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加息本应是正常的调控手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16:5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开始
  
  
   
加息通常意味着CPI的增幅超过了预期,通胀的压力大于刺激经济增长的压力,不得不提高资金使用与占用的成本来限制其流动性,而流动性过剩则被称为是通胀的重要原因。

虽然尚未公布CPI的指数,但多次的加息时间选择的结果都证明了CPI的上涨,这次大约也不能例外。

每次加息时,媒体大多将眼光都只注重于房价、注重于购房者的个贷支出成本加大,但却忽略了其他行业经营成本同样在加大,尤其是忽略了当众多存款在银行中不断因负利率而贬值时的牺牲,以及因储蓄贬值而推动消费时物价上涨的影响。

在中国的现状中,每年用个贷购房的贷款总额不过只有万亿元左右,但居民的储蓄存款却有20多个亿。因此上调存款与贷款利率是多数人受益的事。却为何不能利率越高越好呢?那是因为利率过高就会影响资金的流动、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行。反之的道理是相同的,当利率过低时流动性就会加大,资金的流动活跃就促进了投资、消费与生产。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恰恰就是央行的管理艺术之所在了。

加息一般是防止投资过热、经济增长过快、防止资金过于低价和超量引发的通胀,包括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和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从管理预期到治理通胀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分别,但资产价格的上涨一定会影响消费品价格的变化,而负利率的货币贬值也一定会让这种上涨加速,也会让银行中的储蓄向可保值的资产流动。

房屋资产在和平时期,特别是城市化率低、处于经济发展中的阶段,当然是最具有保值功能的,就像黄金。但黄金的流通性却远不如房屋,且房屋拥有使用、出租、保值的多重功能,这就必然在货币供给量过大而资金成本与价格过低时,资金产生极大的吸纳作用和吸引力。

加息会改变资金的成本,同时转变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没有达到平衡点时,这种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于是加息就只好一点一点加,试着从改变民众的预期直到实际对市场产生影响。

但这个试的过程中却有无数的猜疑与痛苦,因为没有人直到外部的世界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没有人直到内部的经济在加息之后的变化。这个量到质的转化中人们在关注着量的变动,却又在担心因加息过速而让经济从上升的增长中变成了向下的负增长。这就会产生质的变化了,轻易不肯动用加息的手段正在于处于这种两难的选择之中。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处于经济不振的低利率状态下,过度的加息可能会引发让中国经济也从向上到向下的变化,那么不但对中国经济本身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良印象。

就中国自身而言,许多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受制于国际经济的变化,因此慎之又慎成为了决策者的主导观念。加息就成为了对民众而言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长期的负利率必然带来经济的非合理增长,而让实际利率由负转正,则一是加息、一是让CPI下落,这正是决策者的责任。

加息不但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也会对中国经济的其他产业产生影响。目前的加息不能完全扭转CPI上涨的局面,也许还会再有多次的加息手段。

一月份世界粮价在暴涨;英国的CPI也达到了4%以上,但英国的经济并未恢复增长,英国仍不得不维持现有利率不动,这恰恰是在经济增长与通胀中做出了一种选择,为了经济的增长与就业不得不用低利率刺激,也就不得不忍受通胀所带来的压力。

而中国的经济是在较高的增长中,且看不到下滑的趋势性危险,通胀就变成了治理的重要目标,加息就成为了可行的手段。但目前加息后仍为负利率的情况,也许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经济的运行轨迹。自然房地产市场包括价格都不会因加息而变化,但持续的加息则一定会不但影响到中国的房地产业,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整体。

加息是宏观调控正常的手段,因为常常不用反而成为了一种奇怪的信号,也常常被媒体与民众难以接受。正常的使用也许市场就可以习惯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04: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