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收过人口红利 避免未富先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5 10:3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
  美国《世界日报》7月3日载文《收过“人口红利”,避免未富先老》,摘要如下:

  人口学与经济学息息相关,而人口学中的“人口红利”,又与经济增长节节相连。今天的经济学者,往往忽略近年中国大陆,以至两岸的其他三地的经济能高速增长,相当大的原因,是收过“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有两个解释,其一是年龄结构的变化,对财富创造的影响,可以赚钱的人增加,而依赖供养的人减少;其二是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带来人均收入的增加,亦即是可以赚钱的人愈来愈多,过去中国大陆的情况正是如此,那么在未来“十二五”规画的期间,又会否继续呢?

  “人口红利”又和抚养比率有莫大关系。所谓抚养比率,一般的定义,是把0至14岁的人口,与65岁或以上的人口之和,除以15至64岁的人口,答案若低于0.4,便是劳动人口或赚钱的人口比非劳动的儿童与老人,多出一倍半,如是便享受到“人口红利”,若大大高于0.4,便产生人口负担。

  中国大陆出生率的高潮有两个,其一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其二是**初期,有年生2000万人的纪录,为了避开斗争,只有关起门来制造小生命了。因此改革开放30年,便多了一些壮年的劳动人口。早期由于战乱,死人太多,自然老人不多,1970年政府将计划生育改为强迫节育,今天的儿童已经减少,根据联合国2004年的统计,大陆老人的数目,只占全人口的8.03%,全球排名第66,儿童更排名第160,只占19.54%。如是抚养比率只有0.38,比台湾的0.41更低。

  抚养比率下降有助大陆经济起飞,据经济学者估计,每下降0.1,经济增长自会提高一个百分点,在2004年以前的20多年间,起码会为经济增幅再调升两个多百分点。


点击数:

  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已是一个转折点,根据最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接近13亿4000万,比十年前只增加了7400万,城镇人口比例已接近半数,比十年前增加了13%。

  但问题却是:15至59岁的劳动人口只有9亿4000万,占总人口的67.16%,儿童数目大致维持不变,但60岁以上老人多达1亿8000万,已大幅增加,占总人口13.45%,很明显地,年龄结构已开始变化,而劳动人口正逐渐减少,过去的“人口红利”,已不能维持。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的老人人口若占整体的7%以下,人口结构便属年轻型,若超过7%而持续升高,则属老化型,若再超过17%,则属老人型,日本现已高达两成左右,很明显已属老年型。今日的中国大陆,很明显已脱离年轻型,已逐渐步向老化型了。

  日本亦是一个很明显的典范。日本战时的高死亡率,战后的高出生率,60年代劳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红利”亦不断增加,如是每年的经济,有一成的增长,到了70年代,亦有半成,只可惜到了今天,战后的新生代已变成老人,增加了人口负担,日本的经济难于翻身,亦是这个原因,而“十二五”规画中调低经济增长至7%,亦是“人口红利”减少的原因。

  由于这类的原因,大陆经济的发展模式,以至生产结构,应当来一次大改革。不要忘记,大陆以外的台湾与香港,亦有相类的情况,因此这次的大改革,应当在两岸四地同时进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15: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