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盘点2010:有尊严的生活正在路上
[打印本页]
作者:
dulidiyijun
时间:
2010-12-24 10:22
标题:
盘点2010:有尊严的生活正在路上
温Jiabao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让“尊严”一词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异常流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样的官方表述质朴而铿锵,饱含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仿佛能让公众看到一道光。
让人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需要保证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让人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需要这个国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最终目标;让人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温Jiabao总理曾从以上三个层面解读“尊严”的具体所指,相信这也是“尊严说”在今年备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望2010,我们一如既往地收获了漂亮的GDP数据,我们的国家形象也在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中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社会文化事业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不少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我们每个人翘首以待的、完全实现“有尊严的生活”,无疑仍在路上,还需要更“给力”地推进。
有尊严的生活,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也并非一个徒有其表的空洞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公民的日常感受中,体现在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各个细节中。由是观之,从最基础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的视角来审视过去一年的民生万象,或许是检视世道尊严最确切的姿态。
当我们在此起彼伏的“涨”声中送走2010年之时,留给记忆的无疑有不少遗憾。高企的房价继续“煎熬”着无数的家庭,无论是蜗居地下室的“鼠族”,还是唐家岭最后一个“蚁族”,无论是郑州退休工人耗时四年挖出的“地下居室”,还是北漂小伙精心设计的“蛋形蜗居”,都让世人感到了生活的艰辛;而轮番登场的“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则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捂紧钱包“过日子”。在一个衣食住行成本越来越高的年代,我们的收入增长却有些撵不上,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加工企业,有些工人的工资更是十年未涨。这样的现实,离“有尊严的生活”显然还有些距离。
与物质层面的“不体面”相比,精神层面的差距更让人期盼“有尊严的生活”早日实现。今年底,《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弱势心态正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蔓延,有高达7成的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其中不乏大量的党政干部和公司白领等“精英阶层”。当一个人无奈地给自己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之时,他必然难以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尊严。
实际上,如果社会保障、司法救济、舆论监督等还不够健全,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就容易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容易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不管你在某方面多强势,如果明规则缺失而“潜规则”盛行,换个地方换个领域转眼之间你就是弱势。而这种负面情绪的恣意蔓延肯定会让“尊严”二字失去应有的光泽。毕竟,我们不希望看到,网民因为发帖提出意见而遭遇“跨省追捕”;我们不希望看到,无辜的路人因为“富二代”“官二代”飙车丧命却得不到应有的公道;我们更不希望看到,仅仅出去买了个菜或送小孩上了个学,回家就发现自己的房子已经被拆成了一片废墟……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我们在追寻,我们在努力。在过去一年时间,我们从很多公共事件中都逐渐感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对于“人”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正是让百姓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格。犹记得,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之后,我们再度以国家哀悼日的形式缅怀死者,告慰生者;犹记得,王家岭煤炭透水事故之后,八昼夜不离不弃的大救援让世界动容;犹记得,在上海胶州路大火之后,我们明显感受到的一种悲悯情怀的温暖。
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由个体的尊严铸就,而个体的尊严有赖于健全的法制、有序的社会治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规则。在过去一年中,无论是胡Jintao总书记“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要求,温Jiabao总理强调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还是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理念,都值得我们期待。如果各级政府各部门能不折不扣地践行贯彻这些理念和要求,努力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美好的生活前景,“有尊严的生活”肯定会加速全面实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曹凡)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