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美媒:中美“联合经营”可能性极其有限 [打印本页]

作者: dulidiyijun    时间: 2011-1-19 10:16
标题: 美媒:中美“联合经营”可能性极其有限
  【美国企业研究所网站1月14日文章】题:与基辛格唱反调(作者企业研究所防务研究中心主任托马斯·唐纳利)

  “20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典范,它在避免与当时的头号强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赫地位。”亨利·基辛格谈论的美国是什么样的美国?他在《避免美中冷战》一文中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地描述了中国的战略文化,但他对美国的描述难以让人认同。

  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崛起涉及两场世界大战以及与苏联的冷战。对于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的野心来说,美国的“显赫地位”是个严重的问题。美国在20世纪初崛起为世界大国是从“世界完全颠倒”开始的;1895年的委内瑞拉危机没有导致公开的军事行动,但伦敦和华盛顿在50年之后才形成 “特殊关系”。几乎从一开始,君主和皇帝们就对北美一个大国的崛起感到焦虑不安,他们早在注意到美国的军事实力之前,就惧怕美国的政治原则。

  基辛格认为,美国拿战略决策做“交易”,这种观点非常短视。美国战略的基本原则始终如一,即使是在国际环境发生根本变化之时;事实上,实现“支持自由的均势”这一目标在独立革命前就已经存在。即使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也在全球性国际秩序的框架下看待自己。只有考虑到根本的原则以及美国人对政治自由的重视,基辛格所说的战略“实用主义”才是可以理解的。

  基辛格对美国朝鲜政策的描述体现了他对美国战略的观点有局限性。他说:“美国着眼于核武器扩散。”没错,这是美国最急迫的关注点,而且理由充分:平壤扩散核武器的倾向是个重大的全球问题。但我们对朝鲜半岛的战略承诺、对朝鲜半岛之于东北亚整体安全重要性的理解,以及我们作为地区安全缔造者及保护者的角色,这些涉及的是更大更长远的利益,同时也事关“持久和平来自民主治理”的信仰。即使朝鲜放弃核武器,即使朝鲜现政权明天就消失, 这些利益和信仰也会一直存在。朝鲜半岛的良好结局——对我们和韩国而言的良好结局——有可能使我们与北京的紧张关系恶化。“统一、自由的朝鲜半岛”不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美国企业研究所网站1月14日文章】题:与基辛格唱反调(作者企业研究所防务研究中心主任托马斯·唐纳利)

  “20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典范,它在避免与当时的头号强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赫地位。”亨利·基辛格谈论的美国是什么样的美国?他在《避免美中冷战》一文中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地描述了中国的战略文化,但他对美国的描述难以让人认同。

  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崛起涉及两场世界大战以及与苏联的冷战。对于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的野心来说,美国的“显赫地位”是个严重的问题。美国在20世纪初崛起为世界大国是从“世界完全颠倒”开始的;1895年的委内瑞拉危机没有导致公开的军事行动,但伦敦和华盛顿在50年之后才形成 “特殊关系”。几乎从一开始,君主和皇帝们就对北美一个大国的崛起感到焦虑不安,他们早在注意到美国的军事实力之前,就惧怕美国的政治原则。

  基辛格认为,美国拿战略决策做“交易”,这种观点非常短视。美国战略的基本原则始终如一,即使是在国际环境发生根本变化之时;事实上,实现“支持自由的均势”这一目标在独立革命前就已经存在。即使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也在全球性国际秩序的框架下看待自己。只有考虑到根本的原则以及美国人对政治自由的重视,基辛格所说的战略“实用主义”才是可以理解的。

  基辛格对美国朝鲜政策的描述体现了他对美国战略的观点有局限性。他说:“美国着眼于核武器扩散。”没错,这是美国最急迫的关注点,而且理由充分:平壤扩散核武器的倾向是个重大的全球问题。但我们对朝鲜半岛的战略承诺、对朝鲜半岛之于东北亚整体安全重要性的理解,以及我们作为地区安全缔造者及保护者的角色,这些涉及的是更大更长远的利益,同时也事关“持久和平来自民主治理”的信仰。即使朝鲜放弃核武器,即使朝鲜现政权明天就消失, 这些利益和信仰也会一直存在。朝鲜半岛的良好结局——对我们和韩国而言的良好结局——有可能使我们与北京的紧张关系恶化。“统一、自由的朝鲜半岛”不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