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法刊:中国在欧洲“悄悄地织网” [打印本页]

作者: scyo    时间: 2010-12-30 09:54
标题: 法刊:中国在欧洲“悄悄地织网”
  【法国《玛丽安娜》周刊网站12 月26日文章】题:中国为什么想收购欧洲?(记者  让-路易·德尼耶)葡萄牙媒体披露,中国准备购买几十亿欧元的葡萄牙国债。为此,中国将在2011年初大规模收购葡萄牙政府握有的债券。

  通常情况下,对此类决定的评论仅限于经济角度。这些评论认为,北京对欧元区国家伸出援千,主要是追求三个目标:

  第一,这一区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此举可以维护这个地理和经济区域的金融状况。

  第二,在人民币问题上取得欧盟的支持,允许中国继续维持人民币低汇率和大量出口。

  第三,实现投资多元化,增持欧元债券,减持美元债券。

  上述看法非常准确,但不全面,因为忽视了地缘政治角度。从这个角度能看出,中国的目的不仅限于经济,或说是把经济视为国家的整体国际战略的一部分,是其他政策的延伸。

  经济的工具化让其处于政治和国家的从属地位。中国敌对性而非竞争性地追逐另一个帝国(美国)的目标。就这样,经济的工具化显示出了特殊之处,即构成了主张经济不受政治的决定性影响的自由理论的完美反例。

  看起来像组团旅游一样,从哥德堡到华沙,从柏林到阿斯隆,中国政府和企业领导人到处签署合同、协定和合作协议。这边收购沃尔沃,那边恢复铜和机床生产领域的特殊关系,再那边是为了确定金融合作伙伴关系,以救济等着救命钱的船东和政府。

  在这些事务中,中国“悄悄地织网”。中国曾表示愿意努力支持欧元区国家。

  支持还是……控制?这一支持不是心血来潮的慷慨,不是北京转而信奉人道主义,更不是圣诞节临近时的爱心膨胀…中国希望在欧洲达到两个目标:打造经济和商业的桥头堡,避免欧洲国家产生贸易保护主义:开拓一个政治金融影响力区域。

  这些目标出自经济和政治相互影响的辩证法。中国在中长期瞄准把欧洲置于中国影响力之下的目标,这影响力包括“国家”和“欧洲”两个层面。前一个层面依靠多个经济伙伴关系实现,后一个层面得益于中国对欧元的支持,这一支持将越来越明显和官方化地保护欧元免遭投机客的袭击。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