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0%,较3月下跌0.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高于我们的预期(51.0%)和市场预期(51.6%)。05-10年,5月PMI较4月平均环比下滑3.0%,今年的季节性回落幅度明显小于往年,因此在季调后PMI指数甚至出现了上升。
然而,单月数据波动较大。目前PMI趋势、工业生产环比趋势和汇丰PMI指数都在不断下滑,因此不应由于本月指数的超预期而认为经济已经见底。
细项指数方面,进口、出口订单以及新订单指数较4月都有下滑,但回落幅度较小。受此影响,5月生产指数也仅回落0.4%至54.9%。
虽然订单和生产的下滑低于预期,但在我们的框架中,目前判断经济底部的关键指标依然是库存,特别是产成品库存。
我们从3月初就已反复提示5月去库存风险,最新数据印证此前判断。未来季节性作用将逐渐消退,而购进价格5月大幅下降5.9个百分点至60.3%,未来还将继续回落,从而引导原材料库存持续下滑。去库存开始后的一个季度生产下滑最快,经济也会受到显著影响。
5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也有回落,历史上产成品库存见顶即对应着经济的底部。但今年情况较为特殊,产成品库存一直维持在高位。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产成品库存大概率不会出现持续下降,经济底部也尚未出现。
如果按以往季节规律7月时PMI指数将在50%以下。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很难宽泛地用“50%”来定义经济是否已经衰退。目前看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存在,但可能性并不大。
未来跟踪产成品库存和需求走势,从而判断经济何时见底,将比纠结于PMI是否破50%更有意义。我们预计6月PMI为50.5%,继续有所回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