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美国往事(美国意大利) [打印本页]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17
标题: 美国往事(美国意大利)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11-1-23 09:22 编辑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19
分类:电影类型:短片
IMDb:tt0000087
导演:赛尔乔·莱翁
演员:珍妮弗·康纳利 / 罗伯特·德尼罗 / 詹姆斯·伍兹 / 乔·派西 / 丹尼·艾洛
地区:美国
语言:英文
别名:四海兄弟,义薄云天
上映时间:1896年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1
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变成了成熟健壮的青年。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深入,麦克斯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为了一步达到最后的目标,麦克斯竟然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目标。有过铁窗经验的的面条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毁灭,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麦克斯收手。警察与面条的朋友展开激烈枪战,麦克斯等人全部被杀。面条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几十年后,几近垂暮的面条潦倒回乡,意外发现原来当年的一切都是麦克斯的精心策划。他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自己则金蝉脱壳,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并把面条心爱的姑娘据为己有。面对多项指控无法脱身的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逃脱法律的审判,被面条所拒绝。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3
《美国往事》,导演为瑟吉欧·莱昂,1984年2月上映,他所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影片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叙述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4
《美国往事》,导演为瑟吉欧·莱昂,1984年2月上映,他所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影片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叙述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4
  意大利籍导演瑟吉欧·莱昂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金像奖影帝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饰演面条,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与其伙伴的犯罪生涯为主轴,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时代背景跨越经济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史上的重要大事。  
   演技派演员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饰一角;本片当年曾入围金球奖最佳导演,而曾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配乐,堪称意大利国宝级大师的埃尼奥·莫里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获得金球奖的最佳原著音乐提名,埃尼奥·莫里康以忧伤怀旧的配乐,将观众带回多年前纽约的犹太人区,重温昔日风情。   
   这是瑟吉欧·莱昂内“美国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国形象。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5
这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是莱昂内“美国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国形象。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颇有气势,暴力的描绘有一种诗意。时间跨越40年,从经济大萧条、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美国往事》剧照(20张)件均作为背景。影片只选取原作中的几个人物和几件事件,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时空结构处理颇有特色,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麦克斯之间一种理还乱的债务纠葛中进行。本片获198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配乐、最佳服饰设计两项奥斯卡金像奖,1985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6
美国往事:生命的乡愁,时间的灰烬   多少海洋消失在沙中   多少沙子在石头中苦苦祈祷   多少时间在贝壳   歌唱的角里哭泣掉   多少鱼群珍珠般的眼睛里   放弃了生命   多少清晨的珊瑚里的号角   多少水晶中星星的影子   多少笑的种子在鸥鸟的喉间   多少思乡的游丝在夜间群星的轨道穿梭   多少肥沃的土壤   为了这个字的根:   你——   在一切砰然作响的   秘密的帷幕之后   你—— ——内利·萨克斯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7
我的记忆已经模糊.比如,当我第一次站在家里的凳子上,点起脚尖,偷偷翻检藏录像带的柜子,那是什么时候?比如,当我第一次学会摆弄松下L15录像机,那是什么时候?再比如,当我的父亲指着一盘贴着《美国往事》标签的录像带说"整个人生都在里面",那又是什么时候?  
 何止记忆,连我的眼睛,都开始模糊.   
那盘录像带还在,但L15已经放不出声音.带子里的人都说外语,只是偶尔有一个听不出年龄的阿姨突兀的冒出声来讲解剧情,说"面条"什么的,后来知道这东西叫"内参".  
 我把从里面看到的东西当成了自己的童年,这奇怪就像高中那会儿把《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成自己的少年.   不同的是,看美国往事的时候才几岁啊,我就觉得我老了.  
 友谊   "You see, I have a story too, Mr. Bailey. I had a friend once. A dear friend. I turned him in to save his life. He died. But he wanted it that way. Things went bad for my friend, and they went bad for me too. "——Noodles  
 没有哪部电影把友谊的忠诚与背叛写的如此沧海桑田.   
一切都无法言说.   
除了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彼此沉默着看到过去,仿佛面对远古的海洋,埋藏着人类最深沉的情感.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8
《美国往事》并不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类型片,虽然它从30和70年代鼎盛的黑帮片中获取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此片的小说原作者哈利·格瑞也的确是个真正的前帮派分子),黑帮电影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故事载体而已。影片主人公面条并不象一个传统黑帮电影中黑帮人物,他更像一个屈从于环境和直觉的平凡之人,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来寻求最终的救赎。事实上导演赛尔乔·莱翁内(Sergio Leone)是非常细心地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挑选和斟酌,这也是为何他身为意大利人,却把此片的人物设置在犹太黑帮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美国黑帮电影讲述的都是意大利裔帮派或者爱尔兰裔帮派,但曾经在禁酒时期空前活跃的犹太帮派却很少有电影提及。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9
 《美国往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它承载的是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所有的“美国情结”(赛尔乔·莱翁内本人并非在美国出生且未在美国长期生活过),他所要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因为他对于大洋彼岸的理解并非像科波拉这样在街边成长起来的意裔美国人,而是通过银幕上的美国电影所获得和积累的,所以他才会拍摄一部带着非美国气质的美国题材的电影来完成自己一生所求证的事物。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29
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选用了排萧等非常符合影片“神秘”、“梦幻”特色的乐器,以其或悠远呜咽、或梦幻飘忽的声音,再配上弦乐和人声的合衬,使音乐表达了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东西。当老年面条重归旧地时,莫里康使用舒缓,柔和的节奏和旋律,音乐巧妙的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表现了面条在平静的外表下那颗动荡的心。当面条在酒馆与岱博拉单独相会时,莫里康用了温柔,感伤的岱博拉主题,采用优美,委婉的弦乐重奏。音乐在美妙中透着感伤,似乎早已铺垫了两人那不幸的结局。当面条在人潮如流的火车站目送已注定失去的岱博拉的火车缓缓开去时,女高音歌唱家艾达那哀伤、飘逸的无言哼呜在耳边响起。又充分表现了面条那种幽怨和失去的感觉。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凭该片无可争议的获得1984年美国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甚至很多人认为,该片经典的配乐掩盖了影片本身的出色。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0
·当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面条”在看电视的时候,节目是采访一个名叫詹姆斯·康威·奥东尼尔的人。而在罗伯特·德尼罗1990年的电影Goodfellas中, 德尼罗的角色名叫詹姆斯·康威。  
 ·为了准备影片中大卫·艾伦逊这个角色,罗伯特·德尼罗曾请求与著名的江湖老大梅耶·兰斯基私人面谈,他正是该片角色的原型。但很不幸的是,这一请求遭到拒绝。  
 ·据詹姆斯·伍德说,罗伯特·德尼罗曾经建议他,为了符合所演角色是个上了年纪的富有而空虚的人,伍德应该有外表光鲜的衣着和明亮的牙齿,但是制片人担心预算经费超支,最后是德尼罗自己掏钱承担了这笔开支。   
·导演的灵感来源于哈里·格雷的自传体小说“The Hoods”, 据说为了将小说拍摄为电影,塞吉·里昂花了好几年时间才争取到原著作者本人的许可。斯图亚特·卡明斯基是编剧之一,他回忆说当时他拿到电影大纲就已经超过了400页。
  ·在粗剪完成后,塞吉·里昂洗印好的电影片长10个小时,此后又削减到令他自己较为满意的6个小时的版本。后来,在发行之时,本打算剪成4个小时的版本,但他强烈认同两至三小时版本更为合适。然而,电影公司对此不甚满意,又请人把电影缩减到更短一些。  
 ·罗伯特·德尼罗把伊丽莎白·麦克加文带出去来到一家酒店,影片中这座富丽堂皇的酒店实际上是在威尼斯。随后不久,这个亡命骑士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地方则是在美国新泽西的海岸线上。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0
穿帮镜头
  时代错误:1968年11月,“面条” 在车站等候开锁的人,随之拿出一笔美元,支票上面的签名是W. Michael Blumenthal,而这位卡特总统的财政部长,实际任期是从1977年1月23日到1979年8月4日。  
 肥猫用锁打开大钟,把保险柜的钥匙交给了“面条”。镜头中挂在大钟上的锁还有,但是在“面条”的几个镜头之后,锁就不见了。   
警长阿伊洛戴的不是警官而是海军的徽章。  
 一个20世纪50年代纽约的住房供给工程,在巴吉斯枪击多明克时可以看到,这时的时间则是1920年代的早些时候。  
 按照推测,在宾馆拍摄的场景应该是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实际上是位于圣彼得堡的海滨。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0
另一些评述: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 光和的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的面条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躁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带着你作了一个三小时四十八分钟的梦。人生如梦,这也许是惟一的感受。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1
票房介绍
  当84年《美国往事》上映的时候,由于片时太长而惨遭横切竖剪的电影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惨败,这部电影带来的伤痛,使深受打击的莱昂内直到去世都无法摆脱。时至今日,完整的《美国往事》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被认为是类型片中唯一能够达到《教父》高度的作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醉心于那段属于《美国往事》的往事。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4
救赎   "现在时辰到了,你们让你们回复了的天性忏悔,让眼泪的滚油煎净了的,让悲恸的雷霆震醒了的天性忏悔,默默的忏悔,悠久的忏悔,沉彻的忏悔,像冷峭的星光照落在一个寂寞的山谷,像一个黑衣的尼僧匍伏在一座金漆的神龛前."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4
Noodles:自我逃避   如影片的首尾所暗示,他的一生就像鸦片,是场幻梦.
  他一直在逃,却始终被过去追杀,被影子缠绕.  
 鸦片馆里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让他想起向警居的告密,这告密把三个朋友送向了死亡;仇人的追杀,让他坐上离开家乡的列车,这列车把他送向了35年的逃亡;"贝利"部长的请柬,让他看到掩盖过去的面纱,这面纱几乎欺骗了他的一生;即使Max的出现使真相大白,他也仍然不愿承认35年前的一幕是场戏,仍然《美国往事》主人公剧照(19张)不愿承认眼前就是夺走他一切的曾经的挚友,他悲怆到欺骗自己.   
最后,年迈的Noodles仿佛又回到35年前的鸦片馆,他躺在床上,静静的等待那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但电话没有响.于是他面对镜头,露出了笑容.一切的悔愧和伤痛,被幻梦洗清.  
 幻象消灭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剧......转瞬间,或许,便已敛息了最后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烬与残灰,在未灭的余温里自伤与自慰."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5
  Max:自我了断  
 他就像一轮信仰燃烧的太阳,周围聚集着被他的光辉照亮的行星.他注定要惊天动地,但如果毁灭在劫难逃,他会选择耀眼的爆炸,让整个星系陪他灭亡.  
 他的野心使他不顾一切,抢劫联邦储备银行是他的梦想;他不会像父亲一样死在疯人院,他向往结局的辉煌.当Noodles对他说"You're really crazy"他愤怒到痛苦,于是在闪着辉光的海滩上来回踱步,那宿命的步伐里倾泻出无尽的孤独.  
 他猛烈的报复Noodles的背叛."When you've been betrayed by a friend you hit back."   
但当"末日审判"来临,他又只能指望Noodles亲手解决自己的生命.那将证明他偿还了一个朋友一生的债.他甚至拿出那块怀表(那友谊的信物和见证!),布满皱纹的眼角祈求着"让我的心灵在平静中死去",然而当Noodles回答"I haven't had a gun in my hands for many, many years. My eyes aren't what they used to be, even with the glasses. My hands shake. And I wouldn't want to miss.",他知道他将无法获得救赎. 于是他绝望如心死般的,消失在粉碎垃圾的卡车里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6
  爱情   "虽然岁月在这个广大人间不息的成毁一切,在任何人事上都有新的和旧的交替,但间或也有例外,就是属于个人的青春美丽的常驻......那些陌生的熟悉的远远近近的男子因她那青春而来的一点痴处,一点鲁莽处,一点从淡淡的友谊而引起的忧郁或沉默,一点从微笑或一瞥里新生的爱,都好好保存,毫无损失."
  35年之后,Noodles在戏院后台的化妆间里见到了Deborah.她一点一点的卸装,我们惊奇的看到她的样貌仍然青春美丽,岁月的风蚀没有在她身上刻下任何痕迹.也许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Noodles眼中的又一个幻象,一个在他心中永远不会老去的女神.如同Deborah在舞台上饰演的埃及艳后Cleopatra,"age cannot wither her".  
 就像Max,Deborah永远热烈的追求梦想.她清楚的感知着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时矛盾的预见到这种选择的结果.当他们还是少年,她读了一首诗给他:"My beloved... will always be a two-bit punk, so he'll never be my beloved. What a shame.";当他们都已成年,她温存的对他说"you're the only person I ever cared about,""but tomorrow i'll go to ollywood".  
 这种左右为难使她总是对Noodles欲拒还迎并最终任由理智战胜了情感.当他从厕所的墙眼里偷看她跳舞,她会背过身去脱掉衣服,到出门时才提醒哥哥厕所里有"蟑螂"(那是年幼时的詹妮佛·康纳利);当他趁聚居区里的人们做礼拜时跟踪她回家,她会故意留门,嘴上却说"要有人留下来看店以防小偷";当他一言不发的坐在车里送她离去,她会温柔的送上亲吻但又拒绝进一步发生关系;即使在他强暴她之后,她也只是把火车窗帘半拉下来,看到他出现才缓缓的掩上.  
 在这里,Noodles的性格悲剧再一次毁掉了他的爱情.他总是在朋友和女人之间难以取舍摇摆不定(Deborah:"Run,Noodles,your mom's calling you.");而当他在分别前的最后一刻意识到Deborah将永远离去时,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苦闷和欲望便只能如兽性爆发,以强暴的方式占有Deborah的美丽和青春.   35年之后,Noodles在戏院后台的化妆间里见到了Deborah.她一点一点的卸装,问他为什么还来看她.他说第一个原因是想看看她当年拒绝自己去当演员是不是明智,他说"Yes,you did,you're terrific." 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她成了Max的女人。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6
自我的映像
  "镜子"在本片中饰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即:揭示人物的本质.   第一处:车站.出逃的Noodles站在镜子面前,然后,变成了35年后的自己.此时的背景音乐是Lennon和 McCartney的《Yesterday》,但抹去了歌词,只有隐约的"yesterday","suddenly"提示我们记忆的模糊,容颜的改变,逝去的青春,和无尽的乡愁.凝视中他似乎记起了50年前Deborah的话:"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 Noodles."  
 第二处:即50年前Noodles在街头看到的镜子,那时的他伤感但带着希望.除此之外,年轻和年迈的 Noodles遭受着同样的打击----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Deborah永不可及/高高在上的美.   
第三处:化妆间.Noodles和Deborah进行着35年前未完的谈话.她坐在大大的化妆镜前,他远远的站在一边,镜子中有两张爱人的脸.她的依然青春美丽,他的已然衰老疲倦.她在心底原谅了他.但他们一句话也说不出.  
 要理解Noodles这个角色,我们要时时记住"镜子"的提示:Noodles始终背负着沉重的自我映像.一个从小就被Deborah言行伤害的令自己讨厌的身体形象,一种长久不曾改变的精神的焦虑和困扰.虽然后来同Eve(一个纯真的女人)的关系使他有所抒解,但最后同Deborah的见面再次加深了这种由于无法企及的距离而造成的深深的自卑.  
 但化妆间的"镜子"也同样使Deborah重新审视自己.她看上去永不凋谢的美被一层化妆品的假面覆盖.当她一点一点的卸装,一个像Noodles一样脆弱和痛苦的普通人便代替了"女神".   所谓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仅仅一步之遥(如同Max的结局).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9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39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0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0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0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1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1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1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1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1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2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11-1-23 09:42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