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行系QDII收益超一成 自主管理能力仍为软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6 13:1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海”四年多后,银行系QDII已逐渐走出金融危机期间的低谷。普益财富统计显示,银行系QDII产品2009年达到31.48%的平均收益率,2010年的平均收益率为13.32%。

  在各国政府的进一步宽松经济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银行系QDII也伴随着海外市场的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回暖而普遍上涨。

  近两周,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净值上升的比例都在七成以上。在银行系QDII似乎柳暗花明之际,也有业内人士对其前途表示出了担忧,认为尽管经历了一轮牛熊市,但由于过于依赖境外投资顾问,银行的自主管理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基金系QDII却在自主管理的路上大步前进,“两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超九成未到期QDII实现正收益

  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重启升值之路,全年升值约3.5%。尽管受到不利汇兑因素的影响,银行系QDII在2010年仍普遍实现正收益率。普益财富统计,截至去年12月28日,仍在运行的QDII产品共计252款,其中2010年以来获得正收益率的产品有236款,占比超过90%。

  不过,2010年到期的QDII产品表现仍不尽如人意。截至去年12月中旬,2010年共有125款银行系QDII到期,绝大多数为2007年、2008年发行的产品,而已公布到期净值的61款产品,平均累计收益率为-17.63%。“这是因为大部分产品在金融危机之前建仓,成本较高。”普益财富研究员表示。

  以中信银行的两款产品为例,中信理财之代客境外理财产品2号(美元款和人民币款)发行于2007年9月,主要投资于由瑞士银行伦敦分行发行、与霸菱香港中国基金联结的3年期票据,而去年8月23日中信银行公布的理财产品信息显示,该产品美元款净值已经跌到0.6831,人民币款净值也跌至0.6168,亏损率分别达到31.69%和38.32%。

  面对如此高的亏损,中信银行去年8月发布公告称,投资者可以选择在8月25日-9月16日清算之前到购买产品的分行办理展期。展期后该理财产品依然是每月可赎回,不过银行不再收取包括赎回、产品管理等费用,只收取每年0.15%的托管费用。而根据协议,如果展期产品净值达到1.05以上时,管理人就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

  早在2008年3月,QDII最先到期亏损的民生银行就采取了展期做法。“如果QDII产品是开放式的,暂时亏损也没大碍,但如果是有限期的,到期亏损就很麻烦,银行就要进行一些内部的处理工作,甚至是给客户一些赔偿。客户获得安抚可能就会选择离开,如果选择展期,这个产品实际上变成了准无限期产品。”一位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还有13款新发行产品在年内提前终止,其中某外资银行的11款产品平均年化收益达到17.86%,产品平均实际运行天数仅有59.18天。“这类产品均为结构性产品,置入了提前终止条款,挂钩石油基金的占绝大部分。虽然产品设计较为复杂,但合理预计了挂钩标的价格波动的区间,采取了恰当的产品收益结构。”普益财富研究员称。

  银行自主管理能力仍缺乏

  尽管2010年整体表现较好,但银行系QDII发行数量仍然继续下降,全年仅新发行69款。从2006年起步阶段的十多款,到2007年的153款,再到2008年的208款,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9年骤降至81款,而且当年中资行未发一款。

  与2009年一样,2010年QDII发行主力仍为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分别发行50款和16款。沉寂一年后,中资银行2010年也恢复发行,但数量仍然稀少,仅有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发行两款和一款。

  “与中资行相比,外资行发行QDII产品会更容易一些,因为它们的QDII投资的产品可能有些就是它们在香港卖的产品,在国内发只不过是通过QDII这么一个通道。”一位股份制银行负责管理QDII产品的人士表示。

  不过,该人士指出,不管是中资行还是外资行,目前在QDII产品上都未能充分承担起自主管理的职责。“不管是大银行还是中小型银行,还是找外资的合作伙伴,基本上是将募集的资金委托给外资管理。虽然有的QDII可能会通过FOF的形式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到几只基金上,但这个比例在产品运作期间基本上是不变的,自主管理的成分实际上很少。”

  在这种模式下,不管是银行还是客户都将面临一些损失,而银行的损失或许更大。“很多QDII产品实际上是在里面包了一只或几只海外基金,但这些基金本身有申购和赎回费、管理费和托管费,银行作为QDII的投资管理人还要收一次管理费和托管费,等于一只QDII产品是二次托管和二次管理。客户买的就是一个产品,但多交了一次费。”该人士说。

  对于银行而言,由于监管层并未强制要求银行必须自主管理,短期内尽管可以通过外部的投资顾问来实现QDII产品的快速发行,但长期内将丧失成长的机会。

  “一开始基金和银行都是把资金募集完了以后交给海外的合作伙伴管理,但从2009年起一些基金公司就开始自主管理,因此经历了这样一轮牛熊市以后,就有了一批对海外市场比较熟悉的人。虽然他们的投资水平与国外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相比还有差距,但整个流程是一个标准的资产管理路线。而银行一直没有进行这样的锻炼。”该人士直言。

  与中资行将资产管理基本上让渡给境外投资顾问相比,外资行还可借助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的优势。“比如汇丰发一个QDII产品,发行方可能是汇丰商业银行,但可以让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完成这个资产管理的工作,等于是集团内部的一个分工,而中资行目前还没有这种能力。”上述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作者:刘兰香
(责任编辑:王洪宁)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6 03:2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