的黄金年代,两国利益有诸多交汇契合,但此一时期同时也是中美关系主导权易手与权力急剧消长的时期。国际体系中力量平衡的改变常常导致动荡与冲突,美国衰退也必将伴随着长期险象环生的经济动荡和政治较量。维护这个秩序的稳定,使新生力量有和平成长的机会,符合中国利益。
守护全球稳定需要新的国际权力。美国衰落迫使中国承担更大责任,在美国霸权的废墟上重构世界体系。中美可以而且必须避免陷入过去大国权力交替时的对抗,务实地摸索双方合作的新模式。中美关系的稳定取决于彼此适应这一潮流的理念与政策转变。华夏文明在历史演进中融汇了全球性的智慧和能量,从未有任何世界性力量有过如此文明机缘与气度。主导世界事务的力量尚为低下,中国需要获得相应的战略能力与政治影响力。中国再次到了焕发民族精神,谋划长期战略,致力于开创一个在美国霸权之后仍能持续的国际体系。

参考文献:
[1] 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 大国的兴衰. 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2] 弗雷德•伯格斯滕. 美谋求经济转型美元强势难持久. 参考消息,2009-8-22(4).
[3] 赵葆珉. 中东权力格局转换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1):68-74.
[4] 谢识予. 大国兴衰现象背后的经济增长内在规律[J]. 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7(3):6-8.

[作者简介]:赵葆珉,英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博士;国防经济博士后
作者: 木玉曦    时间: 2011-8-14 19:44
好东西
作者: llensfv    时间: 2011-10-9 19:53
說的不錯!謝謝
sogi sogi手機王 sogo sogo論壇 太平洋so go百貨公司
作者: dallasmaves    时间: 2011-10-9 21:20
第一篇呢?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