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昨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1256.7万常住户籍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多达345.4万,占常住户籍人口的比例为27.5%,平均人户分离时间长达5.5年。
昨日,北京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他们都属于跨省市区的人户分离人口。
趋势 人数猛增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北京人户分离人口增加了12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上升7.7个百分点。
其中区县内的人户分离人口162.6万人,占47.1%,跨区县的人户分离人口182.8万人,占52.9%。与十年前相比,区县内的人户分离人口减少40.9万人,跨区县的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68.8万人。
市统计局表示,十年间,北京人户分离人口大量增加,人户分离人口在内部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2000年的区县内人户分离人口为主发展成区县内和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并存的局面。
时间 平均5.5年
北京人户分离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时间普遍较长,平均人户分离时间为5.5年。其中人户分离六年及以上的占37.1%,分离三年至四年和二年至三年的,分别占14.8%和13.6%。
从空间范围看,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的平均分离时间为5.6年,比区县内平均人户分离时间长0.2年。
人户分离人口中,男性170.6万人,占49.4%,女性174.8万人,占50.6%,性别比为97.6,低于常住户籍人口性别比(100.5)。说明发生人户分离的女性要多于男性。
分布 朝阳最多
分区县看,朝阳区人户分离人口最多,为72.3万人,占全市人户分离人口的20.9%;其次是丰台区、海淀区和昌平区,人口都在35万人以上,比例在10%-14%之间。
西城区、通州区、大兴区人户分离人口均超过20万人,比例在5%-7%之间;其他区县人户分离人口都在17万人以下。
人户分离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6岁及以上人户分离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占51.1%,高中人口占23.6%,与常住户籍人口相比,大专及以上的比重提高13.5%。
分析
拆迁等是人户分离主要原因
市统计局分析表示,形成ren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拆迁搬家、随迁家属和务工经商,所占比例分别为30.2%、13.9%和12%,这三大原因共占56.1%。工作调动、学习培训、投亲靠友和婚姻嫁娶的比例基本接近,都在6%-9%之间变化。
其中,男性因经济原因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比例高于女性。
男性和女性离开户口登记地的原因中,虽然拆迁搬家都占较大比重,但是在其他原因的选择上仍存在差异。
男性由于务工经商、工作调动等经济原因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比重较高,分别为13.9%和7.6%,女性由于随迁家属、婚姻嫁娶等非经济原因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比重较高,分别为15.4%和11.2%。
此外,不同年龄段人口人户分离原因各异。
本报记者 蒋彦鑫
不同年龄段人户分离原因
年龄段 原因
20岁以下 主要集中在随迁家属和学习培训
20-29岁 主要是学习培训和拆迁搬家
30-49岁 拆迁搬家和务工经商所占比重较高
50-59岁 主要是拆迁搬家和随迁家属
60岁及以上 以拆迁搬家和投亲靠友为主
户口登记集中在“东西朝海”
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相对集中,专家认为4个区域集中大量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共140.3万人,占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总量的76.7%。
市统计局分析认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对地域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户口登记地是东城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选择在朝阳区和丰台区居住;户口登记地是西城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选择在丰台区和朝阳区居住;户口登记地在朝阳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居住在丰台区、通州区和昌平区;户口登记地是海淀区的人户分离人口,主要选择居住在朝阳区、丰台区和昌平区。
西城人口密度最高
2000年以来,本市人口地区分布呈现出由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扩散的态势。
数据显示,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最多,为955.4万人,占48.7%;城市发展新区次之,为603.2万人,占30.8%;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为216.2万人,占11%;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最少,为186.4万人,占9.5%。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了全市79.5%的常住人口。
在人口密度上,从区县看,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4605人/平方公里,延庆县最低,只有159人/平方公里。
昌平人口增长最快
16个区县中,朝阳区人口最多,为354.5万人,其次是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328.1万人和211.2万人,这三个区集中了全市45.6%的人口。
此外,昌平区、大兴区、西城区和通州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也都突破百万。常住人口最少的区是门头沟区,只有29万人。
十年间,昌平区常住人口增长最快,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0.4%;其次是大兴区和通州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5.8%,高于全市3.8%的年均增长率。市统计局表示,郊区化现象已经从近边缘地区向远边缘地区延伸,这与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住宅建设及道路延伸有直接关系。
专家观点
应改变按户籍分配公共资源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段成荣教授表示,人户分离是北京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直接体现。就北京而言,目前人户分离人口大量增加,因此在做规划的时候,应改变按户籍人口分布分配公共服务资源的方式。
从分布区域看,北京绝大部分跨区县的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但因为拆迁、结婚等多种原因离开多年后,仍不愿意变更户籍所在地。事实上,一些门牌号可能在拆迁中已经不存在了。为何不愿意离开?主要是因为这四个区域集中了北京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尤其为了子女上学,大批实际搬迁到城市近郊居住的市民,更不肯放弃原来街区的户籍。
段成荣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搬迁到了相对较远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在他们居住的区域,同样也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大型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因此,政府部门在规划上,相应的指标可以向这些地区倾斜。同时,北京产业转移、商业布局等规划也应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倾斜,让居民能就近择业、就近购物、就近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这些措施在减轻北京人户分离压力的同时,也能对中心城区备受诟病的交通拥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城市拆迁和规划过程中,应协调好“迁移”与就业、公共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同时面对人户分离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合理分配公共服务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