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大学生考研谨防闯入复习“五大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sazuke00x
时间:
2006-6-6 03:18
标题:
大学生考研谨防闯入复习“五大误区”
大学生考研谨防闯入复习“五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
准备时间越长越好
在大学校园里,从来就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信念坚定: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因此这些同学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从一开始进入大三,大二甚至于大一就开始未雨绸缪了。
他们认为,考研准备越早,时间越长,胜算也就越大。其实,就笔者及周围人的切身体验证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准备时间过长,既容易过早进入疲劳期,又不利于知识的扩充。充分、高效的考研复习与准备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所谓“效率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相反,长时间的准备会导致过早地进入疲劳期,而到了考前的11月、12月份,若正处于疲劳期或恢复期,那么之前的努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另一方面,有些同学准备得过早是想在指定的教材上多花些工夫,从而比别人领先一步。但是,这种花大量的时间“全神贯注”于几本教材的做法,实质上是被动地为考试而学习的应试教育的体现,限制了学习视野,不利于新知识的扩充;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查的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深度,更有综合知识的广度,所以仅仅是早早地把指定教材研读得滚瓜烂熟是远远不够的。
开始准备得过早,对于有的科目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这主要体现在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上。政治考试大纲每年都会有变化,不管是命题方向、命题重点还是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且更不用说时事题了。专业课是报考学校自主命题,主观性和变动性也比较大,不但每个导师的命题风格不易把握,就是同一个导师的主攻方向、研究热点每年也不尽相同。对于这些科目的备考,只有抓住最新的动态,适时加以研究才能事半功倍;反之,若是打持久战,就会造成人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浪费,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做无用功。笔者的一位同学从大二开始就花大量时间复习某师范大学的专业课,结果两年后连指定教材都换了,她只好从头再来。
由此可见,考研准备并非越早越好,关键是平时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积累,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合理安排复习备考,一般在大三暑假进入初步准备和整体规划阶段即可。当然,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就应另当别论了。
第二大误区:
考研辅导班多多益善
时下,各类名目繁多的考研辅导班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这些辅导班个个都有强化班、冲刺班、点题班,个个都说自己请的是名师,命中率高达90%以上。于是,有的同学茫然了,最后索性一口气报了四五个,这个辅导班报政治,那个辅导班报数学,报了强化班又报冲刺班,心想:反正有益无害,多多益善,不就是多花点钱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辅导班真的是报得越多越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辅导班报太多容易导致体力不支,影响整体复习进程。现在的各类考研辅导班一般每年暑假开课,在坐着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礼堂里,从早上七八点到下午六七点进行不间断的强化训练。而你必须在早上五六点就起床赶往指定地点,在十多个小时的紧张培训后,相信你已是头晕脑涨,全身无力,更不要说是同时报几个辅导班了。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体力不支,影响整个复习进程。
其次,辅导班报得太多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如有的同学报了政治的全程辅导班就以为政治不用费心去学了,把老师讲的背背就行了,从而忽视了对知识整体全面的把握以及在细节上的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上了过多的辅导班,容易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成为一台一味被动接收、记忆的机器,不利于知识的真正吸收和掌握。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上辅导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切要以自己的扎实准备为基点,报班只是在复习过程中的一种补充,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提高,起一种答疑解惑,提炼重点、难点的作用。那种认为辅导班是万能钥匙,报得越多越好的想法是思想认识上的一种误区。
第三大误区:
厚此薄彼,只抓“重点”
在考研一族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我什么都不怕,就是一学英语头就痛!我打算这几个月专攻英语,我就不信拿不下它!”“我觉得政治最简单,不就是上上辅导班,到时候把重点背背就行了。关键是数学,我想我要花绝大部分时间在它上面才行!”
据笔者了解,在考研一族中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怕”某一科,或轻视某一科,厚此薄彼,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认为的“重点”上,以为这样才是制胜的良策——这是在考研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谨防的又一误区。
要走出这个误区,我们必须明确三点:
第一,4-1=0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高考,对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样有效,4门学科偏废任何一门都将功亏一篑,并且对于考研来说,总分和各学科均要求过线(国家或所报考学校划定的录取分数线)的录取标准,使得这个公式更具严谨性和说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门学科都轻视不得,它们的地位同等重要。笔者身边总不乏过来人这样惋叹:“唉,我的总分过线了,就政治差两分!”这类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由于厚此薄彼而造成的悲剧可以说是年年上演。
第二,某学科学得好不等于就可以对之轻视。当然,有些人在某些学科上的确有天赋,学得比一般人好,但这不应成为轻视它的理由。其一,凭着自身优势而长期轻视某一学科,容易形成过于自信的傲慢心态,从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常常导致“阴沟里翻船”。其二,只有使优势学科充分发挥,才能“取长补短”,提高总分。
第三,突出“重点”并非意味着不顾其他。对于劣势学科,在备考过程中作为“重点”来抓是无可厚非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厚此薄彼。突出“重点”,时间固然是保证,但效率才是关键。花几个月的时间来攻克一门课,在这种长期单一的强制性训练下,人的精神是很容易进入疲惫状态的,就更谈不上什么效率了。真正的突出“重点”应该是在兼顾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只是在时间和精力上稍微向“重点”偏移,“重点”与“非重点”相互调剂,合理安排各学科的时间分配,做到学习态度上“一视同仁”,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上“重点突出”。
第四大误区:“
拜见”导师方可确保成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可见,认为只有多多打探报考学校的信息,想方设法面见导师,得其口授心传才可确保考研成功的想法并不科学。
的确,在某些时候注意收集报考学校的信息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里面却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些碰运气的成分,倘若把它看作是考研成功的关键,则无疑是夸大了其功效,一心只想着搞点信息,走点捷径,反而忽视了应有的全面扎实的整体复习备考,这就本末倒置了。还有一些人认为,面见导师是考研成功的保证。一般持这种想法的人大都认为面见导师有这样两个作用:一是想从导师那里获得一些专业课的“指点”,说白了就是想让导师透露一些考试重点什么的;二是在复试前和导师见见面,希望导师在面试时留点情面,不至于在最后关头被刷。其实,这些想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导师不可能对你“特别照顾”到去违反国家、学校有关规定的程度,所以他给任何人的“指点”都只可能是广而泛,并且是“一视同仁”的。另外,一般学校复试测评都分口语、笔试和面试三部分,所以只在面试上拿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每个人的面试成绩也一般是几个老师共同商量决定,决不是哪一个导师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因此,想通过面见导师而在复试中取胜也是行不通的。
总之,这种误区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内因作用,即没有认识到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才是一切成功的保证,任何外在的促进力量只有在自身素质具备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五大误区:
考研、就业两头忙
到了每年的11月、12月份,大学校园里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边争分夺秒地在自习室里复习备考,准备参加来年的研究生考试;一边又隔三岔五地往招聘会上跑,想赶上各单位年前招聘高峰找个好工作。这些同学以为,只有“两手准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一旦闯入这一误区,“两手准备”到头来很容易变成“竹篮打水两头空”。
这是因为,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研,都是一项需要整体规划的系统工程,不是说你坐几天自习室,跑几趟招聘会就能搞定的。就考研来说,它一般包括初期准备阶段、全面复习阶段、重点巩固阶段和最后冲刺阶段等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需要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和一定的时间保证,任何一个时期的中断或松懈都会对整个复习计划有影响。所以,若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对于整个复习备考来说,不管是在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是不济的,也是不可能达到很好效果的。
找工作同样如此:先要制作一份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简历,然后从各种媒体上收集招聘信息,对自己有意向的职业进行市场调查,精心准备面试等等,而这其中任何一环也都是必须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只有进行整体规划,做到成竹在胸,才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考研和找工作“两手准备”,对于找工作而言,也同样没有多大胜算。
事实上,考研和找工作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学会合理调度。其实除了年底的招聘高峰外,第二年的2月、3月份,以及5月份都会有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因此,笔者的建议是:复习备考期间,一心一意准备1月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到了开年之后考试成绩出来之前这段时间,全身心地去找工作。这样的“两手准备”,才是万无一失的良策。
千万不要担心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只要你准备好了,机会随时会出现;也不要担心万一研究生考不上怎么办,因为,有时候必须倾其所有,方能成功!
[
本帖最后由 sazuke00x 于 2006-6-13 05:11 PM 编辑
]
作者:
wxm5008
时间:
2006-6-7 20:15
谢谢来了哦,我看可那可以了不?
作者:
lettuce
时间:
2006-6-10 22:16
ding......
作者:
bonniemanru
时间:
2006-6-11 18:48
标题:
想看
这样就看到了吗?
作者:
铁甲群英
时间:
2006-6-13 16:41
zhen de ma
作者:
sazuke00x
时间:
2006-6-13 17:12
怎么感觉我向是骗钱的。。。
作者:
liulu1818
时间:
2006-6-15 05:24
有感触!
谢谢了!
我会尽力是自己少那样做的!
作者:
xiayuanlovebaby
时间:
2006-7-11 12:09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半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灌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
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
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
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水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灌灌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
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
作者:
qiaoqiaotuo
时间:
2006-7-12 12:08
有感触!
谢谢了!
我会尽力是自己少那样做的!
TOP考研论坛 -
http://bbs.topkaoyan.net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