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港媒:香港走上国家发展的高速公路
[打印本页]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1-1-18 09:50
标题:
港媒:香港走上国家发展的高速公路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王光亚,在深圳会晤本港立法会部分议员,肯定即将出台的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件对香港有利。港府成功游说中央提供有利政策,但基于国家的高速发展,香港还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配合技巧。
内地开放改革,在世纪之交总体达到了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水平。这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成果,实际上城乡贫富差距较大。中央因此提出在新世纪最初二十年,由“总体”发展成“全面”小康社会。现在时间上已经过了一半,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朝缩窄贫富悬殊及改善民生的方向走,由粗放式发展转型至可持续发展。
当年邓小平提出要用二十年时间把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在世纪末去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的小康水平。这目标已经达到,本港在达标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获取可观回报。
调整发展谋全面小康
当年内地一穷二白,资讯封闭,对市场运作了解有限。香港在这几方面发挥窗口作用,协助国家与先进经济体系接轨,并且提供大量开发资金、技术和管理。虽然香港付出了开荒牛和经济转型的代价,但是港商利用内地的廉宜劳工和土地,就算把耗能量较大、污染度较高、劳工密集、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业移去内地,已足以形成互惠互利之局。
不过,内地发展神速,对香港的依赖不若当年,反而香港经济受国家政策影响日深。本港向中央争取有利政策,还须面对内地城市各方面的竞争。
港人直接受惠于内地政策的最明显例子,是在SARS后,内地逐步开放居民来港自由行。本港旅游业适应得非常之快,尽显“捉鹿脱角”本事。但是,日后要中央政策由个人自由行,提升到资金自由行层面,难度就高得多,当中涉及的金融安全复杂问题,需要高超技巧来应付。
利港政策要求高增值
内地定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十个指标,部分已经提早十年完成,包括人均生产总值三千美元。内地再不只要求经济发展得快,还要发展得好。新目标涉及提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内部需求来促成经济自我生生不息,这种持续发展的思维亦要求低碳、高技术、高增值。
面对内地发展的新阶段,本港一些符合内地发展要求的传统优势,如金融、物流和航运中心,都要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另外还要发掘新的合作亮点。
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向议员提出,本港进一步扩大与珠三角的交往,还可以包括教育和科技。香港现在拥有国家级的实验室,国家的“奔月”太空研究有四所本港大学参与,本港大学吸引海内外尖端人才教学和研究。港深合作发展河套区为大学园,吸纳内地人才之外,还可以吸引内地庞大的研究资金。本港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够走上国家为知识型经济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