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媒:“中国威胁论”很荒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0 11:0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欧洲时报网】恩里克·范胡尔现任西班牙国务秘书处负责贸易的技术顾问,他曾担任过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以及西班牙商会中西企业委员会主席。作为西班牙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范胡尔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陆续出版了3本关于中国问题的着作。日前,他在马德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范胡尔说,在之前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拥有如此多人口的国家,能够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经历如此深刻的经济变革和生活状况的改善。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经济变革之一。与此同时,快速崛起的中国也在改变着世界。他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减少不稳定性,有效利用现在的战略机遇期,是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提出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入情入理。他还指出,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对于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范胡尔认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一种荒唐的论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不是相反。在这一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不当头、不称霸的政策。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现代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保证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对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说,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融合就其本身及其影响来说都是非常积极的。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的经济活力和中国的发展潜力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作为前驻中国外交官,范胡尔愉快地回忆起自己与中国的渊源。他说:“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还是现在,无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我与中国政府和个人的交往、交流都非常顺畅。”他最后强调:“我相信中国有能力而且必将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相关报道:
  巴媒称西方与印度为打压中国刻意制造“中国威胁论”

  8月,美国一家媒体刊文称中国派大军进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并渲染中国意图在这一地区帮助巴基斯坦兴建军事设施,从而向印度示*。日前,巴基斯坦一媒体全面驳斥了这一说法,并称该西方媒体与印度一唱一和,为打压中国而刻意制造“中国威胁论”。

  巴基斯坦《黎明报》9月26日文章报道,2006年,美国学者哈里森就以巴基斯坦俾路支专家自居,鼓吹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武装叛乱可危及伊朗对若干省份的主权。而在中巴问题上,今年1月,在中巴边境的喀拉昆仑公路因泥石流暂时关闭时,哈里森向美国当局进言,称这是中巴的“险恶阴谋”。他还称,中国使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将威胁美国在南亚的原材料进口等战略利益。8月26日,他又在《纽约时报》上发示了题为《中国对巴基斯坦北部边境地区的周密控制》一文,称中国派出7000到1万名军人,进入巴北部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似乎在“修建导弹仓库等军事设施”。《黎明报》文章指出,这并非只是哈里森对重大事件的错误解读,而是他一直在试图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中国是南亚的“新兴威胁”,而巴基斯坦则是中国扩张的同谋。

  《黎明报》文章同时指出,印度一直在发动火热的宣传大战,想方设法制造西方对中国的恐惧心理,所以,在《纽约时报》文章炮制了“中国人将接管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这一荒唐说法后,印度大力宣传,并不失时机地宣布自己正“面临着中国的威胁”。对于印度来说,借力哈里森的文章可实现多个政策目的。第一,它可以责怪巴基斯坦将中国军队引入两国争议地区,从而有理由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第二,它可以在国际舆论中宣称这是南亚安全的威胁,为已盛行的“中国威胁论”再添证据。另外,印度也可以此为由头,让美国认为中国对这一地区的介入是为了打通连接海湾地区的通道,将威胁美国利益,从而采取行动制约中国在波斯湾、阿拉伯海等地区的合理行动。

  在哈里森的文章发表后,中国立即驳斥其说法“毫无根据”,“意图破坏中国与新德里及伊斯兰堡的关系”。而巴基斯坦也声明,中国军队是应邀来修复被洪灾损毁的喀拉昆仑公路,此外任何传闻都是凭空臆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2 14:3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